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令胶囊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对TGF-β/Smad、p38MAPK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籍胤玺 徐娜 +6 位作者 金毅 林玉玲 刘琳 李曾一 窦润鹏 程省 曾俊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ing agent resistance,ARB)类降压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p38丝裂原蛋...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ing agent resistance,ARB)类降压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DN患者78例,通过随机数字方法将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片和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均治疗16周。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及血清TGF-β、Smad1、Smad2、Smad3、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差异,另外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HbA1c、SCr、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后TGF-β、Smad1、Smad2、Smad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38MAPK、p-p38MAPK、p-p38MAPK/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03%VS 33.33%,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DN可以起到明显的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TGF-β/Smad、p38MAPK蛋白水平,且不明显增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百令胶囊 ARB类降压药 TGF-Β/SMAD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DlSWC5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分析
2
作者 申序 牟东岭 +6 位作者 周金忠 郭萍 陶平 黄会 张春渝 林玉玲 赖钟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7-2147,共11页
【目的】克隆龙眼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DlSWC5,并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为研究该基因在龙眼生长发育及早期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眼品种红核子体胚发生早期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 【目的】克隆龙眼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DlSWC5,并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为研究该基因在龙眼生长发育及早期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眼品种红核子体胚发生早期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为试验材料,结合龙眼三代基因组数据,采用RT-PCR克隆DlSWC5基因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预测DlSWC5蛋白互作调控网络,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试验验证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分别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lSWC5基因在体胚发生早期和不同组织及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AA)处理下E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出DlSWC5基因的cDNA序列,与基因组中DlSWC5基因CDS序列相似性达99.80%,共编码340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共含有44个磷酸化位点,分子式为C_(1622)H_(2599)N_(459)O_(542)S_(8),相对分子质量为37458.71 Da,理论等电点(pI)为5.74。DlSWC5蛋白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其二级结构包含48.53%的α-螺旋、40.29%的无规则卷曲、6.47%的延伸链、4.71%的β-转角,其三级结构与漾濞槭同源蛋白高度一致。蛋白互作预测结果显示,DlSWC5蛋白与PIE1、SWC2、SWC4等10个蛋白互作。亚细胞定位显示DlSWC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DlSWC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早期体细胞胚胎发生中无明显差异。DlSWC5基因在体胚发生早期及种子、根、茎、叶、花蕾、花、果皮、果肉、幼果等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与对照组(0 mg/L)相比,DlSWC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1.0、1.5和2.0 mg/L IAA处理24 h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克隆了DlSWC5基因,其编码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呈酸性,定位于细胞核;DlSWC5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EC阶段被IAA诱导下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DlSWC5基因 亚细胞定位 表达特性 体胚发生 吲哚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
作者 周建金 林玉玲 +2 位作者 王金盾 肖瀛 罗晓锋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57-61,共5页
经过多年对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组培快繁术语与定义、车间的设计、组培生产流程、炼苗与移栽、质量分级标准、包装、标志、运输等关键技术环节,此技术规程可为多花黄精组培苗... 经过多年对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组培快繁术语与定义、车间的设计、组培生产流程、炼苗与移栽、质量分级标准、包装、标志、运输等关键技术环节,此技术规程可为多花黄精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品种长寿花试管苗的增殖与生根培养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4 位作者 林菁 林秀莲 黄双龙 陈义挺 柯存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4个不同花色长寿花品种的无菌芽苗为材料,比较其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在芽苗增殖率、玻璃化程度以及生根率方面,品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白花品种,MS+NAA0.25mg/L+BA1.5mg/L;... 以4个不同花色长寿花品种的无菌芽苗为材料,比较其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在芽苗增殖率、玻璃化程度以及生根率方面,品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白花品种,MS+NAA0.25mg/L+BA1.5mg/L;黄花和红带黄品种,MS+NAA0.25mg/L+BA0.5mg/L;红花品种,MS+NAA0.25mg/L+BA1.0mg/L。黄花品种和白花品种的玻璃化程度明显高于红花品种和红带黄花品种。在1/2MS+IBA0.1mg/L培养基中获得了较高的生根率,但不同品种间其生根率和生根数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花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miR398a前体的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632-639,共8页
为了解miR398a在龙眼体胚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miR398a前体序列,最终成功克隆了长83 bp的龙眼miR398a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FJ973472);该前体与其它物种的miR398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 为了解miR398a在龙眼体胚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miR398a前体序列,最终成功克隆了长83 bp的龙眼miR398a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FJ973472);该前体与其它物种的miR398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miR398a的成熟序列;利用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龙眼体胚的发育,pre-miR398a在不同胚性培养物中的转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表达量最高,球形胚阶段次之,随后是胚性紧实球形结构、胚性愈伤组织II及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在心形胚、鱼雷形胚阶段和子叶形胚阶段表达量较低。说明pre-miR398a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一定的时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体细胞胚胎发生 miR398a前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2 位作者 刘生财 陈裕坤 陈发兴 《园艺与种苗》 CAS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miR398b前体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12-2017,共6页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miR398b前体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85 bp的龙眼miR398b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68639),该前体与葡萄、毛果杨的miR398b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长...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miR398b前体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85 bp的龙眼miR398b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68639),该前体与葡萄、毛果杨的miR398b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长21 bp的miR398b成熟序列;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在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大量积累,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II、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心形胚和成熟胚阶段中等表达,在鱼雷形胚阶段几乎不表达,说明pre-miR398b主要在龙眼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体细胞胚胎发生 miR398b前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胎发育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在对红核子龙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龙眼胚胎发育过程中SOD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眼子叶形胚的形成过程较长且较复杂,不但其体积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子叶的色泽也有很大变化;在子叶形胚发育早期,SOD活性迅速升... 在对红核子龙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龙眼胚胎发育过程中SOD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眼子叶形胚的形成过程较长且较复杂,不但其体积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子叶的色泽也有很大变化;在子叶形胚发育早期,SOD活性迅速升高,之后上升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胎发育 子叶形胚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L网络综合平台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3 位作者 刘生财 陈裕坤 程春振 张梓浩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10期42-44,共3页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实现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讨论了《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并对网络教学的实践应用作出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THEOL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胚胎发育Micro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5,共6页
MicroRNA(miRNA)为长度约22 nt的不编码蛋白的单链新型调控小分子RNA,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胁迫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阐述植物发育中miRNA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植物胚胎发育miRNA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MICRORNA 植物胚胎 体细胞胚胎发生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慕课的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玉玲 郑晓倩 +5 位作者 陈裕坤 程春振 刘生财 张梓浩 陈娟 赖钟雄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慕课建设处于初步阶段,该文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特点和慕课特点,在加强园艺专业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园艺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将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进一步慕课教育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 慕课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
12
作者 林玉玲 陈清清 +4 位作者 彭芃芃 邱慧娜 胡丽萍 闫小利 张建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同源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的CF17菌株。结果共检出非重复弗劳地柠檬酸杆菌119株,其中CRCF 27株,占22.7%。CRCF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标本类型主要是中段尿;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均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成功复苏的22株CRCF耐药表型均阳性,均携带耐药基因,其中17株(77.3%)携带单耐药基因,包括14株bla NDM-1,2株bla KPC-2,1株bla NDM-5;5株(22.7%)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包括同时携带bla KPC-2、bla NDM-1(共3株),同时携带bla NDM-1、bla IMP和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各1株);共检出8个ST型,ST116、ST532分别有8、6株。CF17为ST116,携带的bla VIM-1、bla NDM-1位于不同的质粒上,分别为IncA、IncX3。结论CRCF以多重耐药为主,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bla NDM-1,部分菌株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以ST116和ST532为主,CF17是目前已知国内首次分离报告同时携带bla VIM-1及bla NDM-1耐药基因的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bla NDM-1 bla VIM bla IMP ST116 ST532 耐药性 碳青霉烯耐药基因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生长素响应因子DlARF5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丽霞 屈莹 +2 位作者 徐洋 林玉玲 赖钟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5-1082,共8页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生长素响应因子ARF5ac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其在龙眼体胚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构建成亚细胞定位载体侵染洋葱表皮细胞。结果表...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生长素响应因子ARF5acDNA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其在龙眼体胚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构建成亚细胞定位载体侵染洋葱表皮细胞。结果表明:龙眼ARF5a(命名为DlARF5a,GenBank登录号为KF739401)的cDNA序列全长为3 322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 829bp,212bp 5′非编码区,258bp 3′非编码区,编码94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DlARF5a编码蛋白具有B3、Auxin-resp和AUX-IAA保守区与结构功能域,中间区域富含谷甘氨酸、丝氨酸和亮氨酸,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具有促进转录活性功能的水溶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豆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显示,DlARF5a在龙眼球形胚和鱼雷形胚时期表达显著增强,而在6个发育阶段中子叶形胚的表达量最低,推测DlARF5a参与龙眼体胚中鱼雷胚时期的形态建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未添加外源生长素IAA的DlARF5a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而经外源生长素处理的DlARF5a蛋白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推测龙眼生长素响应蛋白DlARF5a能够响应外源生长素IAA而改变其在细胞中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体细胞胚胎发生 生长素响应因子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GRAS4与DlGRAS5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裕坤 林玉玲 +3 位作者 田奇琳 林丽霞 赖瑞联 赖钟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了植物特异转录调控因子DlGRAS4和DlGRAS54的cDNA全长序列和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lGRAS4全长1 668bp,开放阅读框(ORF)1 296bp,编码431个氨基...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了植物特异转录调控因子DlGRAS4和DlGRAS54的cDNA全长序列和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lGRAS4全长1 668bp,开放阅读框(ORF)1 296bp,编码43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C127683);DlGRAS54全长2 113bp,ORF 1 659bp,编码55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C127684);DlGRAS54的DNA序列在5′-UTR含有1个1 533bp的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lGRAS4和GRAS54是不稳定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跨膜结构和GRAS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中;与毛果杨、葡萄、蓖麻和可可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DlGRAS54与拟南芥AtPAT1、葡萄VvPAT1、毛果杨PtPAT1、大豆GmPAT1处于同一分枝;DlGRAS4与拟南芥AtSCL23、玉米ZmSCL23处于同一分枝。推测DlGRAS4和DlGRAS54是GRAS基因家族的成员。qPCR结果表明,DlGRAS4在整个发育阶段转录水平呈"W"型变化趋势,在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的表达量达最大值;DlGRAS54在整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呈"M"型变化趋势,在球形胚和鱼雷形胚阶段表达量达最大值,表明DlGRAS4和DlGRAS54主要在发育的中晚期起作用。外源赤霉素处理后DlGRAS4和DlGRAS54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说明DlGRAS4和DlGRAS54对赤霉素处理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体细胞胚胎发生 GRAS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蓉 谢析颖 +6 位作者 王雪晶 苏立遥 林玉玲 郭容芳 陈裕坤 赖钟雄 徐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 为揭示兰科植物FNR基因的特性和密码子偏好性,采用DNAMAN、Codon W和SPSS软件及EMBOSS、SWISS-MODEL在线网站对17种兰科植物的FNR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区域及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科植物FNR基因普遍具有在A/T(U)与G/C之间较弱的密码子偏好性;密码子的末位在A和T(U)之间存在显著的T(U)偏好性,在C和G之间存在显著的C偏好性;NADP结合域比非结合域有较小的密码子偏好性;基于CDS和氨基酸聚类结果比基于RSCU聚类更接近于植物的进化分类;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导致兰科植物FNR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FNR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野生蕉FeSOD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新 徐蕾 +3 位作者 赖恭梯 谢晓清 林玉玲 赖钟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以抗寒性较强的福州野生蕉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扩增得到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家族基因(FeSOD)的2个成员共4条转录本,分别命名为MuFSD1A(登录号JX844026)、MuFSD1B(登录号KJ786318)、MuFSD1B-variant1(登录号KJ786319)和MuFSD1B-v... 以抗寒性较强的福州野生蕉为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扩增得到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家族基因(FeSOD)的2个成员共4条转录本,分别命名为MuFSD1A(登录号JX844026)、MuFSD1B(登录号KJ786318)、MuFSD1B-variant1(登录号KJ786319)和MuFSD1B-variant2(登录号KJ786320)。MuFSD1A基因cDNA全长为1 277bp,编码300个氨基酸;MuFSD1B基因cDNA全长为1 378bp,编码260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表明MuFSD1B-variant1和MuFSD1B-variant2为MuFSD1B的可变剪接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但他们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蛋白结构等存在差异。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uFSD1A和MuFSD1B相似性仅为33.33%,但都具有保守的金属结合位点和FeSOD的特征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MuFSD1A和MuFSD1B聚在不同的分支中。qRT-PCR分析表明,低温诱导MuFSD1A基因的表达而抑制MuFSD1B基因的表达,且MuFSD1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说明该成员可能在香蕉抗寒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野生蕉 FeSOD家族基因 可变剪接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中部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基于NTSYS和STRUCTURE软件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赖恭梯 赖钟雄 +6 位作者 刘炜婳 叶炜 林玉玲 刘生财 陈裕坤 张梓浩 吴高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3.5个,扩增产物主要介于200.2000bp,其中总的多态性条带为158个.居群总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0.3%:通过NrrSYS和STRUCTUR软件聚类分析发现,岩前、莘口和赤壁野生蕉共100份样本严格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为3个大组.3个大组可进一步分别划分为3、3和4个亚组;采用POPGENE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发现.野生蕉居群总的变异中,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野生蕉居群内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3个野生蕉居群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岩前、莘口和赤壁。说明福建野生蕉居群遗传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水和人为因素在野生蕉群体演变过程中具有l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晨 张舒婷 +6 位作者 常笑君 王仲 许长同 张梓浩 林玉玲 赖钟雄 郭玉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3-1310,共8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7个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2条,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94.84%;53份供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GS=0.71),遗传距离介于0.66~0.99之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7个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2条,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94.84%;53份供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GS=0.71),遗传距离介于0.66~0.99之间;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68,不同地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宁德福安地区最高,福州鼓山地区最低;总变异系数为0.332,地区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为0.154,而地区间为0.231,福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似性较弱;研究认为,福建省茶树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茶树存在高频率遗传变异,而缺乏遗传信息交流是造成福州地区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体胚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惠华 赖钟雄 +1 位作者 苏明华 林玉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83-2389,共7页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即DL-ARF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在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DL-ARF1基...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即DL-ARF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在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DL-ARF1基因的mRNA全长序列为2 695bp(GenBank登录号GQ923778),包含2 046bp开放阅读框,163bp 5′非编码区(5′UTR),486bp 3′非编码区(3′UTR);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68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ARF基因相似性达40%~81%。DL-ARF1基因可能属于转录抑制因子,在龙眼体胚的各阶段均有表达,整个变化趋势呈双峰形,在胚性愈伤Ⅱ(Stage 2)中的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愈伤组织 生长素应答因子(ARF)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DCL基因的分子特性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晓慧 白玉 +3 位作者 陈旭 李汉生 林玉玲 赖钟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0-2129,共10页
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DCL基因(命名为DlDCL)全长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及实时荧光定量等方法,对龙眼DCL基因进行研究,以明确DlDCLs在龙眼体胚、不同生长组织部位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激素和光质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龙眼... 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DCL基因(命名为DlDCL)全长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及实时荧光定量等方法,对龙眼DCL基因进行研究,以明确DlDCLs在龙眼体胚、不同生长组织部位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激素和光质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龙眼体胚过程中DlDCLs基因的调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龙眼转录组数据存在DlDCL1、DlDCL2、DlDCL3和DlDCL4四个DCL家族成员,且基于Unigene的FPKM值发现不同基因在体胚发生阶段具有差异表达。(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lDCLs成员间基本理化性质较为类似,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不含信号肽、可进行跨膜运动,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如DlDCL2为碱性蛋白,而其他3个成员为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DlDCLs均定位于细胞核中,但DlDCL2也存在定位于叶绿体中;对DCL蛋白结构域预测显示,DCL是高度保守的蛋白。(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不同物种的DCL分为4个分支,同源的DCL蛋白都聚为一类,且DlDCLs与柑橘DCL亲缘关系更为接近。(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DlDCLs在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差异较大,但DlDCLs在愈伤组织阶段均有较高的表达量,推测DlDCLs在体胚发生过程可能具有功能的独立和协作。DlDCL1和DlDCL2在叶片、花器官等组织部位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暗示DlDCL1和DlDCL2可能参与到光合作用和花器官的发育;DlDCLs还受2,4-D、MeJA、SA激素和光质诱导,表明DlDCLs可能参与激素和光质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体胚发生 DCL基因 分子特性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