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水性树脂吸水性及保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林润雄 黄毓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7-118,122,共3页
研究了吸水性树脂BHH-A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在电解质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下降;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不受影响;pH值在4~10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不受影响。在室温及60℃环境中,所吸收水的蒸发、扩散是极其... 研究了吸水性树脂BHH-A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在电解质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下降;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不受影响;pH值在4~10水溶液中吸水能力不受影响。在室温及60℃环境中,所吸收水的蒸发、扩散是极其缓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性树脂 吸水性 保水性 BH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对PVC/MBS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润雄 宁利红 常冠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8-180,共3页
通过调控分子量合成了系列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的M BS树脂。将其与PVC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并测试PVC/M 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转移剂TDDM用量越多,M 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量越低,PVC/M BS合金熔体流动速率越高、加工流动... 通过调控分子量合成了系列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的M BS树脂。将其与PVC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并测试PVC/M 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转移剂TDDM用量越多,M 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量越低,PVC/M BS合金熔体流动速率越高、加工流动性越好、冲击强度越高,但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这对开发系列M BS树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树脂 分子量转移剂 PVC/MBS合金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附聚法合成大粒径丁苯胶乳 被引量:6
3
作者 林润雄 宁利红 +1 位作者 段良福 董兰国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丁苯胶乳的附聚作用以增大丁苯胶乳粒径,探讨了无机盐、体系pH值及R值对附聚后丁苯胶乳的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大粒径 合成 丁苯胶乳 胶乳附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丁苯胶乳(SBR)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润雄 宁利红 常冠军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2期4-5,8,共3页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研究表明乳化剂浓度、固含量、电解质浓度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适当的固含量... 研究了影响丁苯胶乳粒径大小的因素: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研究表明乳化剂浓度、固含量、电解质浓度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丁苯胶乳粒径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适时补加乳化剂,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适当的固含量及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丁苯胶乳(SBR)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胶乳 合成研究 大粒径 电解质浓度 加入方式 乳化剂 固含量 粒径大小 胶乳粒径 加料方式 引发剂 关键性 半连续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二乙烯基苯泡沫的制备及成型
5
作者 林润雄 崔轶 +3 位作者 刘磊 罗炫 常冠军 张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5,共4页
为了满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的需求,本文利用HIPE法对二乙烯基苯(DVB)泡沫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乳化剂浓度对泡沫形貌结构的影响及苯乙烯共交联对共聚泡沫的影响,表征了不同密度泡沫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最终制... 为了满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的需求,本文利用HIPE法对二乙烯基苯(DVB)泡沫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乳化剂浓度对泡沫形貌结构的影响及苯乙烯共交联对共聚泡沫的影响,表征了不同密度泡沫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最终制备了具有直接进行微加工能力的不同密度的DVB泡沫材料,并用自制三喷嘴乳粒发生器制备和表征了ICF靶用DVB空心泡沫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乳液法 二乙烯基苯 微加工性 低密度泡沫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亚胺酮泡沫的制备
6
作者 林润雄 焦文秀 +2 位作者 罗炫 常冠军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0-1284,共5页
确定了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体系,经热致相分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亚胺酮泡沫,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对泡沫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泡沫实验密度与聚合物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对泡沫密度的有效控制。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 确定了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体系,经热致相分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亚胺酮泡沫,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对泡沫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泡沫实验密度与聚合物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对泡沫密度的有效控制。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亚胺酮泡沫材料的热分解行为与本体材料一致,但玻璃化温度较本体材料玻璃化温度高。泡沫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孔径有降低的趋势,孔径分布趋于单一化。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知:所制备的泡沫硬而强,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压强度,断裂压缩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泡沫密度的增加,其破坏形变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胺酮 惯性约束聚变 耐热高性能聚合物 低密度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芳烃胺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润雄 常冠军 孙立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10-516,共7页
钯催化卤代芳烃胺基化反应是形成CAr—N的重要方法。以卤代芳烃为线索,对钯催化偶联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和胺化反应从合成化合物到合成高分子的过渡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课题组运用胺化反应合成高性能聚合物聚亚胺酮和聚亚胺醚酮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卤代芳烃 钯催化胺化反应 聚亚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热材料聚亚胺酮(PIK-Ⅰ)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常冠军 罗炫 +2 位作者 孙建勋 王莹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芳香二卤化合物和芳香二胺为原料,加入钯催化剂及其配体缩聚合成了新型高性能材料聚亚胺酮(PIK-Ⅰ),并进行了表征。通过DSC、TG、及溶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表现出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良好的热稳定性(高的热分解温度)及溶解... 以芳香二卤化合物和芳香二胺为原料,加入钯催化剂及其配体缩聚合成了新型高性能材料聚亚胺酮(PIK-Ⅰ),并进行了表征。通过DSC、TG、及溶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表现出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良好的热稳定性(高的热分解温度)及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剂 配体 聚亚胺酮 耐热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基苯泡沫空心球微流体成型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轶 范勇恒 +4 位作者 罗炫 刘磊 常冠军 张林 林润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2-2086,共5页
基于微流体成型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微胶囊制备的T型微通道乳粒发生器,并利用该装置实现了二乙烯基苯空心泡沫微球的连续制备。以二乙烯基苯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溶液为油相,以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为外水相,去离子水为内水相,成功制备出... 基于微流体成型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微胶囊制备的T型微通道乳粒发生器,并利用该装置实现了二乙烯基苯空心泡沫微球的连续制备。以二乙烯基苯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溶液为油相,以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为外水相,去离子水为内水相,成功制备出二乙烯基苯双重微乳液,并采用水平旋转加热装置使其凝胶固化,再经过溶剂交换、CO2超临界干燥等过程,制备出直径700~1200μm、壁厚60~100μm、密度90~120mg.cm-3的二乙烯基苯空心泡沫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透射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球形度、同心度和壁厚均匀性较好,成活率较高,直径单分散性较好,外表面较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微流体 二乙烯基苯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法研究含氟聚酰胺酸的亚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爱娟 刘华 +2 位作者 董殿权 王春芙 林润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8-140,144,共4页
采用动态热重法(TG)对4,4’-二氨基二苯氧基丙烷(BAPP)和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缩聚生成的含氟聚酰胺酸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积分法结合31种动力学函数来判断亚胺化反应的函数g(α),由Ozawa、KAS和迭代法求取活化能Ea... 采用动态热重法(TG)对4,4’-二氨基二苯氧基丙烷(BAPP)和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缩聚生成的含氟聚酰胺酸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积分法结合31种动力学函数来判断亚胺化反应的函数g(α),由Ozawa、KAS和迭代法求取活化能Ea值。从而得到了亚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即反应的动力学函数为g(α)=(1-α)-1-1,平均活化能Ea=81.93 kJ/mol,指前因子A的平均值为1.91×109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胺酸 亚胺化反应 热重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砜基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春璐 王春芙 +2 位作者 董殿权 王莹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利用含酮、砜基官能团的二酐、二胺单体,通过二步法得到不同结构的聚酰亚胺。应用FT-IR、TGA、DSC、X-ray等测试方法对所得聚酰亚胺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砜基会降低单体的反应性,引起热性能的降低,但是可以通过与反应性好的... 利用含酮、砜基官能团的二酐、二胺单体,通过二步法得到不同结构的聚酰亚胺。应用FT-IR、TGA、DSC、X-ray等测试方法对所得聚酰亚胺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砜基会降低单体的反应性,引起热性能的降低,但是可以通过与反应性好的单体缩聚进行改善。若有柔性基团与砜基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改善聚酰亚胺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 砜基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聚物聚亚胺酮-Ⅱ(PIK-Ⅱ)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冠军 王强 +2 位作者 刘志坡 罗炫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了1,4-双-(4′-溴苯酰基)苯,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基化缩聚反应合成了高性能聚合物——聚亚胺酮-Ⅱ(PIK-Ⅱ)。由红外和核磁氢谱等表征了PIK-Ⅱ结构,表征结果与目... 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了1,4-双-(4′-溴苯酰基)苯,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基化缩聚反应合成了高性能聚合物——聚亚胺酮-Ⅱ(PIK-Ⅱ)。由红外和核磁氢谱等表征了PIK-Ⅱ结构,表征结果与目标结构相吻合。采用DSC和TG等对PIK-Ⅱ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表现出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40℃)、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TD>540℃)及优良的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胺酮 配体 钯催化 缩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VB泡沫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轶 范勇恒 +3 位作者 罗炫 刘磊 张林 林润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根据密度匹配乳液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微胶囊制备的三喷嘴乳粒发生器,利用该装置实现了空心泡沫微球的可控连续制备。以二乙烯基苯(DVB)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溶液为油相(O),双蒸水与重水的混合液为内水相(W1),质量百分比为5%的聚... 根据密度匹配乳液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微胶囊制备的三喷嘴乳粒发生器,利用该装置实现了空心泡沫微球的可控连续制备。以二乙烯基苯(DVB)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溶液为油相(O),双蒸水与重水的混合液为内水相(W1),质量百分比为5%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作为外水相(W2)制作出水/油/水(W1/O/W2)双重微乳液。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水平旋转水浴加热方式使DVB凝胶固化,采用CO2超临界法干燥,最终制得直径(1.0mm~4.0mm)和壁厚(90μm~360μm)可调的DVB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形貌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影响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单分散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二乙烯基苯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共聚型丁腈橡胶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洋 杨瑞蒙 +1 位作者 陈占勋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6-500,共5页
以丁二烯、丙烯腈、含羧基单体和共聚型防老剂为原料,制备了新型高性能羧基丁腈橡胶。研究了引发体系和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不同加料方式对于胶乳粒径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硫酸盐类引发体系、较高的温度使聚... 以丁二烯、丙烯腈、含羧基单体和共聚型防老剂为原料,制备了新型高性能羧基丁腈橡胶。研究了引发体系和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不同加料方式对于胶乳粒径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硫酸盐类引发体系、较高的温度使聚合反应速率增大;通过适时加料方式能得到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大的胶乳;制备的丁腈橡胶与LZSH N-32和Lanxess 3445相比,在燃油B、4050润滑油、1#、3#标准油中体积变化率及机械性能损失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型丁腈橡胶 羧基 结合丙烯腈 共聚型防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光学性能的含芴聚亚胺酮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鲁滨 徐真 +4 位作者 常冠军 董殿权 孙立水 张林 林润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含芴芳香二胺和2,7-二溴-9-芴酮为单体,通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缩聚合成了含芴聚亚胺酮(PIKF)。聚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及元素分析得以确认。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 以含芴芳香二胺和2,7-二溴-9-芴酮为单体,通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缩聚合成了含芴聚亚胺酮(PIKF)。聚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及元素分析得以确认。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Mw>3.0×104)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T5%>310℃),在40℃~350℃的范围内没有观测到玻璃化转变;XRD显示PIKF为无定型结构,因而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另外,利用紫外、荧光等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在四氢呋喃(THF)中的UV-vis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1 nm和369 nm左右,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在445 nm和45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芴聚亚胺酮 溶解性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水热法制备亚微米4A分子筛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建勋 明大增 +1 位作者 李志祥 林润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90-92,98,共4页
以硅胶湿样和铝矾土为原料,利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亚微米4A分子筛,并采用XRD、SEM和FT-IR等分析手段与常规水热法合成的4A分子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的产品,结晶度为96%,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呈正态分布且分布范... 以硅胶湿样和铝矾土为原料,利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亚微米4A分子筛,并采用XRD、SEM和FT-IR等分析手段与常规水热法合成的4A分子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的产品,结晶度为96%,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呈正态分布且分布范围较窄;粒度小于等于1μm的可达到100%;钙离子交换容量为335mgCa-CO3/g(干基)4A分子筛,白度为97%,完全满足洗涤助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湿样 铝矾土 溶胶-水热法 亚微米4A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性能材料-聚亚胺酮(PIK-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冠军 王强 +1 位作者 张林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05-307,336,共4页
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芳香二胺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高性能聚合物-聚亚胺酮(PIK-Ⅲ)。其结构由红外和核磁氢谱表征,结果与理论产物吻合良好。对PIK-Ⅲ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芳香二胺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高性能聚合物-聚亚胺酮(PIK-Ⅲ)。其结构由红外和核磁氢谱表征,结果与理论产物吻合良好。对PIK-Ⅲ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Tg=233.09℃,TD>500℃)和优良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二胺 合成 聚亚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成 王涛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采用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BPA)为原料合成聚碳酸酯(PC)。探究了多种缩聚催化剂合成的聚碳酸酯,并以氢氧化四丁基铵(TBAOH)为酯交换催化剂,乙酰丙酮锂(Liacac)为缩聚催化剂。研究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缩聚温度和... 采用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BPA)为原料合成聚碳酸酯(PC)。探究了多种缩聚催化剂合成的聚碳酸酯,并以氢氧化四丁基铵(TBAOH)为酯交换催化剂,乙酰丙酮锂(Liacac)为缩聚催化剂。研究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缩聚温度和缩聚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色差等参数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是:1mol BPA用n(TBAOH)=5×10^(-4) mol,n(Liacac)∶n(BPA)=1.0×10-4,原料配比:n(DPC)∶n(BPA)=1.06∶1,缩聚温度为265℃,缩聚时间为30min,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等仪器对合成出的聚碳酸酯进行了表征。得到的聚碳酸酯(PC)玻璃化转变温度Tg=147℃,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9 0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熔融酯交换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亚胺酮空心微球的制备
19
作者 崔轶 罗炫 +3 位作者 范勇恒 刘磊 林润雄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15-2920,共6页
利用微流体技术和双重乳液技术对大直径聚芳亚胺亚胺酮空心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讨论。完成了微球壁厚和直径的控制研究,并讨论了密度不匹配对微球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直径0.6~2 mm,壁厚5~20.0μm的聚合物微球材料,并对微球制备过程中... 利用微流体技术和双重乳液技术对大直径聚芳亚胺亚胺酮空心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讨论。完成了微球壁厚和直径的控制研究,并讨论了密度不匹配对微球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直径0.6~2 mm,壁厚5~20.0μm的聚合物微球材料,并对微球制备过程中相分离对聚合物微球形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微球外表面易于进行spinodal分相,而在内表面易于进行binodal分相,因此微球内外表面具有不同的形貌结构。同批次制备微球中,平均直径±5%范围内的微球数占88%,球形度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 空心微球 制备条件 聚合物微球 平均直径 外表面 制备过程 形貌结构 微球质量 微球材料 讨论 乳液技术 流体技术 控制研究 壁厚 相分离 微球形 球形度 匹配对 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U高速节电锭带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高亮 焦东英 +3 位作者 祝荣烈 杨依真 李祖成 林润雄 《纺织器材》 2012年第4期23-25,共3页
通过对CNU高速节电锭带的结构、加工工艺、物理性能指标以及现场接头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的综合分析,表明该锭带与传统橡胶锭带相比较,1%定伸强力高、适应锭速高、适纺性能好、节电5.0%~8.0%。CNU高速节电锭带采用齿形接头,安装方便、... 通过对CNU高速节电锭带的结构、加工工艺、物理性能指标以及现场接头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的综合分析,表明该锭带与传统橡胶锭带相比较,1%定伸强力高、适应锭速高、适纺性能好、节电5.0%~8.0%。CNU高速节电锭带采用齿形接头,安装方便、绿色环保,尺寸稳定、运行平稳,适合各类纺纱机锭子高速传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锭带 高速 节电 齿形接头 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