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铎儒(综述) 黄凯(审校) 林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4-807,共4页
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精度高和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提高眼科手术操作安全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在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仿真和动物实验验证。但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要真正... 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精度高和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提高眼科手术操作安全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在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仿真和动物实验验证。但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缺乏智能化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涉及的眼科疾病范围局限、智能手术工具种类少和高精度导航技术水平不足等。本文将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两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机器人 人工智能 发展现状 未来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白内障新诊疗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婷(综述) 汪瑞昕 林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2-836,共5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快,白内障患病率也逐年升高,白内障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群视力受损和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尤其是眼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望成为缓解医疗资源匮乏、...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快,白内障患病率也逐年升高,白内障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群视力受损和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尤其是眼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望成为缓解医疗资源匮乏、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在白内障领域,AI主要应用于白内障筛查诊断、术前评估、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及白内障手术步骤的分析。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AI基于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照片或眼底照片、超声影像、白内障手术视频、健康档案数据对白内障诊断、混浊程度分级、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白内障手术步骤识别以及白内障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AI在白内障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3
作者 张立(综述) 项奕 林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6,共4页
老龄化常伴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大脑功能和结构的衰退。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不仅可改善视觉功能,而且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白内障手术能增强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蓝光的有效传输,增加体内褪黑素分泌,从而调节生物节律... 老龄化常伴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大脑功能和结构的衰退。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不仅可改善视觉功能,而且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白内障手术能增强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蓝光的有效传输,增加体内褪黑素分泌,从而调节生物节律,提高患者认知水平;褪黑素能激活其相关通路,如Reelin、Notch等,影响β淀粉样蛋白酶的聚集和沉积,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临床研究证实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能部分逆转大脑功能和结构的衰退,但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根据眼和大脑的相互关系,针对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及讨论,为视觉重建促进大脑重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视觉重建 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