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探究——以《西南农业学报》办刊实践为例
1
作者 全津莹 林正雨 +2 位作者 陈章 李洁 罗璇 《中国传媒科技》 202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目的】以《西南农业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探讨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数据统计、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梳理《西南农业学报》近5年在编辑出版、学术价值、期刊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成... 【目的】以《西南农业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探讨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数据统计、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梳理《西南农业学报》近5年在编辑出版、学术价值、期刊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和实践经验,客观剖析已呈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指出期刊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并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结果】提质减量、强化同行专家审查、开展专栏专题策划、成立青年编委会可以确保学术质量和扩宽来稿渠道,提高数字化水平、“走出去”交流学习、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可以升级办刊水平;在专栏组稿、联合办刊、宣传推广上仍有短板;数字化转型和来自同类期刊的竞争已成当下挑战。【结论】提出深入践行“学者办刊、开放办刊、数字办刊、协同办刊”四大优化路径,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同类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高质量发展 办刊经验 问题与挑战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天府良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刘远利 郑成 +5 位作者 陈光贵 林正雨 陈春燕 曹杰 邵周玲 蔻耀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建好“天府良田”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的首要任务。结合成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田块整治、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地力提升和管护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文章介绍成都市高标准农田... 建好“天府良田”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的首要任务。结合成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田块整治、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地力提升和管护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文章介绍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良田 建设现状 对策建议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期刊研究热点识别与变迁——以《西南农业学报》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璇 李洁 +2 位作者 陈章 全津莹 林正雨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究《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2021年刊文研究热点与变迁,助力《西南农业学报》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指标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作者、... 【目的】探究《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2021年刊文研究热点与变迁,助力《西南农业学报》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指标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作者共现分析表明,夏体渊(16篇)、陈泽斌(14篇)、倪明(14篇)、秦松(13篇)、王家金(12篇)、王炽(11篇)、张庆(11篇)、邹聪明(11篇)、任禛(10篇)和卜朝阳(10篇)是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49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40篇)、广西大学农学院(39篇)、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38篇)和宁夏大学农学院(32篇)是发文量前5的机构,研究机构以西南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为主,同一省份的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强度明显大于西南地区跨区、省的科研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刊文研究热点主要是产量、水稻、烤烟、品质、玉米、土壤养分、土壤、马铃薯、农艺性状和聚类分析,其中产量、水稻、玉米和土壤养分的中介中心性较高。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品种、种植密度、石漠化、理化性质、多糖、土壤改良是近年的主要研究前沿。【结论】《西南农业学报》应在控制载文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核心作者和机构,加强刊文作者和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频次,刊出特色专刊专栏,促进提高学报刊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农业学报 CiteSpace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探究——以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慧杰 林正雨 +2 位作者 陈章 杨红 黄颖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保障。本文通过深入研判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乡村发展背景,总结剖析了小金县发展优势,一是生态优势明显,二是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异质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保障。本文通过深入研判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乡村发展背景,总结剖析了小金县发展优势,一是生态优势明显,二是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异质性,三是拥有良好的制度软环境,但同时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明显、生态经济发展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瓶颈等障碍因素,小金县作为高山峡谷民族地区,在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在明确小金县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笔者立足“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发展理论,提出了小金县产业发展建议:一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二是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返贫风险防范机制,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三是夯实乡村振兴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农村对外开放合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脱贫攻坚成果 “两化”融合发展 路径探究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杰 林正雨 +2 位作者 陈春燕 刘远利 邵周玲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确保粮食安全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重大,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文章以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分析2011~2022年成都市高标准农田间建设数量、分布、投入等基本情况,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 在确保粮食安全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重大,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文章以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分析2011~2022年成都市高标准农田间建设数量、分布、投入等基本情况,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田环境以及乡村产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通过对稳步提升建设质量、持续加大建设投入、积极落实建管责任等角度给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3 位作者 常洁 杜兴端 陈春燕 邓怀国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56-60,共5页
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当前产业新常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深刻研判"蒙顶山茶"产业发展困境,认为基地升级、加工转型、市场渠道、品牌体系、茶旅融合、文化传播是蒙顶山茶产业转型... 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当前产业新常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深刻研判"蒙顶山茶"产业发展困境,认为基地升级、加工转型、市场渠道、品牌体系、茶旅融合、文化传播是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6条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山 茶产业 转型升级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1 位作者 何鹏 鲜小林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约束因素已由传统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供需双重约束,农产品供给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数量结构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主...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约束因素已由传统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供需双重约束,农产品供给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数量结构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面对农产品供需结构转变,本文选择狭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视角,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1990-2014年四川藏区农林牧渔产值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四川藏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农业发展宏观政策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 对策建议 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2 位作者 何鹏 左丽莎 秦雪莲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68-71,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发达国家逐渐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彭州市在多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循环实践的基础上,结合...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发达国家逐渐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彭州市在多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循环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对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 农业园区 实证分析 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1 位作者 赵颖文 杜兴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273-274,276,共3页
构建了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成都平原12个主要粮经种植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2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整体效率尚处于DEA无效,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其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 构建了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成都平原12个主要粮经种植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2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整体效率尚处于DEA无效,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其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94。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4)、早春西红柿—中稻—秋茄子(C7)的综合效率值为1.000,其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经模式 种植模式 综合技术效率 DEA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13-15,共3页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种植模式是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作物搭配集成的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可以实现周年多季生产,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种植以蔬...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种植模式是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作物搭配集成的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可以实现周年多季生产,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种植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提升经济效益,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效益评价 成都平原 生产单位 作物搭配 种植制度 种植方式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林正雨 李晓 +2 位作者 何鹏 古稳 常洁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一、现有基础1.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确立成都在西部的核心地位成都市位于天府之国核心地带,是西部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关键词 成都市 实证分析 农业发展 都市型 经济发展水平 西部地区 经济实力 金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林正雨 陈强 +3 位作者 邓良基 李晓 何鹏 熊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9,共15页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地理分布 自然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以彭州市大宝农业园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 林正雨 +2 位作者 何鹏 王博 古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773-7775,7808,共4页
采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方法,对彭州市大宝村农业生态景观进行了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景观安全格局 农业园区 生态规划 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区县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探析——以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鲜小林 陈睿 +3 位作者 林正雨 刘伟 江国良 李晓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52-56,共5页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2大藏区,占地面积大,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缓慢。本文以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木里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瓶颈及面临的形势等,从发展思路与定位...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2大藏区,占地面积大,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缓慢。本文以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木里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瓶颈及面临的形势等,从发展思路与定位、产业结构、模式、路径等方面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木里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系列对策,为四川藏区县域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县域 生态农业 木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春燕 林正雨 +3 位作者 李晓 赵颖文 高文波 何鹏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0期8-10,共3页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必备条件,是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梳理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园区在数字基建、数字管理、数字环境等数字化发展的制约瓶颈...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必备条件,是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梳理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园区在数字基建、数字管理、数字环境等数字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并从园区数字化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数字化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科技需求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鹏 李晓 林正雨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5-7,共3页
四川省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抗灾能力弱。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季节性干旱、高温热害、暴雨洪涝和低温阴雨冻害等。提升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大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研究工作、推进多灾种并发情... 四川省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抗灾能力弱。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季节性干旱、高温热害、暴雨洪涝和低温阴雨冻害等。提升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大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研究工作、推进多灾种并发情况下的综合防控与避灾减灾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对促进四川省农业减灾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防灾减灾 科技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发展视域下媒体融合促进农业信息传播的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章 杨红 +2 位作者 黄颖 傅慧杰 林正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213-215,共3页
我国农村地区地貌广阔,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新媒体在促进农业信息传播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为适应新时代潮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协同发... 我国农村地区地貌广阔,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新媒体在促进农业信息传播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为适应新时代潮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协同发展视域,分析了不同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优劣势,并提出媒体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信息传播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媒体融合 农业信息传播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特色农业产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基于四川省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李晓 林正雨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6,共3页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基础支撑,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02 ~ 2011年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3%提高到53.5%,农业科技对农业的支...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基础支撑,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02 ~ 2011年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3%提高到53.5%,农业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农业技术推广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推广模式 特色农业 猕猴桃产业 实证分析 苍溪县 四川省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四川省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杰 林正雨 +3 位作者 陈春燕 刘远利 高文波 邵周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9-631,共13页
茶产业时空格局形成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过程,揭示不同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对区域茶叶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0—2019年四川省县区尺... 茶产业时空格局形成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过程,揭示不同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对区域茶叶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0—2019年四川省县区尺度茶叶生产统计年鉴数据,运用产业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产业重心模型分析了四川省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对研究区内海拔、土壤酸碱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生长季日平均气温、越冬期日极端最低气温、生长季日极端最高气温等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强度、乡村劳动力、化肥、农药、灌溉等生产要素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离散分层并确定最优尺度单元,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各驱动因子对四川省茶产业分布的解释力以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四川省茶产业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区位基尼系数均大于0.5,空间特征呈现出高度集聚,且集聚程度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空间上看,全局莫兰指数均大于0,县域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且相邻县域之间相互影响,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和成都平原区南部,茶产业重心整体上向西迁移。忽视可变面域问题会影响地理探测器建模结果,因此对连续型因子离散化和空间单元尺度优化,得到最优参数。单个因子对茶产业空间影响程度排前3的是土地利用强度(0.91)、乡村劳动力(0.87)和化肥(0.86);影响因子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生产与社会经济因子平均交互作用最大(0.8870),四川省茶产业表现出生产要素驱动为主的空间格局。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四川省茶产业应:1)关注生长季缺水、突发性强降水以及低温冻害对茶树的影响;2)加强“宜机采”茶园建设,树立绿色茶园绿色发展理念;3)提升良种普及率以及推广新技术,保障用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稳定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时空格局 驱动因子 可变面域问题 地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