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新生代幕式裂陷过程与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正良 王华 +3 位作者 姜华 岳勇 肖敦清 张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北塘凹陷具有幕式沉降的特征。通过沉降史模拟分析研究可知,北塘凹陷可划分为多个沉降幕,每一幕具有不同的沉降速率和沉积充填响应特征。通过地层厚度及其回剥分析研究发现: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南西向挤压,裂陷Ⅲ幕应... 北塘凹陷具有幕式沉降的特征。通过沉降史模拟分析研究可知,北塘凹陷可划分为多个沉降幕,每一幕具有不同的沉降速率和沉积充填响应特征。通过地层厚度及其回剥分析研究发现: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南西向挤压,裂陷Ⅲ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从馆陶组开始的"裂后期"应力场变为近东西向且全区总体上表现为均匀的热沉降活动,而在明化镇组堆积时期裂陷活动又有所回升,表现为加速沉降期。通过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应力场促进了圈闭的形成,并为次生油气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凹陷 幕式沉降 构造应力场 石油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陈少平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1,286,共8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带和周边隆起带上发育潜山或潜山披覆油气藏,局部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主干断层附近发育岩性-构造油气藏;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体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心位置,可发育远源浊积扇透镜状油气藏。其中,缓坡带的地层不整合-岩性油气藏和盆地中心远岸浊积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油气藏应该是最为有利的近期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剖面 油气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类型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古地貌分析方法进行有利区带预测——以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姜华 王华 +2 位作者 肖军 林正良 蔡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古地貌不仅对沉积盆地后期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古地貌分析方法,对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进行了坡折带类型的识别和古沟谷的判别与追踪,分析了不同坡折带控制的沉... 古地貌不仅对沉积盆地后期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古地貌分析方法,对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进行了坡折带类型的识别和古沟谷的判别与追踪,分析了不同坡折带控制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在研究区松涛凸起上识别出大量下切谷沉积,在此基础上判断出该区域的主要物源通道;②号断裂和②-1号断裂控制着该区域的沉积填充,按控制方式可划分为挠曲坡折和断裂坡折两种类型,控制着不同的沉积相类型。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坡折带控制的低位扇体发育带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古地貌 古沟谷 坡折带 低位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6-3953,共8页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花状构造的发育表明存在区域走滑作用,与转换带的成因密切相关。构造转换带为物源入口,控制着砂体和沉积体系的运移方向和展布范围;深层反向断裂有利于油气的疏导和封存;复杂的断裂体系有利于断鼻和断块圈闭形成,同时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构造转换带具有双向油源条件,发育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由此可见该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油气富集 流沙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吕学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0-466,共7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形态,平面上可划分出平行、雁列、帚状、"入"字型等4种组合样式;剖面上可划分为同斜"Y"型、反斜"Y"型、复合"Y"型、同向断阶等4种组合样式。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对烃源岩分布、储集体发育和展布、油气生成和运聚的控制。该作用表现为有利和不利2个方面,通过分析,确定将主干断裂,特别是"Y"型断层发育地区作为珠三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而距离生油中心较远、受断层阻断运移通道的边缘隆起带应作为远景目标给予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级 断层组合样式 油气成藏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3 位作者 李媛 廖远涛 马庆林 林正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2,29,共7页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层序样式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线性干扰自动识别和压制技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许胜利 林正良 +1 位作者 费永涛 刘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7,共2页
针对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性干扰噪声,首先分析和识别各组线性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及视速度范围,通过分频 处理从地震记录中自动分离线性干扰所在频带范围的信号分量,然后采用线性干扰视速度扫描和空间域噪音剔除 法迭代求解线性相干噪声。... 针对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性干扰噪声,首先分析和识别各组线性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及视速度范围,通过分频 处理从地震记录中自动分离线性干扰所在频带范围的信号分量,然后采用线性干扰视速度扫描和空间域噪音剔除 法迭代求解线性相干噪声。新的线性干扰压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干扰压制较彻底,对有效反射没 有明显损害,使地震叠加剖面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此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叠前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技术 自动识别 叠前地震数据 线性干扰波 干扰噪声 自动分离 地震记录 分频处理 相干噪声 迭代求解 传统方法 压制方法 叠加剖面 叠前处理 河南油田 视速度 剔除法 空间域 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缝洞介质理论模拟塔中北坡储层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灵伟 杨勤勇 +3 位作者 顾汉明 刘军 林正良 吕姗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27,1049,共9页
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自身的特点,岩石物理性质呈跳跃性变化,储集体形态变化也较剧烈,现有的随机介质模型并不适合对缝洞型储层的描述,且随机介质的非均匀尺度往往局限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法对地下任意方向的非均质特征进行描述... 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自身的特点,岩石物理性质呈跳跃性变化,储集体形态变化也较剧烈,现有的随机介质模型并不适合对缝洞型储层的描述,且随机介质的非均匀尺度往往局限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法对地下任意方向的非均质特征进行描述。为此,在混合型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方向因子给出了一种新的矢量自相关函数表达式,使产生的随机介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阈值截取法,通过给定缝洞发育的长、短半轴及局部发育密度构造具有不同统计特征的缝洞介质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尺度、发育密度、发育角度及不同充填速度的复杂缝洞的有效描述。结合塔中北坡实际钻井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符合该区实际地层结构的随机缝洞介质模型,利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情况下一间房组顶部储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缝洞型储层发育尺度越大、发育密度越高及缝洞内充填速度越小,则对应T74界面波峰的反射能量越弱、低频特征越明显,从而为一间房组顶部缝洞型储层波场特征识别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对一间房组顶部缝洞型储层参数变化敏感的属性(均方根振幅及瞬时频率),大大提高了在界面强反射干扰下缝洞型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缝洞介质 矢量自相关函数 正演模拟 地震识别模式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形分解技术识别塔中北坡强反射界面之下的储层响应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灵伟 杨勤勇 +3 位作者 李宗杰 林正良 刘军 魏华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6-332,共7页
由于塔中北坡中奥陶统致密碳酸盐岩与上奥陶统碎屑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以致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两谷夹一峰"的连续强反射界面T74,它屏蔽了下伏地层尤其是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难以识别及预测一间房组内幕缝洞... 由于塔中北坡中奥陶统致密碳酸盐岩与上奥陶统碎屑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以致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两谷夹一峰"的连续强反射界面T74,它屏蔽了下伏地层尤其是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难以识别及预测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为此,依据塔中北坡实际地层结构,并考虑了一间房组的储层发育特征建立了储层模型,采用非均质介质波动方程并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子波分解的波形分解技术,开展去除强反射界面影响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表现为"一谷一峰"地震响应特征;单一分量地震数据体不能反映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第2~第5分量叠加地震数据体有效地去除了T74的影响,使掩盖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一谷一峰"地震响应被突显,且与井震标定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波形分解 属性切片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学菊 肖力 +1 位作者 林正良 岳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197,205,共4页
对珠三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沉降史进行了回剥分析,指出,珠三坳陷沉降速率演化特征与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坳陷的沉积充填有着密切联系。在渐新世早期,沉降主要受控于构造的活动,珠三坳陷处于断陷期,沉降速率值大,裂谷湖泊充填,是主要... 对珠三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沉降史进行了回剥分析,指出,珠三坳陷沉降速率演化特征与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坳陷的沉积充填有着密切联系。在渐新世早期,沉降主要受控于构造的活动,珠三坳陷处于断陷期,沉降速率值大,裂谷湖泊充填,是主要烃源岩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坳陷进入断拗期,构造活动与裂后整体沉降共同作用,使早期沉降减慢,呈多套砂泥岩沉积,发育区域性储集体;晚期沉降再次加快,以泥质沉积为主,形成较好的区域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沉降速率 沉降中心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付志方 张本书 +2 位作者 昝新 许胜利 林正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通过对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的研究,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其它分析化验结果,划分出一级层序界面3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7个. 针对该区主要目的层核桃园组,在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高频层序单元,且把其分别归属到... 通过对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的研究,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其它分析化验结果,划分出一级层序界面3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7个. 针对该区主要目的层核桃园组,在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高频层序单元,且把其分别归属到低位域、湖扩展域和高位域等3种不同的沉积体系域内.结合该凹陷沉积体系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凹陷演变过程中的构造变化,建立了南阳凹陷的层序构成模式,明确指出南阳凹陷南部断坡带和北部弯折带控制的低位域区为南阳凹陷寻找低位域砂体或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经实钻验证,新增控制地质储量超过500×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岩性油气藏 构造圈闭 反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层序地层格架下油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媛 王华 +3 位作者 刘恩涛 廖远涛 林正良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2-1554,共13页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福山凹陷内250口已知钻井油气藏统计,总结油气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福山凹陷油气主要分布于SQEls3HST,SQEls2LST和SQEls1HST中;空间上,高位域时期油气藏主要...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福山凹陷内250口已知钻井油气藏统计,总结油气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福山凹陷油气主要分布于SQEls3HST,SQEls2LST和SQEls1HST中;空间上,高位域时期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部构造转换带地区,低位域时期油气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层序(体系域)发育与油气分布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影响油气藏空间上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构造转换带及层序发育模式等。因此,提出"高位域—构造转换带—三角洲前缘"和"低位域—挠曲坡折带—湖底扇"2种三元耦合寻找有利区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层序地层格架 油气分布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古近系沉降特征时空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江浩 廖远涛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王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113,共5页
福山凹陷区域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而针对构造沉降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福山凹陷沉降史进行回剥分析的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先后经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裂后期,且沉降速率的变化呈现幕式特点。裂陷早期自裂陷Ⅰ... 福山凹陷区域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而针对构造沉降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福山凹陷沉降史进行回剥分析的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先后经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裂后期,且沉降速率的变化呈现幕式特点。裂陷早期自裂陷Ⅰ幕开始西部次凹沉降速率大于东部次凹,但到裂陷Ⅲ幕东部次凹沉降作用加强,沉降速率反而大于西部次凹;从沉降中心发育的位置看,裂陷初期沉降中心位于凹陷西部的皇桐地区,到裂陷晚期(裂陷Ⅲ幕)沉降中心已经逐步迁移到了东部的白莲地区,而拗陷期区域沉降中心继续向北东方向迁移;这种东、西次凹沉降速率的垂向差异性以及整个凹陷古近系沉降中心自西向东迁移的规律,反映出福山凹陷东、西次凹沉降特征的时空差异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次凹控凹断层活动差异性以及福山凹陷受区域非对称性拉伸作用是造成这种沉降时空差异性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演化 非对称拉伸 差异性 形成机制 幕式构造作用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胡华锋 胡起 林正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2-368,共7页
在构造稳定区,页岩气储层超压的成因以生烃增压为主,常规基于欠压实成因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页岩气储层的地层压力预测。为此,以Clay-Plus-Silt(CPS)模型为基础,考虑干酪根生烃的影响,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思路,提出了... 在构造稳定区,页岩气储层超压的成因以生烃增压为主,常规基于欠压实成因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页岩气储层的地层压力预测。为此,以Clay-Plus-Silt(CPS)模型为基础,考虑干酪根生烃的影响,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常压实速度趋势线构建方法,并结合Eaton方程形成新的页岩气储层地层压力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岩性变化对正常压实速度的影响,并且对实测压力数据的要求更低。基于该模型正演得到的正常压实速度,结合高精度叠后波阻抗反演,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技术流程。四川盆地某页岩气区块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页岩气储层钻前地层压力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页岩气 CPS模型 Eaton方程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古生界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红敬 林正良 解习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239,共8页
下扬子地区的3套区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中二叠统以及上二叠统)均发育灰黑色层状硅岩,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下扬子无为—南陵地区4条典型地质剖面(下寒武统青阳青坑剖面、二叠... 下扬子地区的3套区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中二叠统以及上二叠统)均发育灰黑色层状硅岩,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下扬子无为—南陵地区4条典型地质剖面(下寒武统青阳青坑剖面、二叠系巢湖平顶山剖面、巢湖马家山剖面以及泾县昌桥剖面)的硅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下寒武统硅岩为纯硅质岩;二叠系硅岩部分样品含少量泥质成分;下寒武统黄柏岭组、中二叠统孤峰组以及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均存在Ce负异常,而这3个层段的Eu异常明显不同。根据研究区古生界硅岩的Mn O/Ti O2值、Fe2O3/Ti O2-Al2O3/(Al2O3+Fe2O3)关系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综合判断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沉积背景为大陆边缘浅海,而下寒武统和孤峰组层状硅岩沉积于海盆中,其沉积环境与大隆组硅岩相比,更远离陆源影响。根据研究区3个层段的硅岩Al/(Al+Fe+Mn)值、Al-Fe-Mn三角散点图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判断研究区下寒武统硅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岩,上二叠统硅岩为典型生物成因硅岩,中二叠统孤峰组硅岩为生物和热水混合成因硅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地球化学 成因 古生界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塘凹陷沙河街组地震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云风 王华 +3 位作者 王振升 张兵 廖远涛 林正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6,共7页
局部的勘探实践表明北塘凹陷沙河街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但大面积地区,尤其是深凹区钻井很少,故开展地震相分析十分必要。依据北塘凹陷沙河街组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形态,结合振幅、连续性、频率等地震反射参数,对凹... 局部的勘探实践表明北塘凹陷沙河街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但大面积地区,尤其是深凹区钻井很少,故开展地震相分析十分必要。依据北塘凹陷沙河街组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形态,结合振幅、连续性、频率等地震反射参数,对凹陷内地震相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6种地震相,即:席状地震相、丘形地震相、下切充填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楔形地震相和前积地震相。结合钻井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并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浊积扇相,为该区的砂体展布及其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北塘凹陷 沙河街组 沉积相 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生长断层的控砂作用研究——以北部湾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苗 黄传炎 +2 位作者 左宗鑫 林正良 王保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205,共7页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断裂控砂 流沙港组一段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华 王华 +2 位作者 林正良 蔡佳 吕学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边缘海盆地油气研究中,古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相对薄弱,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古潜山油气成藏预测将对边缘海盆地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断裂的强烈控制。在坳... 在边缘海盆地油气研究中,古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相对薄弱,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古潜山油气成藏预测将对边缘海盆地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断裂的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位于文昌C凹西部的古潜山可以得到来自3大生油凹陷的油气供给,具有较好的储盖条件,可以发育潜山披覆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2种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古潜山 油气戍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效果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鹏 李彦平 +3 位作者 李雪芹 林正良 王翠兰 李讴 《河南石油》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 100 m,单层厚度1-4 m,层系组合厚度3-10 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 000 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配套开采技术,成...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 100 m,单层厚度1-4 m,层系组合厚度3-10 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 000 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配套开采技术,成功地将大于3 m的薄层稠油投入工业性开发,原油粘度界限增大到80 000 mPa·s,拓宽了稠油注蒸汽开采领域,使井楼、古城油田基本实现蒸汽吞吐综合不递减,吞吐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到30.7%,油汽比达0.4,采油成本降低23%-30%,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 特超稠油 蒸汽吞吐 高周期 效果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胜利 黄德志 +3 位作者 费永涛 林正良 丁诚开 李淑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58-263,共6页
在油田开发中钻遇断层时,地质上存在将测井分层对比中缺失地层厚度与铅直地层断距混淆的现象。从断层断距的国内流行定义入手,根据油田开发实际,指出了该定义应用于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从油田开发中地震和地质获得断层断距的方法入手,指... 在油田开发中钻遇断层时,地质上存在将测井分层对比中缺失地层厚度与铅直地层断距混淆的现象。从断层断距的国内流行定义入手,根据油田开发实际,指出了该定义应用于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从油田开发中地震和地质获得断层断距的方法入手,指出了测井分层对比确定断层断距时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以断层总滑距的X,Y,Z分量来刻画断距的思路。针对走滑量可忽略的断层,指出了利用品质好的深度域三维地震数据体来获得断层倾角和铅直断距,应用地震和地质相结合的方法消除测井地质分层对比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断层假象,解决制作精细的连井剖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生产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断距 地质分层对比 地震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