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闻一多新诗美学的理论构架述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植汉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20-24,共5页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创作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美学思想 美学变革 艺术美 健康发展 美学理论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闻一多诗歌的民族风格
2
作者 林植汉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一民族风格,主要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气派。闻一多主张新诗人要“认识我们的环境与风俗”,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面貌、时代气氛、风俗世态、山水人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和感情特色。显然,这是民族风格的主要内容。《死水》集第一首《口供》可以看出,诗人之所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坚贞、高尚、爱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木(青松、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歌咏的自然景色(大海、夕阳、高山),甚至喜爱喝一杯酽酽的苦茶的习惯,也是地道的中国特点。这首诗,可以说是闻一多追求新诗民族风格的一个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民族风格 天安门 胡乔木 诗歌创作 何其芳 民族特色 有中国特色 社会面貌 中国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论新诗的民族风格
3
作者 林植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2-37,共6页
闻一多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诗歌理论家。在他的诗歌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新诗的民族风格是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他在《女神之地方色彩》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对新诗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对... 闻一多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诗歌理论家。在他的诗歌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新诗的民族风格是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他在《女神之地方色彩》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对新诗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对当时和后来新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格 诗歌传统 理论研究 时代精神 创作实践 中国诗歌 地方色彩 西方文学 五四时期 中国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