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开挖引起地铁结构隆起的堆载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旭 甄洁 +5 位作者 林森斌 裴鸿斌 黄军华 李晨恺 高深 程雪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7-2429,共13页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的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产生附加变形。为有效控制地铁结构的隆起,以天津地区已运营地铁结构两侧贴建的某基坑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地铁站体及区间隧道的竖向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的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产生附加变形。为有效控制地铁结构的隆起,以天津地区已运营地铁结构两侧贴建的某基坑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地铁站体及区间隧道的竖向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实测进行拟合,进而评估地铁结构上方不同堆载强度、不均匀堆载、不同堆载时机以及不同堆载分级等方案对于地铁结构的隆起控制效果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侧基坑开挖引起地铁结构的最大隆起变形发生在车站与隧道连接位置附近;随着堆载强度增加,地铁结构的隆起量随之减小,当超过一定强度后区间隧道部分区段将产生沉降;堆载对区间隧道的控制效果比地铁站体更好,但需要提前评估堆载引起隧道变形的安全性;基坑深度增加对相邻隧道变形的限制能力减弱,导致相同堆载强度下隧道的变形幅度更大;不均匀堆载方案可以更精确控制地铁结构变形,有效减缓地铁结构之间的差异变形,但与均匀堆载相比需适当提高加载曲线的最大强度值;在总堆载强度不变情况下,提前进行堆载反压,并且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地铁结构的隆起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施工建议,使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地铁结构隆起变形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结构 基坑开挖 隆起变形 堆载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成 林森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108,共4页
通过大型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及相关分析,确定某浅埋、土质隧道下穿环城高速公路曲线段施工方法及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隧道施工相关参数与高速公路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合理的仰拱封闭成环距离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浅埋隧道 高速公路 变形控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双线盾构下穿机场跑道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焦忺玥 董秀竹 林森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天津地铁Z2线下穿滨海机场工程,在考虑机场不停航的情况下,对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机场飞行区引起的跑道沉降进行分析,探究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对跑道沉降的影响,以得到合适的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并深...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天津地铁Z2线下穿滨海机场工程,在考虑机场不停航的情况下,对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机场飞行区引起的跑道沉降进行分析,探究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对跑道沉降的影响,以得到合适的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圈厚度,并深入分析其对跑道沉降影响的规律特性。研究结论:(1)增大盾构隧道覆土厚度和管片周围深孔注浆圈厚度能有效地减小跑道沉降及差异沉降率,但对沉降的减小效果并非随注浆圈厚度增加而愈加有效;(2)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道面横向沉降曲线呈现“V”形沉降槽,由于前后线施工叠加效果,最大沉降位置偏向后施工隧道一侧;(3)同一埋深下,后线施工对跑道最大沉降的影响小于前线隧道对跑道沉降的影响,且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后线施工对跑道沉降的影响越来越小;(4)随着双线隧道先后掘进,机场道面的差异沉降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后趋于稳定;(5)本研究结论可为软土地区双线盾构下穿机场跑道类似工程中的盾构埋深及深孔注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施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双线盾构隧道 下穿机场跑道 不停航 注浆圈厚度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