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JZ008对重金属Cd^(2+)、Cr^(3+)和Cu^(2+)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梵宇 王润萍 +2 位作者 易志伟 雷开宇 产竹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394,共8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sp.JZ008)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温度为35℃、pH值为7.5、接种量为3%(V/V)、装液量为50cm3/250 cm3时,菌量达到2.01×108CFU/cm3,比优化之... 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sp.JZ008)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温度为35℃、pH值为7.5、接种量为3%(V/V)、装液量为50cm3/250 cm3时,菌量达到2.01×108CFU/cm3,比优化之前提高了40.6%.添加海藻寡糖可以促进菌株生长,添加量为5.0 g/dm3时发酵液中活菌数是对照组的2.51倍.研究了菌株JZ008对Cd^(2+)、Cr^(3+)、Cu^(2+)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Z008对3种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溶液吸附率效果明显,20 d吸附率分别达到95.6%、96.4%、87.0%.土壤重金属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海藻寡糖复配菌株JZ008组对Cd^(2+)、Cr^(3+)、Cu^(2+)吸附效果明显,60 d吸附率分别达到82.5%、82.0%、86.9%.菌株JZ008对重金属的优良吸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 优化 海藻寡糖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启动子筛选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梵宇 徐丽美 杨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原,而WSSV极早期基因对病毒功能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WSSV基因组以超声法随机断裂至400~900bp DNA片段,并插入启动子缺失且...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原,而WSSV极早期基因对病毒功能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WSSV基因组以超声法随机断裂至400~900bp DNA片段,并插入启动子缺失且多克隆位点下游具有报告基因的载体来构建文库,转染昆虫细胞Hi5.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转染后的细胞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表明这部分细胞中的DNA片段可能具有极早期启动子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这部分荧光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为0.35%.由于转染效率为50%,可认为占比0.7%的WSSV基因组随机片段能在Hi5细胞中激发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翻译,可能具有极早期基因启动子活性.这对于进一步筛选和鉴定WSSV极早期基因及开展极早期启动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极早期基因 启动子 筛选文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富集纯化测试海水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梵宇 尹希杰 +4 位作者 殷学博 刘建鑫 翁蓁洲 洪名钊 孙治雷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6,共9页
稀土既是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地球化学演变过程重要的示踪元素。海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同时受限于其高盐基质影响,高效准确测定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套在线除盐装置去除海水基质的背景干扰,同时对14种稀土元素进... 稀土既是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地球化学演变过程重要的示踪元素。海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同时受限于其高盐基质影响,高效准确测定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套在线除盐装置去除海水基质的背景干扰,同时对14种稀土元素进行富集之后,直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定量检测。通过空白样品分析,发现各稀土元素定量限在0.01~0.50 ng/L之间。14种稀土元素标曲线性系数r 2均大于0.999,相关性良好。样品pH梯度实验表明,当pH在2~6之间,测试结果准确度较好。对NASS-6标准海水样品稀土含量进行3次平行测试,各元素STD值在0.01~0.16之间;测定均值与文献报道值接近。加标回收实验显示各稀土元素回收率在94.81%~105.82%之间,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测试大洋孔隙水样品稀土元素并绘制其配分曲线,曲线平滑度符合规律。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既可用于指示海洋地球化学活动,也可用于污染物示踪,本研究探讨了快速在线富集检测海水稀土元素的方案,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在线除盐装置 稀土元素 海水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富集纯化法测定海水中10种微量元素
4
作者 林梵宇 尹希杰 +3 位作者 刘纯瑶 詹双凤 陆鸿 洪名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除盐装置在线富集纯化而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以解决由海水中高盐基质导致的部分微量元素定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方法】通过以高分子有机聚合物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为基质的螯合柱吸附对高盐基体中...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除盐装置在线富集纯化而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以解决由海水中高盐基质导致的部分微量元素定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方法】通过以高分子有机聚合物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为基质的螯合柱吸附对高盐基体中的Mn、Fe、Co、Ni、Cu、Zn、Cd、Pb、V、U等10种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评估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并探究样品pH对检测的影响。使用该方法检测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样品和厦门近岸海水样品中微量元素,评估该方法的实际样品适用性。【结果】分析流程空白中各元素质量浓度在0.001~0.208μg/L之间,检测限在0.002~0.211μg/L之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海水标准物质(GBW-080040)和河口微咸水标准物质(SLEW-3)的pH为2~6时,测试结果准确度较佳,而碱性样品则不适合直接上机测试。SLEW-3各元素精密度为0.75%~5.98%,GBW-080040各元素精密度为0.10%~0.94%。SLEW-3检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7.46%~11.11%,加标回收率为96.83%~105.17%;而GBW-080040检测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3.98%~3.72%,加标回收率为93.04%~101.10%。远洋表层海水样品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3.25%~111.62%,厦门近岸海水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89%~107.18%。【结论】该方法适合实时在线同步分析高盐基质样品中Mn、Fe、Co、Ni、Cu、Zn、Cd、Pb、V、U等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较高,可应用于实际海水样品的检测,为复杂基质样品中低含量元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在线除盐装置 富集纯化 微量元素 海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荧光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路红 林梵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对虾养殖业中主要的致病病毒之一.在原核系统中表达该病毒的衣壳蛋白,发现其能够自组装成与天然病毒大小、形态相似的病毒样颗粒.本研究通过在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上融合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对虾养殖业中主要的致病病毒之一.在原核系统中表达该病毒的衣壳蛋白,发现其能够自组装成与天然病毒大小、形态相似的病毒样颗粒.本研究通过在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上融合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在两融合蛋白之间插入一段接头序列(linker),使自组装不受空间位阻的影响.通过原核表达纯化,成功得到IHHNV的荧光病毒样颗粒(f VLPs).电镜下观察样品具有完整的二十面体形态,免疫金标实验发现EGFP成功展示在病毒样颗粒外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荧光病毒样颗粒 融合蛋白 接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区XRF技术的大洋固体矿产成分快速无损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梵宇 尹希杰 +2 位作者 黄威 黄杰超 梁毓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深海固体矿产主要由铁锰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热液硫化物组成,元素在矿产中原位的分布和含量,对了解矿物成因、品位以及评估其经济价值有重要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微区XRF分析技术对铁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3种大洋类型矿产样... 深海固体矿产主要由铁锰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热液硫化物组成,元素在矿产中原位的分布和含量,对了解矿物成因、品位以及评估其经济价值有重要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微区XRF分析技术对铁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3种大洋类型矿产样品,进行高分辨、原位和无损的多元素空间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了不同元素在3种类型矿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测试数据进一步处理和优化成图流程,可以获得特定元素在矿物中半定量分布图,并对不同元素在矿物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建立一种肉眼可见的测试大洋矿产资源样品中元素原位分布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壳 热液硫化物 微区XRF 元素分布 原位 无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区XRF技术的海洋生物元素快速无损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梵宇 尹希杰 +2 位作者 郑新庆 黄杰超 梁毓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635,共10页
海洋生物体中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对其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能够揭示包括海洋重金属污染在内的多种环境变化特征。利用微区XRF技术对鱼、虾、双壳类、海胆等多种类型海洋生物样品表面的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高分辨... 海洋生物体中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对其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能够揭示包括海洋重金属污染在内的多种环境变化特征。利用微区XRF技术对鱼、虾、双壳类、海胆等多种类型海洋生物样品表面的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高分辨、原位无损的多元素微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微区XRF技术检测虾类样品时可见氯(Cl)、钙(Ca)存在明显的分布互补性;检测鱼类样品时可观察到钾(K)、硫(S)在侧线的前后两侧分别存在趋同性和差异性;检测双壳类、海胆时也存在不同元素特异的分布特征。由此可见,该技术适用于多种海洋生物样品,便于比较不同元素在海洋生物表面分布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可在数据处理后形成肉眼可视的图像,从而为该技术在海洋生物元素分布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微区XRF 元素分布 原位 无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富集法测定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梵宇 曾怡杭 +1 位作者 尹希杰 梁毓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1-589,共9页
稀土元素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示踪各类地球化学体系的物质来源与岩石矿物形成等演化过程。但在进行海水样品的稀土元素检测时,由于样品的高盐特征和稀土元素的痕量特征又使得分析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从高盐的海水基质中有效分... 稀土元素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示踪各类地球化学体系的物质来源与岩石矿物形成等演化过程。但在进行海水样品的稀土元素检测时,由于样品的高盐特征和稀土元素的痕量特征又使得分析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从高盐的海水基质中有效分离并富集痕量的稀土元素,同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技术对海水中的稀土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海水样品稀土元素的定量限分析、加标回收实验和梯度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评估方法的分离富集效率。通过共沉淀过程中的pH比较、氢氧化钠与氨水作为共沉淀剂的比较,确定了富集过程中共沉淀剂用量、种类等影响因素。通过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绘制与类似样品结果进行比对,以及标准海水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可行性。本研究探索了共沉淀富集法在分离富集海水中稀土元素的实验条件,实现高盐背景下痕量稀土的准确定量,并将其用于近岸海水与孔隙水的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稀土元素 海水 ICP-MS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马里海盆多金属结核中关键金属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
9
作者 程宇龙 徐勇航 +4 位作者 李东义 陈坚 李云海 林梵宇 尹希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78-2794,共17页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电子探针(EPMA)原位分析了该结核的微区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结核内层为柱状结构,中间为掌状,外层又变为柱状。结核主要由水成型富铁层构成,但外层中还存在薄的(100~200μm)成岩-混合型富锰层。富铁层MnO平均含量为25.1%,FeO为30.4%,Co为0.26%,Ni为0.24%,Cu为0.09%,ΣREY为1981×10^(-6)。富锰层MnO平均含量为52.0%,FeO为7.40%,Co为0.09%,Ni为2.45%,Cu为0.53%,ΣREY为719×10^(-6)。富铁层主要由含铁水羟锰矿构成,而富锰层主要由Ⅰ型布赛尔矿构成。Ni和Cu主要赋存于Ⅰ型布赛尔矿,Co和REY则主要赋存于含铁水羟锰矿中,并且Co存在一个“拐点”。富锰矿物(Ⅰ型布赛尔矿)相对更富集HREE,而含铁水羟锰矿中更富集LREE。从内到外,结核中ΣREY呈下降趋势,REY的变化主要受Ce影响。结核Mn/Fe比值与δCe不相关,但生长速率与δCe显著负相关,表明生长速率可能是控制Ce异常的主要因素,仅凭Ce异常不能区分结核微区的成因及氧化还原环境。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索马里海盆结核形成年龄为~1.46Ma。柱状结构的开始形成可能与早更新世晚期的古海洋环境转型有关。而掌状结构开始生长于~0.6Ma,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后风尘增加使得结核中Si和Al增加,并稀释了其他成矿元素。结核富锰层可能生长于末次间冰期的亚氧化底层水环境,且具有一定对称性和渐变性,指示了氧化还原环境的逐渐改变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海盆 多金属结核 关键金属 富集机制 古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