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向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小勇 林梓柔 刘晓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2,共10页
在两个大变局下,教育智能化现象引起全球瞩目。研究溯源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历史脉络,以及三十年以来全球信息科技融入教育呈现“中美并发争先,亚洲部分国家表现亮眼,世界主要各国呈雁阵”的新态势。在底层逻辑上揭示了人工智能之... 在两个大变局下,教育智能化现象引起全球瞩目。研究溯源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历史脉络,以及三十年以来全球信息科技融入教育呈现“中美并发争先,亚洲部分国家表现亮眼,世界主要各国呈雁阵”的新态势。在底层逻辑上揭示了人工智能之所以颠覆教育的人技关系质性变化、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黑箱特性、人工智能强赋能双刃剑效应三大根源性特征。通过将全球人工智能指数和教育强国指数做关联聚类,分类阐释了世界主要国家在推动教育智能化进程时的政策策略;从开辟数字教育新赛道的视角为中国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出路向建议,以回应教育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何为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全球态势 中国路向 人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平台化、生态化、实践化 被引量:84
2
作者 祝智庭 林梓柔 +1 位作者 魏非 闫寒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对当前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与转型诉求的分析,该文首先从721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学习逻辑架构,包括基于平台资源的自主式学习(10%体量)、基于协作互助的混合式学习(20%体量)与基于工作场景的嵌入式学习(70%体量)。接着,提出了与三类学习范式相适应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治理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即构建数字画像提升评价学习行为、利用技能认证评价知识技能,关注伦理道德促生实践智慧。最后,为支撑学习范式变革与评价治理转型,文章提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行动框架,以平台化打造多级贯通的在线学习架构、以生态化创建多维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以实践化引领适时学习到适需实践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数字化转型 学习架构 评价治理 服务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赋能新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从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 被引量:26
3
作者 祝智庭 林梓柔 闫寒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39,共9页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三大维度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十所虚拟学校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国际虚拟学校的建设经验。基于此,以新基建所能提供的技术环境为底座,研究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服务体系化升级方向,提出了智慧云校的概念模型,并给出了智慧云校追求“公益性、正规化、规范化、常态化、智能化”五大特征的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数字教育资源 虚拟学校 智慧云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画像研究 被引量:117
4
作者 胡小勇 林梓柔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91,共8页
面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研有必要向个性化、精准化转型。依托各种智能技术对教师画像,成了破解精准教研难题的创新途径。然而,目前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画像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文章从教研数据采集、分类及其有效关联等角度... 面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研有必要向个性化、精准化转型。依托各种智能技术对教师画像,成了破解精准教研难题的创新途径。然而,目前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画像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文章从教研数据采集、分类及其有效关联等角度阐释了数据驱动的教师画像的实施可行性;同时,剖析了教师画像的实现流程,包括教研数据预处理、教师画像模型建构、教师个体标签体系建立和教师画像质量评估四大环节,从而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指引。文章最后提出教师画像的四大应用场景,涵盖教师、决策者、教研服务提供方和学生等利益者视角。该研究从精准教研视域下教师画像的实现必要性、实施可行性、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作了系统论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研 教师画像 数据 流程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认知现状与风险规避 被引量:50
5
作者 胡小勇 黄婕 +1 位作者 林梓柔 黄漫婷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8,36,共9页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伦理挑战。厘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框架,刻画当代大学生伦理认知的现状,进而提炼可行的风险规避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文献的研读,运用德尔菲法经两轮...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伦理挑战。厘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框架,刻画当代大学生伦理认知的现状,进而提炼可行的风险规避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文献的研读,运用德尔菲法经两轮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包括“人机协同与自立自主”“学生福祉与发展”“公平与持续发展”“安全与可控可信”4个一级维度和12个二级维度。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认知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公平与持续发展”“安全与可控可信”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且学历层次、年级以及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等均对大学生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认知产生了显著影响。当前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建设存在缺乏精准的规范与指引、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缺位、技术自身存在局限、学习资源建设粗放等难题,未来可采取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导向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建设原则、编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指南、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水平、以智能技术反向赋能伦理建设,以及建设公益性学习资源等策略来规避风险。唯有将伦理规范嵌入到教育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才能更好地构建新型智能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伦理内涵 伦理认知 伦理风险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的关键要素与发展路径——面向实践性知识提升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梓柔 朱晓悦 +1 位作者 陈怡 闫寒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113,121,共8页
随着以扩展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教育元宇宙掀起热潮,基于技术革新和实训需求双驱动,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将受到瞩目与发展。从学习环境的视角出发,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可视为一个由各要素组成并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该文以国际上7个教师沉浸... 随着以扩展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教育元宇宙掀起热潮,基于技术革新和实训需求双驱动,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将受到瞩目与发展。从学习环境的视角出发,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可视为一个由各要素组成并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该文以国际上7个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为多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识别了包含感知场境、教学法知识、交互决策和输出反馈等4个关键要素和13个二级维度。接着,基于条目内容深度分析了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的策略和经验。基于此,该文建构了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的系统框架,并从教育元宇宙、学习理论、智能技术、多模态评价与认证、应用模式等方面提出五大发展路径,为我国尚属空白的教师沉浸式学习环境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沉浸式学习 实践性知识 发展路径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中小学智能教育发展水平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梓柔 胡小勇 黄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5,共9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智能教育发展的主阵地,科学评估和准确把握其智能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高质量地推进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缺乏并迫切需要能够对中小学智能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完整且系统评...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智能教育发展的主阵地,科学评估和准确把握其智能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高质量地推进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缺乏并迫切需要能够对中小学智能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完整且系统评估的指标体系。基于对政策文件和学术文献的内容分析,结合中小学智能教育发展实际,经过三轮专家征询和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通过“设计—修订—赋权—验证”过程构建的中小学智能教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智能教育环境、智能教学资源、智能教学应用、智能学习应用、智能治理服务等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将该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于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GZ市HD区5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可有效区分与全面系统地评估各个学校的智能教育发展状况,并能助力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师生对标评估结果寻找不足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助推中小学智能教育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智能教育 教育评价 智能教育发展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差异的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寒冰 林梓柔 汤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100,共9页
作为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教学改革的主要课堂样态,信息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有必要关注和鼓励技术应用的融合与创新。如何设计与开发关注差异的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指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命题。文章以“通用+特色”为核心思路,遵循基于设... 作为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教学改革的主要课堂样态,信息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有必要关注和鼓励技术应用的融合与创新。如何设计与开发关注差异的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指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命题。文章以“通用+特色”为核心思路,遵循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融合行动研究理念,综合文献映射、视频分析、文本分析、焦点小组、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指标的理论建构、迭代优化和试用评价,设计了“4+2(8)”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指标,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师素质4个通用指标,新知授导、复习提升、技能训练、实验操作、交流研讨、探究建构、评价反馈、模式创新等8选2的特色指标。基于评课指标,文章从课堂评价、课例分析、个体画像、群体画像四个方面描摹了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评课指标 基于设计的研究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梓柔 闫寒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为探索一种证据易获得、分析自动化、反馈可持续的测评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基于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为探索一种证据易获得、分析自动化、反馈可持续的测评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预训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自动识别方法。具体为,基于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的13项微能力,利用基于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对16,371条信息化课堂评课反馈文本进行实验。递进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预训练模型普遍具有更高准确率,最高能提升16%。领域通用语料的预训练有效解决了教育领域自建数据匮乏的现实问题;在预训练模型中,ERNIE以86.43%的准确率取得了最优性能,混淆误差小。该方法能够基于评课文本自动化识别并可视化表征教师信息化教学微能力,提供常态化反馈支持。最后,文章阐述了其在教师教研、能力画像和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微能力 听评课 深度学习 预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