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香芹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1
作者 蒙玉培 段文贵 +2 位作者 林桂汕 张文静 吴凯越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以L-香芹酮(1)为原料,经盐酸羟胺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磺酸肟酯类化合物3a~3w,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 以L-香芹酮(1)为原料,经盐酸羟胺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磺酸肟酯类化合物3a~3w,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b(R=o-FPh)、3c(R=m-FPh)和3h(R=p-ClP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5.9%和78.3%(均为B级活性水平),均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3h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4%、 78.3%、 82.2%和78.8%(均为B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化合物3b对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7.5%和78.6%(均为B级活性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香芹酮 磺酸肟酯 抑菌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兆雷 段文贵 +3 位作者 马献力 林桂汕 温蓉竹 刘欣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为实现香芹酮的高值化利用,以L-香芹酮(1)为原料,先通过酰化反应制备L-甲酰化香芹酮(2),再经过缩合以及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H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 为实现香芹酮的高值化利用,以L-香芹酮(1)为原料,先通过酰化反应制备L-甲酰化香芹酮(2),再经过缩合以及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H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植物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b(R=p-CH3P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79.2%(为B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抑制率为75.0%)。化合物4u(R=异丙基)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2%、 76.7%和79.6%(均为B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香芹酮 吡唑-脲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桂汕 段文贵 +3 位作者 利镇升 白雪 胡琼 雷福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8-595,共8页
以α-蒎烯(Ⅰ)为原料,经选择性烯丙位甲基氧化反应制备了桃金娘烯醛(Ⅱ),Ⅱ再经缩合反应得到了桃金娘烯醛缩氨基硫脲(Ⅲ),进一步氧化环化得到了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Ⅳ),然后与系列酰氯化合物进行N-酰化反应,以66%~81%的收率合成得到了1... 以α-蒎烯(Ⅰ)为原料,经选择性烯丙位甲基氧化反应制备了桃金娘烯醛(Ⅱ),Ⅱ再经缩合反应得到了桃金娘烯醛缩氨基硫脲(Ⅲ),进一步氧化环化得到了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Ⅳ),然后与系列酰氯化合物进行N-酰化反应,以66%~81%的收率合成得到了11个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酰胺化合物Ⅴa^k。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化合物Ⅴa^k的质量浓度为50 mg/L时,Ⅴa^k对测试的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乙酰胺(Ⅴa)、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氯乙酰胺(Ⅴb)和桃金娘烯醛基噻二唑-正丙酰胺(Ⅴc)对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3.0%、93.0%和98.2%,化合物Ⅴb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为84.3%,表现出与阳性对照嘧菌酯(对苹果轮纹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6.0%和87.5%)相当的抑菌活性。构效分析表明:脂肪族取代基衍生物表现出更好的抑菌活性。此外,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化合物Ⅴc对油菜胚根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79.6%,显示出比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抑制率为63.0%)更好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桃金娘烯醛 噻二唑-酰胺 抑菌活性 除草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丙烯海松酸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桂汕 阮战辉 +2 位作者 段文贵 刘陆智 杨章旗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松香是来自松树的非木质林产品,是我国的再生性天然优势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树脂酸。为拓展松香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途径,以松香为原料,与丙烯酸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丙烯海松酸(1),再与氨基硫脲反应获得丙烯海松酸基双噻二唑(2)... 松香是来自松树的非木质林产品,是我国的再生性天然优势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树脂酸。为拓展松香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途径,以松香为原料,与丙烯酸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丙烯海松酸(1),再与氨基硫脲反应获得丙烯海松酸基双噻二唑(2),最后与系列取代苯甲酰氯进行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7个新型丙烯海松酸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3a^3g)。采用FTIR、~1H NMR、^(13)C NMR、ESI-MS等技术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分别采用稗草小杯法和油菜平皿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株高生长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0μg/m 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化合物3e(R=p-Br)的抑制率高达92.4%(活性级别为A级),化合物3b(R=p-CH_3)和3d(R=p-Cl)的抑制率分别为77.4%和73.2%(活性级别均为B级)。采用离体法(即琼脂稀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和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 L质量浓度下对所测5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目标化合物3e对油菜胚根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丙烯海松酸 双酰胺-噻二唑 除草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桂汕 马媛 +3 位作者 段文贵 刘陆智 胡琼 雷福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2-1440,共9页
以紫苏醛(Ⅰ)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紫苏葶(Ⅱ),然后Ⅱ与系列酰氯进行酰化反应,以70%~90%的收率得到21个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Ⅲa^u,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和抑菌活性。结果表... 以紫苏醛(Ⅰ)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紫苏葶(Ⅱ),然后Ⅱ与系列酰氯进行酰化反应,以70%~90%的收率得到21个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Ⅲa^u,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Ⅲa^u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紫苏醛基甲基肟酯(Ⅲa)和紫苏醛基乙基肟酯(Ⅲb)对稗草幼苗株高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97.0%和91.0%,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的相对抑制率(97.5%)相当;紫苏醛基对氯苯基肟酯(Ⅲm)和紫苏醛基乙基肟酯(Ⅲb)对油菜胚根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8.4%和79.6%,比丙炔氟草胺的相对抑制率(63.0%)更高。此外,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化合物Ⅲa^u对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Ⅲb对花生褐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相对抑菌率分别为85.0%和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肟酯 除草活性 抑菌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乃源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刘陆智 张瑞 李典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1-819,共9页
为了制备天然产物基抑菌剂,以去氢枞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得到20个新型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酰胺化合物(Ⅵa^t)。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测试了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 为了制备天然产物基抑菌剂,以去氢枞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得到20个新型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酰胺化合物(Ⅵa^t)。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测试了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产物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苯甲酰胺(Ⅵj)和中间体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胺(Ⅴ)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92.4%(活性级别为A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枞酸 噻唑-酰胺 抑菌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莫启进 刘陆智 +5 位作者 段文贵 岑波 林桂汕 陈乃源 黄艳 刘布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6,共9页
为了寻求无公害的杀虫剂,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的含有去氢枞酸骨架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新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化合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 为了寻求无公害的杀虫剂,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的含有去氢枞酸骨架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新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化合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苯基硫脲(3a)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达到93.3%和83.3%,而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邻甲基苯基硫脲(3b)、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甲基苯基硫脲(3d)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氯苯基硫脲(3i)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为66.7%、66.7%、73.3%和60%;此外,对化合物构效关系也进行了讨论,发现苯环上4位取代基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防效率贡献分别为H>CH3>Cl>CF3>OCH3>Br=F和CH3>Cl>Br>F>H=CF3>OC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枞酸 1 3 4-噻二唑 硫脲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蒎酸基双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长花 岑波 +4 位作者 段文贵 马献力 覃珊 林桂汕 覃宇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以α-蒎烯为原料,经过氧化和溴仿反应制备蒎酸,将其转化为双酰氯再与硫氰化钾反应得到蒎酸基双异硫氰酸酯。通过蒎酸基双异硫氰酸酯与苯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新型蒎酸基双硫脲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 以α-蒎烯为原料,经过氧化和溴仿反应制备蒎酸,将其转化为双酰氯再与硫氰化钾反应得到蒎酸基双异硫氰酸酯。通过蒎酸基双异硫氰酸酯与苯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新型蒎酸基双硫脲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E1蒎酸基双苯基酰基硫脲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66.6%(达到B级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蒎酸 蒎酸基双硫脲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蒎酸基双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荣霞 岑波 +3 位作者 段文贵 马献力 林桂汕 何宇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69,共7页
以α-蒎烯为原料,经氧化和溴仿反应,得到蒎酸;蒎酸经酰氯化以及与苯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5个蒎烯衍生物———蒎酸基双苯酰胺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利用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以α-蒎烯为原料,经氧化和溴仿反应,得到蒎酸;蒎酸经酰氯化以及与苯胺类化合物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5个蒎烯衍生物———蒎酸基双苯酰胺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利用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油菜的胚根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E3、E6、E8和E9的抑制率分别为80.2%、80.7%、86.3%和88.9%,均达到A级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蒎酸基双苯酰胺化合物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4-取代氨基磺酰基)苯基-酮基蒎酸酰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光燧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岑波 赵莉 雷福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以D-(+)-樟脑磺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和氧化反应制备得到酮基蒎酸(3),再经酰氯化得到酮基蒎酸酰氯(4)。4与对氨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得到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4-取代氨基磺酰基)苯基-酮基蒎酸酰胺(5a^5h),其结构均经红外、质... 以D-(+)-樟脑磺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和氧化反应制备得到酮基蒎酸(3),再经酰氯化得到酮基蒎酸酰氯(4)。4与对氨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得到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4-取代氨基磺酰基)苯基-酮基蒎酸酰胺(5a^5h),其结构均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除草活性,其中5c(R=4-甲基嘧啶-2-基)在50μg/mL下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率达90.4%,化合物5e(R=噻唑-2-基)在100μg/mL下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胚根生长的抑制率达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 酮基蒎酸酰胺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瑞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陈智聪 何冉 雷福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8,共11页
以α-蒎烯为原料,先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再经羰基的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 以α-蒎烯为原料,先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再经羰基的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正丁基磺酸肟酯(4u)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3.2%,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2,4-二氟苯磺酸肟酯(4d)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89.6%(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对-硝基苯磺酸肟酯(4n)和4u对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率均为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马鞭草烯酮 磺酸肟酯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脑酸基双酰肼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献力 李芳耀 +3 位作者 段文贵 林桂汕 陈乃源 马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6-1430,共5页
以樟脑酸为原料,经过脱水反应制备樟脑酸酐,再与芳酰肼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0个樟脑酸基双酰肼化合物Ⅲa~Ⅲj。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 以樟脑酸为原料,经过脱水反应制备樟脑酸酐,再与芳酰肼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0个樟脑酸基双酰肼化合物Ⅲa~Ⅲj。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樟脑酸基烟酰肼Ⅲ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高达96.3%,优于阳性对照嘧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酸 双酰肼 抑菌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媛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刘陆智 黄正松 雷福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以紫苏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5a^5m),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 以紫苏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5a^5m),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标化合物5f(R=p-FAr)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90.0%(接近阳性对照嘧菌酯),化合物5d(R=Ar)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91.8%(接近阳性对照嘧菌酯)。在质量浓度100 mg/L下,目标化合物5c(R=环己基)、5i(R=p-CH3Ar)和5a(R=CH3)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7.6%、75.3%和67.4%(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总体上,取代苯基硫脲类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优于取代苯基脲类目标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席夫碱-(硫)脲 合成 抑菌活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松香基双硫脲-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岑波 石贤春 +2 位作者 段文贵 王晓宇 林桂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6-1533,共8页
以天然产物松香为原料,先制备马来松香,再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10个新型马来松香基双硫脲-酰胺化合物7a^7j。用FT-IR、1H NMR、13C NMR、ESI-MS和UV-vis等多种方法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μg/m L浓度下,... 以天然产物松香为原料,先制备马来松香,再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10个新型马来松香基双硫脲-酰胺化合物7a^7j。用FT-IR、1H NMR、13C NMR、ESI-MS和UV-vis等多种方法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μg/m 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大部分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超过60%,其中化合物7i的抑制率达71. 4%(B级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双硫脲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取代氨基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献力 黄铎云 +2 位作者 段文贵 林桂汕 陈智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3-1188,共6页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经氧化反应得到α-龙脑烯酸,进一步反应制得α-龙脑烯酸酰氯,然后与磺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以32.8%~78.1%的收率合成了8个N-[4-(N-取代氨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化合物...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经氧化反应得到α-龙脑烯酸,进一步反应制得α-龙脑烯酸酰氯,然后与磺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以32.8%~78.1%的收率合成了8个N-[4-(N-取代氨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化合物Ⅵ(a^h)。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μg/m L下,目标化合物均显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N-[p-(噻唑-2-基)氨基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Ⅵe)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3%和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α-龙脑烯醛 酰胺-磺酰胺化合物 抑菌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蒎烯基苯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龙生 岑波 +1 位作者 段文贵 林桂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4-1579,共6页
以天然产物α-蒎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9个新型α-蒎烯基苯基噻二唑类化合物7a^7i。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μg/mL浓度下,... 以天然产物α-蒎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9个新型α-蒎烯基苯基噻二唑类化合物7a^7i。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μg/m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92.6%(A级活性水平),化合物7a对花生褐斑菌的抑制率达91.8%(A级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噻二唑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催化对羟基苯甲酸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兴泉 林桂汕 吴兰清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研究了在环糊精催化下对羟基苯甲酸的合成工艺。结果表明,苯酚与四氯化碳的投料比为1:2.5,反应时间为11h,催化剂与反应混合物约为1:6.5时反应的产率最大。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环糊精 催化 合成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苯磺酰基-N-樟脑磺酰乙二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岑波 吴光燧 +3 位作者 范钟天 段文贵 林桂汕 张文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天然樟脑是我国的天然优势资源,合成樟脑可由松节油的主要成分α-蒎烯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樟脑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对樟脑分子的结构修饰可以合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以D-(+)-樟脑磺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1个... 天然樟脑是我国的天然优势资源,合成樟脑可由松节油的主要成分α-蒎烯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樟脑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对樟脑分子的结构修饰可以合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以D-(+)-樟脑磺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的N′-取代苯磺酰基-N-樟脑磺酰乙二胺化合物(4a~4k),其结构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表征。采用离体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μg/m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b(R=p-OCH 3)、4a(R=H)、4c(R=m-OCH 3)和4d(R=m-CH 3)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3%,83.9%,83.9%和83.9%(均达B级以上活性水平),均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73.9%);化合物4b和4c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抑制率均为82.2%(B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73.3%);此外,化合物4b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0.8%(A级活性水平)。由此可知,化合物4b显示出了广谱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 樟脑磺酸 双磺酰胺 抑菌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1-萘甲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19
作者 刘陆智 覃雪 +3 位作者 华忠泽 段文贵 岑波 林桂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17-2022,共6页
为了研究以手性氮为中心的手性客体的主客体性能,以N-甲基-1-萘甲胺、二溴代烷烃或溴代烷烃为原料,在K_2CO_3催化作用下合成得到12个N-甲基-1-萘甲胺衍生物A1~A6以及S1~S6,其中,A1、A4~A6、S1以及S3~S6未见文献报道,并利用FT-IR、~1H NM... 为了研究以手性氮为中心的手性客体的主客体性能,以N-甲基-1-萘甲胺、二溴代烷烃或溴代烷烃为原料,在K_2CO_3催化作用下合成得到12个N-甲基-1-萘甲胺衍生物A1~A6以及S1~S6,其中,A1、A4~A6、S1以及S3~S6未见文献报道,并利用FT-IR、~1H NMR、^(13)C NMR以及ESI-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1-萘甲胺 叔胺 铵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基)-1,3,4-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铎云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白雪 肖昊 杨章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9,共9页
以α-蒎烯为原料,先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然后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一系列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 以α-蒎烯为原料,先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然后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一系列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基)-1,3,4-噻二唑化合物(6a^6l)。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对12个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商品抑菌剂嘧菌酯相近,甚至超过嘧菌酯,其中目标化合物6j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94.4%,6h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抑菌率达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α-龙脑烯醛 酰胺 1 3 4-噻二唑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