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露 吕卓 +3 位作者 赵婉琪 伍虹雨 黄菲艺 林树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为研究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金佛山方竹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进行处理,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进行观察...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为研究赤霉素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金佛山方竹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_(3))进行处理,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进行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3 mg·L^(-1)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金佛山方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苗高(P<0.05)。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性淀粉合成酶(GBSS)、α-淀粉酶、磷酸酶(STP)、蔗糖合成酶(SUSY)的活性随着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逐渐增加,而β-淀粉酶、细胞壁转化酶(CWI)的活性逐渐下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则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S4时期降到最低。在9种酶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起决定性作用,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β-淀粉酶之间呈正相关;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与蔗糖合成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淀粉质量分数呈负相关,这表明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对可溶性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并在调节淀粉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壁转化酶与β-淀粉酶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高质量浓度的赤霉素不仅抑制种子的萌发,还通过抑制种子中的淀粉水解酶、蔗糖水解酶的活性来抑制幼苗高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赤霉素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与三维构建
2
作者 吕卓 史无双 +1 位作者 孔淑鑫 林树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15,共18页
[目的]运用植物解剖和三维制图方法探究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差异,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叶结构观察方法进行重要补充,为竹子分类以及运用植物解剖形态研究达到物种分类的目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京地区箣竹属6个竹... [目的]运用植物解剖和三维制图方法探究箣竹属和刚竹属主要竹种叶片内部结构差异,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叶结构观察方法进行重要补充,为竹子分类以及运用植物解剖形态研究达到物种分类的目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京地区箣竹属6个竹种和刚竹属46个竹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制作叶片3切面,通过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对52个竹种叶片各切面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数据测量,并利用Photoshop拼构52个竹种叶片三维结构。[结果]1)叶片角质层厚度、下表皮乳突数量是区分箣竹属和刚竹属的标志,刚竹属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著大于箣竹属,且下表皮乳突数量明显多于箣竹属。2)泡状细胞通常2~6个为1组,泡状细胞形态和数量种间不固定,属间有明显差异,箣竹属每组泡状细胞呈扇形(钝角)排列,刚竹属每组泡状细胞呈直角或锐角排列。3)各维管系统由主脉以及平行侧脉、二级平行侧脉和小横脉组成。箣竹属维管束两侧梭形细胞空隙发达,刚竹属维管束两侧梭形细胞以及空隙普遍不发达不连续。4)在平行侧脉之间,箣竹属叶肉细胞多为3~4层,刚竹属叶肉细胞则在4~6层之间,刚竹属叶肉细胞较箣竹属叶肉细胞紧密。[结论]刚竹属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较箣竹属大,刚竹属指状臂细胞和梅花状细胞较箣竹属密集,刚竹属细胞间空隙较莿竹属小,刚竹属下表皮乳突数量明显多于箣竹属,刚竹属的抗寒性可能强于箣竹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箣竹属 刚竹属 解剖特征 三维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毛竹实生苗的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结构差异
3
作者 吕卓 孔淑鑫 +1 位作者 沈鹏 林树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6,共10页
2023年3月份,在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实验室,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4年生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年龄段实生苗15株);测定各个年龄段毛竹的生长指标、叶片大小变化、各个构件生物量,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结构观... 2023年3月份,在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实验室,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4年生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每个年龄段实生苗15株);测定各个年龄段毛竹的生长指标、叶片大小变化、各个构件生物量,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应用徕卡显微镜软件(LAS X)测定叶片厚度、叶肉厚度、维管束面积等各项指标,应用SPSS(PAS-W Statistics18)对测量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不同年龄毛竹实生苗的发育规律、不同年龄段各个构件生物量的分配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毛竹实生苗年龄的增长,毛竹实生苗的高度逐渐增加,节间数、叶片数、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均逐渐增加,侧枝叶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侧枝中上部叶片面积最大。毛竹实生苗的生物量,在幼苗早期主要分布在叶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地上部分平均分配到各个构件。不同年龄,叶片大小差异较大,叶片解剖结构相似;各年龄段毛竹叶片细胞结构无明显规律,上表皮较下表皮厚,下表皮具有乳突膨大现象,梭形细胞发达,指状臂细胞厚度小于梅花状细胞。毛竹实生苗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丛生—混生—散生”3个过渡阶段;随着实生苗年龄的增长,毛竹实生苗的生长模式逐渐接近自然毛竹林、叶片内部结构逐渐接近自然毛竹林叶片;细胞数量的多少和维管束的大小,是影响叶片薄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生长发育 生物量 叶片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生长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方水元 凡美玲 +4 位作者 张勤 徐若琪 刘凡巧 丁雨龙 林树燕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目的】为提高造林存活率,减小造林成本,通过对比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2个种源实生苗生长差异,选择优良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方法】该研究选择贵州省桐梓县箐坝、黄莲2个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对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 【目的】为提高造林存活率,减小造林成本,通过对比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2个种源实生苗生长差异,选择优良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方法】该研究选择贵州省桐梓县箐坝、黄莲2个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对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各指标随时间呈正比例上升,由于气温影响,各生长指标在冬季生长量均较小,箐坝种源实生苗最大株高和地径2个指标均优于黄莲种源实生苗,但分蘖数和叶片数2个指标表现为黄莲种源优于箐坝种源实生苗。【结论】通过聚类分析,选择最大株高、地径和分蘖数3个指标作为1年生方竹实生苗对比指标,将实生苗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优)、Ⅱ级(良)、Ⅲ级(中)和Ⅳ级(差),以期为方竹的育苗及引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实生苗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竹子花粉萌发率及开花特性 被引量:30
5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张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9-163,177,共6页
The pollen’s shape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bloom progress of five bamboo species were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pollen’s feature,which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scanning microscope,was... The pollen’s shape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bloom progress of five bamboo species were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pollen’s feature,which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scanning microscope,was similar to that of grass family. The pollen with monopolar hole was spherical. The veins of the spore wall was fine or rough granular. Generally,the pollen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bamboo was low and it was different between five bamboo species. The highest was 76.5% and the lowest was only 5.3%. The bloom progress showed all these bamboo species bloomed fast in the morning. All the results above provided the basic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crossbreeding of the several bamboos and the research of carrying out controlled poll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开花 花粉生活力 开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竹种的花粉特性观察及花粉培养和贮藏条件筛选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树燕 赵荣 +2 位作者 李洁 郑笑 丁雨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竹类植物的营养生长期很长,大多数竹种开花后即死亡,因而对竹类开花生物学及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相对较少^([1-2])。花粉萌发和贮藏特性是竹类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集中于花粉粒的形态和活力等方面,关于竹类花粉... 竹类植物的营养生长期很长,大多数竹种开花后即死亡,因而对竹类开花生物学及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相对较少^([1-2])。花粉萌发和贮藏特性是竹类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集中于花粉粒的形态和活力等方面,关于竹类花粉萌发和贮藏条件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 花粉形态 花粉活力 花粉萌发率 培养和贮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苦竹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过程(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树燕 赵荣 +2 位作者 徐强 王曙光 丁雨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97-2203,共7页
以异叶苦竹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技术及传统的石蜡制片技术,解剖观察其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双受精过程。结果表明:(1)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吸水膨胀,约30min即可萌发。(2)授粉1~2h后花粉管可达到花粉长度的5~10倍,花粉管... 以异叶苦竹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技术及传统的石蜡制片技术,解剖观察其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双受精过程。结果表明:(1)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吸水膨胀,约30min即可萌发。(2)授粉1~2h后花粉管可达到花粉长度的5~10倍,花粉管在柱头分支中进一步伸长,并开始伸入花柱中生长。(3)授粉后5h,大量花粉管沿引导组织进入花柱基部与子房顶部之间的子房壁,有少量花粉管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生长。(4)授粉后8h,少量花粉管到达珠孔端。(5)授粉后15~18h,精核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精、卵核融合,形成合子。(6)授粉后20~30h,仍可在花柱中见到大量呈束状的花粉管。(7)授粉后48h,子房内的大部分花粉管出现解体,大多数花粉死亡。研究认为,精细胞到达胚珠的时间为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生长 双受精 异叶苦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树燕 张庆峰 陈其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
为给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研究了10种常用园林植物的耐阴性。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了所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绿素含量(Ca+Cb)、叶绿素a/b值(Ca/Cb)、净光合速率(A)、光补偿点(LC... 为给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研究了10种常用园林植物的耐阴性。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了所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绿素含量(Ca+Cb)、叶绿素a/b值(Ca/Cb)、净光合速率(A)、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植物耐阴性与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值有关,其中光补偿点是最重要的指标。10种园林植物按耐阴性强弱分为4类:强耐阴——含笑、茶梅、贴梗海棠;较耐阴——黄馨、腊梅;中性——木芙蓉、金边黄杨、红花檵木;不耐阴——金钟,紫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光补偿点 光和速率 叶绿素含量 耐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对7种观赏竹的抗寒性测定 被引量:41
9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选取了7种观赏竹竹种,以其离体叶片为试材,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7个竹种中平安竹和长叶苦竹抗寒性最强,凤尾竹抗寒性最弱,抗寒性由强至弱大致为:平安竹≈长叶苦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凤尾竹。
关键词 观赏竹 电导法 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及淀粉粒动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树燕 刘国华 丁雨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5,I0001-I0003,共6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苦竹 胚乳 PAS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毛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24
11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14,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鹅毛竹成熟花粉大多2细胞型,都具1个萌发孔.鹅毛竹子房为单子房,子房1室,侧膜胎座,一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位于核点端的3个细胞核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多个反足细胞.至此,成熟胚囊形成.并就鹅毛竹不结实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鹅毛竹 竹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形成过程中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树燕 甘习华 +1 位作者 黄金生 韩素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通过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段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加菌刺槐苗中发生形态变化的根段在不同时期 (根毛密集形变、根段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 )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而未加根瘤菌的刺槐苗根段的... 通过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段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加菌刺槐苗中发生形态变化的根段在不同时期 (根毛密集形变、根段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 )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而未加根瘤菌的刺槐苗根段的外层细胞以及加菌但没有形态变化的刺槐苗根段均未观察到传递细胞。大量实验观察表明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产生是根瘤菌诱导所致。传递细胞不仅发生于刺槐根表皮细胞中 ,也可产生于外皮层细胞中 ,甚至于根毛细胞中。所取加菌刺槐苗形变根段的根外层细胞有些全部由传递细胞组成 ,有些为传递细胞与非传递细胞相间排列。传递细胞的发育最先是质膜向内突起形成囊状结构 ,然后细胞壁物质开始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过程 刺槐根 外层传递细胞 超微结构 刺槐 根瘤菌 细胞诱发 植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竹子的花器官形态描述(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树燕 寿玉婷 丁雨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1-256,共6页
近几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4种竹子出现开花现象。首次描述了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异叶苦竹(Arundinaria simonii f.heterophylla)的花部形态特征,补充描述了月月竹(Chimonobambusa sichuanensis)和福建茶秆竹(Arundinaria ... 近几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4种竹子出现开花现象。首次描述了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异叶苦竹(Arundinaria simonii f.heterophylla)的花部形态特征,补充描述了月月竹(Chimonobambusa sichuanensis)和福建茶秆竹(Arundinaria amabilis var.convexa)的花部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开花竹种 花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苦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8-175,共8页
Embryological characters of Arundinaria simonii f. heterophylla we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The anthers were tetrasporangiate in which the cytokinesis of microsporocyte in meiosis was successive type and the produc... Embryological characters of Arundinaria simonii f. heterophylla we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The anthers were tetrasporangiate in which the cytokinesis of microsporocyte in meiosis was successive type and the produced microspore tetrads were bilaterally symmetrical. The cells of tapetum layer with dense cytoplasm were secretory type, and they began to degenerate during meiosis division. The mature pollen was trinucleate. The single ovule with parietal placenta was anatropous, double integument and tenuinucellata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 sac was polygonum type. Generally the florets close to the base of spikelets bloomed earlier than others, and development of both stamens and pistils within a spikelet was synchron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发生 大孢子发生 异叶苦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形成过程中豆科植物根毛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树燕 吴均章 韩素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703,共7页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 根瘤菌 根毛 传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月竹的花粉萌发力及贮藏力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树燕 骆仁祥 +1 位作者 丁雨龙 王福升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22-25,共4页
对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的开花竹种月月竹进行了花粉萌发力及贮藏力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粉在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培养基中培养萌发率不同,以20%的蔗糖浓度+0.001%硼酸培养基培养3h花粉萌发最好;一天之中以上午9时的萌发率最高;... 对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的开花竹种月月竹进行了花粉萌发力及贮藏力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粉在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培养基中培养萌发率不同,以20%的蔗糖浓度+0.001%硼酸培养基培养3h花粉萌发最好;一天之中以上午9时的萌发率最高;不同贮藏方法对花粉的萌发力有较大影响,月月竹花粉保存过程中不干燥好于干燥,-5℃保存萌发力相对较好,总之,月月竹花粉不耐贮藏,一般48 h内失去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月竹花粉 生活力 贮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观赏竹抗旱生理指标的研究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35
17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竹子研究汇刊》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三种观赏竹铺地竹、平安竹、小佛肚竹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即叶片叶绿素、SOD、M DA、质膜透性的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平安竹>小佛肚竹>铺地竹。这一结果与三种... 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三种观赏竹铺地竹、平安竹、小佛肚竹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即叶片叶绿素、SOD、M DA、质膜透性的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平安竹>小佛肚竹>铺地竹。这一结果与三种观赏竹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地竹 平安竹 小佛肚竹 干旱胁迫 抗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地被观赏竹的笋期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王吉子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成竹率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所有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其生长曲线呈“S”型。高度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发笋 退笋 高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安竹抗旱生理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6
19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将平安竹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平安竹对干旱胁迫不太敏感,在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除叶片卷曲外,整个竹株仍保持绿色。干旱胁迫对平安竹叶片叶绿素、SOD、MDA、质膜透性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 将平安竹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平安竹对干旱胁迫不太敏感,在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除叶片卷曲外,整个竹株仍保持绿色。干旱胁迫对平安竹叶片叶绿素、SOD、MDA、质膜透性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升高趋势,而叶绿素含量与SOD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竹 干旱胁迫 抗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竹属3个竹种的开花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通过对刚竹属3个竹种粉绿竹、黄条早竹、黄槽石绿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花粉活力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各竹种间花粉形态比较一致,为球形或近球形,单极孔;外壁纹饰为细颗粒状。花粉活力的测定说明存在不同类型的花粉败育现... 通过对刚竹属3个竹种粉绿竹、黄条早竹、黄槽石绿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花粉活力观察及比较,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各竹种间花粉形态比较一致,为球形或近球形,单极孔;外壁纹饰为细颗粒状。花粉活力的测定说明存在不同类型的花粉败育现象。竹子花粉的萌发试验说明竹花粉萌发率普遍较低,最高萌发率为58.7%,最低为21.7%。这些结果也为研究各竹种的不结实和实行人工授粉等研究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属 花粉 生物学特性 花粉活力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