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306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林杏华
陈远彬
林琳
罗一妍
许银姬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4期21-23,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AFD004123A02)
-
文摘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调查表,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急诊的306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通过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总结流行性感冒中医临床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精神疲倦、鼻塞、头痛、咽痛、肢体酸痛、恶寒。中医证候分为风热夹湿伤表证(33.66%)、风寒夹湿伤表证(31.70%)、风热犯表证(18.30%)、风寒束表证(16.34%)。风热犯表证和风寒束表证病程多在3天以内,风热夹湿伤表证和风寒夹湿伤表证病程多在3~5天之间。结论: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以风热夹湿伤表证和风寒夹湿伤表证较为多见,证候分布与病程长短有关,风、热、寒、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
-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中医
证候规律
-
分类号
R511.7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基于中医文献挖掘慢性咳嗽的中医源流和方药规律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林杏华
范斐婷
刘志宇
陈远彬
林琳
-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41-44,49,共5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20042)
广东省中医院周仲瑛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二院[2014]89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2021xk27)。
-
文摘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医家对慢性咳嗽的认知源流及其治疗用药规律的文献证据,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专家意见征询,确定慢性咳嗽的古汉语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作为检索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条文,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436条文献条文,其中3/4出自明清时期。最早描述中草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条文出自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火(热)邪、燥邪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脏腑分类以肺咳、脾咳和肾咳为主。频数分析≥3次的中药方剂有13个,其中阿胶散是最常用的方剂,其次是贝母汤和补肺汤。共检出263种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草药,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草药是生姜、蜂蜜、甘草、款冬花和杏仁。关联分析得出最常用的核心药对如紫菀配伍款冬花、生姜配伍杏仁、紫菀配伍桑白皮、人参配伍杏仁等组合。聚类分析得出8个具有治疗潜力的新处方。结论:古代医家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治疗时注重清热化痰、养阴润肺、降气止咳、敛肺止咳、温肺止咳、燥湿化痰等治法的联合应用,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的新方代表提示慢性咳嗽病机的复杂性,可为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慢性咳嗽
中医
古籍
文献研究
-
分类号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治疗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用于翼状胬肉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黄慧玲
李美卿
林杏华
-
机构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
出处
《现代医院》
2014年第3期92-94,共3页
-
文摘
目的 观察治疗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侵入角膜2~5mm,无明显禁忌症的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毕对照组按常规绷带加压包扎术眼,观察组则在绷带加压包扎前予术眼球表面配戴治疗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比较两组术后疼痛与角膜上皮愈合的情况.结果 术后2、24 h疼痛评估Ⅱ级以上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为主的疼痛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角膜创口基本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给护理带来方便,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翼状胬肉
护理
-
Keywords
Corneal contact lens,Pterygium, Care
-
分类号
R778.3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