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林晨红
管剑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白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环境等因素触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有重...
白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环境等因素触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可抑制Th17分化,从而抑制Th17及白细胞介素17产生的炎性反应。基因组学研究提示,IRF8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白塞病的风险基因位点。近年来,IRF8抑制Th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TH
17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8
白细胞介素17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30例前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永
罗丹
+3 位作者
林晨红
申艳
蔡剑飞
管剑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Behcet病,B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30例BD病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和历史对照研究,记录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患者粘膜皮肤活动指数(MAIBD)、复发频率、C-反应蛋白(CRP)和...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Behcet病,B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30例BD病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和历史对照研究,记录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患者粘膜皮肤活动指数(MAIBD)、复发频率、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同时测定Foxp3、白介素-35(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Ror-γt、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共有26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88.46%(23/26)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11.54%(4/26)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治疗中26.67%(8/30)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并且由于副作用,第一周有4名患者退出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MAIBD和复发频率降低;此外,CRP和ESR的临床炎症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qRT-PCR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Foxp3和TGF-β蛋白和相对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作为Th17标志物的ROR-γt,IL-17和TNF-α水平降低;另外,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IL-35水平也有所降低。结论二甲双胍有助于缓解BD患者的症状,可降低炎症反应指标,调节Treg/Th17轴,可作为治疗BD的潜在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自身免疫
白塞病
临床效果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晨红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2-756,共5页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葡萄膜炎,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中枢神经受累分为实质型及非实质型,实质型主要累及脑干、脊髓和大脑半球,非实...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葡萄膜炎,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中枢神经受累分为实质型及非实质型,实质型主要累及脑干、脊髓和大脑半球,非实质型包括静脉窦血栓和动脉瘤等。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等,脑脊液异常表现为细胞计数、蛋白水平及IL-6升高,头颅MRI常见脑干受损。主要治疗药物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可能成为有效的方案。脑实质或脑干受累、脑脊液蛋白或细胞数升高、病程进展或激素减量后复发为预后不良因素。本文就NBD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头颅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SPOT.TB检测白塞病(BD)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临床意义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申艳
罗丹
+3 位作者
马海芬
林晨红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T-SPOT.TB)技术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25例BD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结核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连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T-SPOT.TB)技术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25例BD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结核临床表现的BD患者为LTB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LTBI组(66例)和非LTB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LTBI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每3个月随访1次。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BD国际诊断标准。结果 BD患者中LTBI感染率为29.3%(66/225)。LTBI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的频率、次数及口腔溃疡的范围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8、<0.001和0.001);LTBI组患者外阴溃疡及眼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1)。两组之间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BI组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27.9(3~58)个月,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TB可应用于BD患者LTBI的筛查,其LTB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20%)的整体水平,对合并LTBI的BD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未见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BD)
潜伏结核感染(LTBI)
T-SPOT.TB
活动性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林晨红
管剑龙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537,共3页
基金
上海卫生系统第二批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重点项目(2014ZYJB0010)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7129)~~
文摘
白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环境等因素触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可抑制Th17分化,从而抑制Th17及白细胞介素17产生的炎性反应。基因组学研究提示,IRF8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白塞病的风险基因位点。近年来,IRF8抑制Th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白塞病
TH
17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8
白细胞介素17
单核苷酸多态性
Keywords
Behcet’s disease
Th17 cell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
interleukin 17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分类号
R59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30例前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永
罗丹
林晨红
申艳
蔡剑飞
管剑龙
机构
复旦大学华东医院风湿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基金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871276)
Clinical Science Innovation Program of Shenkang Hospital Development Center(SHDC12017129)~~
文摘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Behcet病,B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30例BD病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和历史对照研究,记录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患者粘膜皮肤活动指数(MAIBD)、复发频率、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同时测定Foxp3、白介素-35(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Ror-γt、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共有26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88.46%(23/26)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11.54%(4/26)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治疗中26.67%(8/30)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并且由于副作用,第一周有4名患者退出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MAIBD和复发频率降低;此外,CRP和ESR的临床炎症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qRT-PCR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Foxp3和TGF-β蛋白和相对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作为Th17标志物的ROR-γt,IL-17和TNF-α水平降低;另外,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IL-35水平也有所降低。结论二甲双胍有助于缓解BD患者的症状,可降低炎症反应指标,调节Treg/Th17轴,可作为治疗BD的潜在候选药物。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自身免疫
白塞病
临床效果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Keywords
metformin
autoimmunity
Behcet's disease
clinical effeteness
regulatory T cells
Th17 cells
分类号
R597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晨红
管剑龙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2-756,共5页
基金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7129)~~
文摘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葡萄膜炎,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中枢神经受累分为实质型及非实质型,实质型主要累及脑干、脊髓和大脑半球,非实质型包括静脉窦血栓和动脉瘤等。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等,脑脊液异常表现为细胞计数、蛋白水平及IL-6升高,头颅MRI常见脑干受损。主要治疗药物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可能成为有效的方案。脑实质或脑干受累、脑脊液蛋白或细胞数升高、病程进展或激素减量后复发为预后不良因素。本文就NBD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白塞病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头颅MRI
Keywords
Behcet's disea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erebrospinal fluid
brain MRI
分类号
R59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SPOT.TB检测白塞病(BD)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临床意义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申艳
罗丹
马海芬
林晨红
邹峻
管剑龙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基金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7129)
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老年医学(2015ZB0501)~~
文摘
目的探讨连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T-SPOT.TB)技术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25例BD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结核临床表现的BD患者为LTB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LTBI组(66例)和非LTB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LTBI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每3个月随访1次。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BD国际诊断标准。结果 BD患者中LTBI感染率为29.3%(66/225)。LTBI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的频率、次数及口腔溃疡的范围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8、<0.001和0.001);LTBI组患者外阴溃疡及眼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1)。两组之间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BI组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27.9(3~58)个月,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TB可应用于BD患者LTBI的筛查,其LTB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20%)的整体水平,对合并LTBI的BD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未见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
关键词
白塞病(BD)
潜伏结核感染(LTBI)
T-SPOT.TB
活动性结核病
Keywords
Behcet’s disease (BD)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T-SPOT.TB
active tuberculosis
分类号
R59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林晨红
管剑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甲双胍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调节Treg/Th17平衡的作用:30例前瞻性研究(英文)
陈永
罗丹
林晨红
申艳
蔡剑飞
管剑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林晨红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T-SPOT.TB检测白塞病(BD)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临床意义及随访观察
申艳
罗丹
马海芬
林晨红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