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向5G/6G移动前传网络的关键技术
- 1
-
-
作者
朱一鸣
林显浩
迟楠
施剑阳
-
机构
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25104,62201157)。
-
文摘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向着第六代移动通信(6G)演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移动前传(MFH)网络,正面临着更高速度、更大容量的全新要求。现阶段,构建MFH网络有多种方式,如有线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协议、演进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协议和光载射频(RoF)通信、无线的自由空间光(FSO)通信,以及面向6G的全频带接入和人工智能(AI)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MFH网络的基本架构,以及各种前传网络构建技术,分析了其优劣和解决办法,为未来5G/6G的高速大容量MFH网络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前传网络
光载射频
自由空间光通信
全频带接入
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
云/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络
-
Keywords
fronthaul network
RoF
FSO communication
full⁃band access
CPRI
C⁃RAN
-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水下可见光通信星座几何整形和人工智能技术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林显浩
迟楠
-
机构
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鹏城实验室
上海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光通信研究》
2023年第4期21-27,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B2802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25104,62031011,62201157)
鹏城实验室资助项目。
-
文摘
水下可见光通信(UVLC)具有高传输速率、大容量、低延时和低成本等优势,已成为水下通信领域可行且很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应用前景广阔。然而,UVLC性能受到带宽、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效应等瓶颈问题的局限。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文章研究了基于几何整形的振幅移相键控(APSK)调制和编码映射,提出了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RNN)的波形级后均衡器。此外,文章还提出了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波形到符号接收机来代替传统的匹配滤波、下采样和后均衡等操作。实验表明,与传统接收机相比,基于BRNN后均衡电压动态范围提升了170 mV(69%),基于DNN的波形到符号接收机电压动态范围提升了245 mV(100%)。实验结果证明,基于BRNN后均衡和基于DNN的波形到符号接收机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是未来UVLC中很有前景的技术方案。
-
关键词
水下可见光通信
振幅移相键控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后均衡
深度神经网络
-
Keywords
UVLC
APSK
BRNN
post-equalization
DNN
-
分类号
TN929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