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2 位作者 林昭进 邱永松 方展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按照耳石形态的差异可分为3个不同的群体。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 length,TSL)、翼区长(wing width,WL)、最大宽(maximum width,MW)与胴长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吻区长(rostrum length,RSL)、背侧区长(dorsolateral length,DLL)与胴长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即背侧区长、侧区长、吻区长、翼区长同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48.05%、60.05%、35.44%和67.59%,其中侧区长、翼区长与耳石总长的比值随胴长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形态特征 南海中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外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江艳娥 张鹏 +3 位作者 林昭进 邱永松 方展强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7,共11页
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外海采集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455尾,其中体背部具发光器个体427尾,体背部无发光器个体28尾。检测发现,鸢乌贼耳石样本具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其中背区略小,而侧区和翼区宽大,吻... 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外海采集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455尾,其中体背部具发光器个体427尾,体背部无发光器个体28尾。检测发现,鸢乌贼耳石样本具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其中背区略小,而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较长窄。鸢乌贼的胴长(ML)与耳石总长(TSL)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P〈0.05)。根据胴背部发光器,结合分层聚类分析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分析,南海海域采获的鸢乌贼可分为3个类群:中型群、微型群、X3型群。对中型群和微型群进行种群差异系数(CD)检验,基于耳石形态参数TSL、MW、LDL、WL的CD值均小于1.28,属于种群间差异。中型群与微型群鸢乌贼胴长与耳石主要形态特征的关系大多能较好地以二次函数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形态特征 种群结构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典荣 林昭进 +1 位作者 邱永松 王雪辉 《南方水产》 2005年第5期18-25,共8页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物种相似度 珊瑚礁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江艳娥 林昭进 黄梓荣 《南方水产》 2009年第5期32-37,共6页
根据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渔获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渔获物中鱼类占总渔获种类的79.42%;相对生物量指数与相对生... 根据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渔获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渔获物中鱼类占总渔获种类的79.42%;相对生物量指数与相对生物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粗纹鲾Leiognathus lineola-tus和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主要种类(100<IRI≤500)有六指马鲅、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圆鳞发光鲷Acropoma hanedai、鹿斑鲾L.ruconius、剑尖枪乌贼L.edulis、黄鳍马面鲀Navodon xanthopterus和弓背鳄齿鱼Champsodon atridorsalis等。物种种类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秋季均具有最高值,最低值多出现在冬、春2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迪 林昭进 《南方水产》 2006年第4期37-45,共9页
根据1986~1987年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周年月份调查数据,运用MVSP软件包中的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珠江口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描述珠江口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把珠江口从时空上划分为4个季节和5个水... 根据1986~1987年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周年月份调查数据,运用MVSP软件包中的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珠江口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描述珠江口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把珠江口从时空上划分为4个季节和5个水域,并与传统的划分方法作比较,讨论了这种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综合考虑个体数、重量、出现频率等因素,把珠江口鱼类的优势种确定为优势度大于1000的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凤鲚、银鲳、杜氏棱鳀、带鱼、黄斑鲾和赤鼻棱鳀等8种,分析了优势种的区域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时空变化 优势种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艳娥 方展强 +2 位作者 林昭进 张鹏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9,共9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耳石含量前10位的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镁(Mg)、锌(Zn)、铝(Al)、铜(Cu)和镍(Ni)。P方差分析发现,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Ca(P=0.017)、Sr(P=0.016)、Na(P=0.042)种群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Cu(P=0.002)、Ni(P=0.001)日龄差异显著(P〈0.05),微型群P(P=0.000)、Mg(P=0.002)、Zn(P=0.023)、Al(P=0.000)、Cu(P=0.003)日龄差异显著(P〈0.05)。南海鸢乌贼Sr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少,且0日龄高于10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的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明辉 黄洪辉 +3 位作者 齐占会 李纯厚 林昭进 陈桂珠 《南方水产》 2010年第6期41-45,共5页
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 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值区在沿岸海域呈斑块状分布,其景观格局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气候和沿岸流转换一致,且与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和传统渔场的渔情渔汛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南海北部 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江门近岸海域春季鱼卵的种类鉴定及其形态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静 黄德练 +8 位作者 王雪辉 徐磊 张健 李亚芳 宁加佳 王亮根 刘双双 林昭进 杜飞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8,共9页
江门位于珠江口西南部,其近海海域是多种小型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以珠江口江门海域春季采集到的鱼卵为研究对象,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分析鉴定了鱼卵种类,描述了鱼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其形态分类。共采获13种鱼卵,分属于3目10科,... 江门位于珠江口西南部,其近海海域是多种小型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以珠江口江门海域春季采集到的鱼卵为研究对象,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分析鉴定了鱼卵种类,描述了鱼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其形态分类。共采获13种鱼卵,分属于3目10科,其中4种鉴定至种水平,分别为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缘边银鲈(Gerres limbatus)、多鳞(Sillago sihama)和斑头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8种鉴定至属水平,分别为沙丁鱼属、小公鱼属、棘鲷属、副叶鲹属、叫姑鱼属、属和舌鳎属;1种鉴定至科水平,为鲾科。结果发现,江门海域大部分鱼卵可通过形状与大小、卵周隙宽窄、油球数量和色素分布等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对于胚体发育良好的鱼卵,胚体上色素胞颜色、数量及分布也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然而相近种类难以通过单一发育阶段形态特征进行准确区分,更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尚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形态特征 江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