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芩桔甘合剂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春发 罗艺晨 +2 位作者 王忠清 冯静波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旨在探讨板芩桔甘合剂(BQJGHJ)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选取120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感染病毒)、阳性药物组(感染病毒+甘胆口服液)和BQJGHJ高、中、低剂量组(感染病毒+BQJGHJ),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 旨在探讨板芩桔甘合剂(BQJGHJ)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选取120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感染病毒)、阳性药物组(感染病毒+甘胆口服液)和BQJGHJ高、中、低剂量组(感染病毒+BQJGHJ),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感染IBV造模,4 d后,各组分别饮水给药,连用5 d。每天观察各组雏鸡临床症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统计有效率、治愈率;在造模后,给药第3、5天,及停药后第2天分别自翅下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感染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显示:BQJGHJ高、中、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80.0%、65.0%,有效率分别为90.0%、95.0%、80.0%。模型组雏鸡血清中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给药第3、5天时,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第5天时,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时间、其他组差异均不显著)、IL-10含量(第5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在停药后2 d,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QJGHJ可提高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FN-r、IL-10的含量,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L-6的含量,发挥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芩桔甘合剂 IBV-M41 IFN-Γ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兔球虫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罗艺晨 朱买勋 +2 位作者 林春发 刘仔睿 曹茂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8,共6页
将10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试验兔感染1×10^5个肠艾美耳球虫卵囊,再分别每天灌服0、0.500、0.250、0.125 g/kg的中药提取药物(白头翁、柴胡、半夏、黄芩、槟榔、甘草... 将10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试验兔感染1×10^5个肠艾美耳球虫卵囊,再分别每天灌服0、0.500、0.250、0.125 g/kg的中药提取药物(白头翁、柴胡、半夏、黄芩、槟榔、甘草等组成),每天灌服1次,连续使用3 d,给药后连续观察21 d,每天记录试验兔的死亡和血便情况,隔7d测量试验兔体质量,采集粪便计数粪便卵囊数(OPG);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观察其盲肠病变情况。结果显示:经中药提取物高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的试验兔存活率分别达90%和85%,感染球虫的程度逐渐由严重转为轻度,模型组和低剂量组试验兔的存活率分别为25%和50%,且存活试验兔大部分感染严重;在给药后7、14、21 d,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试验兔的体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的(P<0.05),OPG极显著低于模型组的(P<0.01),血便记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的(P<0.05);给药后7、14 d,低剂量组试验兔的OPG极显著低于模型组的(P<0.01);给药后14 d,低剂量组试验兔的体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的(P<0.05);给药后21 d,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试验兔的增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的(P<0.01),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P<0.05),相对增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的(P<0.01),OPG极显著低于低剂量组的(P<0.01),血便消失。高、中、低剂量的中药提取物组试验兔的抗球虫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的(P<0.01),治疗效果分别为高效、中效、无效。可见,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提取物 球虫卵囊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复康颗粒对人工诱发鸡肾肿病理模型的炎性细胞因子及IL-1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艺晨 杨庆昌 +4 位作者 林春发 叶芮伶 尚杨斐 胡宇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86-2894,共9页
旨在探讨肾复康颗粒对鸡肾肿的抗炎机制。将90只健康雏鸡分为空白组(15只)和试验组(75只),试验组通过饲喂自制高钙高蛋白饲料人工复制鸡肾肿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肾复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肾复康... 旨在探讨肾复康颗粒对鸡肾肿的抗炎机制。将90只健康雏鸡分为空白组(15只)和试验组(75只),试验组通过饲喂自制高钙高蛋白饲料人工复制鸡肾肿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肾复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肾复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饮水给药肾复康颗粒2.0、1.0、0.5 g·L^(-1),阳性药物组饮水给药苍蓝口服液1.0 mL·L^(-1),模型组饮水给予生理盐水1.0 mL·L^(-1),2次·d-1,连用5 d。分别于造模前、后以及末次给药后2 d进行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TNF-α、MCP-1、TGF-β1的含量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肾IL^(-1)R、IκBα、NF-κBp65 mRNA的转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雏鸡血清IL^(-1)、TNF-α、MCP-1、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中IL^(-1)R、NF-κBp65 mRNA转录量极显著升高(P<0.01),肾中IκBαmRNA转录量极显著降低(P<0.01)。饮水给药治疗后,肾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IL^(-1)、TNF-α、MCP-1、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复康颗粒中剂量组肾中IL^(-1)R、NF-κBp65 mRNA转录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中IκBαmRNA转录量极显著增加(P<0.01)。肾复康颗粒通过降低肾肿鸡血清中IL^(-1)、TNF-α、MCP-1、TGF-β1中含量,抑制IL^(-1)R/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复康颗粒 肾肿 抗炎 转录 IL-1R/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苦芩总多糖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以及MUC-2和ITF-3 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春发 郝永峰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1-1311,共11页
为探讨术苦芩总多糖(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修复作用的影响,将60头断奶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造模组(n=50),造模组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配合高脂配合饲料等建立湿热泄泻模型,进一步将造模成功后的50头仔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 为探讨术苦芩总多糖(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修复作用的影响,将60头断奶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造模组(n=50),造模组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配合高脂配合饲料等建立湿热泄泻模型,进一步将造模成功后的50头仔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头翁散)、ZKQPs高、中、低剂量组(n=10),分别拌料给药,连用7d。采用过碘酸雪夫染色(PAS)结合显微镜观察小肠组织杯状细胞(GC),利用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湿热泄泻仔猪小肠黏液中黏蛋白-2(MUC-2)和肠三叶因子(ITF-3)的转录和含量变化。试验结果:1)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GC数量均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GC数量均增加,ZKQPs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ZKQPs中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GC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MUC-2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ZKQPs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MUC-2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升高,ZKQPs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MUC-2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1)。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ITF-3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ITF-3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升高,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空肠、回肠中ITF-3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1)。ZKQPs可提高湿热泄泻仔猪小肠GC的数量以及MUC-2和ITF-3mRNA的转录,促进湿热泄泻仔猪小肠内GC分泌物MUC-2和ITF-3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苦芩总多糖 湿热泄泻 杯状细胞 MUC-2 ITF-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芩提取液对脂多糖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忠清 林春发 +3 位作者 钟文杰 罗艺晨 朱兆荣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0-1508,共9页
为探究术芩提取液(Zhu Qin extractive fluid,ZQEF)对脂多糖(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ZQEF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 为探究术芩提取液(Zhu Qin extractive fluid,ZQEF)对脂多糖(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转录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ZQEF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药物Ⅰ、Ⅱ、Ⅲ、Ⅳ、Ⅴ组(各组ZQEF浓度分别为10^1、10^2、10^3、10^4、10^5g·mL^-1),每组5孔,104个细胞·孔^-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qRT-PCR测定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变化。结果显示,ZQEF含有黄芩苷、黄芪甲苷和白术内酯Ⅰ,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469 8%;LPS模型组细胞增殖率降低,TFF3、TNF-α和IL-8的mRNA转录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药物Ⅱ组(10^-2g·mL^-1)和药物Ⅲ组(10^-3 g·mL^-1)细胞增殖率均增高,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P<0.01和P<0.05)水平,药物Ⅱ组TFF3和TNF-α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L-8的mRNA转录量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ZQEF能促进LPS损伤的IPEC-J2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转录,推测与修复肠黏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芩提取液 IPEC-J2细胞 TFF3 TNF-Α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的鉴定及FimA、FimH基因特征分析
6
作者 黄书伦 郑凯文 +8 位作者 胡洋 李章程 程方俊 宋振辉 周作勇 刘国林 林春发 林永润 张婷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94-1999,共6页
为了解川渝部分地区鸭源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产生情况及分子特征,采用MSHA/MRHA试验、PCR扩增Ⅰ型菌毛基因(FimA、FimH)进行菌毛类型鉴定;通过分析FimA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及性来预测抗原位点。MSHA/MRHA试验结果显示,MSH... 为了解川渝部分地区鸭源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产生情况及分子特征,采用MSHA/MRHA试验、PCR扩增Ⅰ型菌毛基因(FimA、FimH)进行菌毛类型鉴定;通过分析FimA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及性来预测抗原位点。MSHA/MRHA试验结果显示,MSHA检测阳性率为44.3%;PCR检测FimA阳性率为63.41%,FimH阳性率为100%。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FimA氨基酸序列与比对株大肠埃希菌(ECOR61)相比,存在19个差异位点;FimH氨基酸序列与比对株(ECOR45)相比,仅少数菌株出现1~2个氨基酸位点差异,表明该片段高度保守。对FimA氨基酸序列进行抗原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多数菌株抗原表位共同区域分布在84~88、142~146、149~150位氨基酸之间,除上述位点外,部分菌株在101~105、130~134位氨基酸出现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Ⅰ型菌毛 氨基酸 序列比对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