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旁腺切除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和血钙变化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新伟 杨宇 赵茹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7期469-473,共5页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压的影响,了解手术前后血钙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比较手术前后HD中间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Tx的31例患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压的影响,了解手术前后血钙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比较手术前后HD中间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Tx的31例患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维持性HD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PTx前后实验室检测数据、血压的变化。比较PTx前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分析PTx前后血压差值与血钙差值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1、2、4及8周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较术前1周[(156.81±28.27)mmHg]明显下降,并呈递减趋势,呈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别为:LSD-t=5.992,P<0.001;LSD-t=6.621,P<0.001;LSD-t=7.318,P<0.001;LSD-t=9.210,P<0.001)。术后第8周[(117.37±12.16)mmHg]与术后第1周[(130.38±15.56)mmHg]相比,SBP降至最低,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SD-t=3.268,P=0.002)。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术后第4、8周与术前第1周相比则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下降(分别为:LSD-t=4.046,P=0.002;LSD-t=6.421,P<0.001);术后第8周[(67.52±8.38)mmHg]与术后第1周[(79.83±11.17)mmHg]相比,DBP降至最低,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SD-t=4.678,P<0.001)。在手术前后6周期间内,各有558例次HD,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8(%)和8.6(%),两者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_2=26.260,P<0.001)。手术前后血钙差值与SBP的差值呈正相关(r=0.630,P=0.006)。手术前后血钙下降的程度与DBP的变化虽有一致性,但无统计学意义(r=0.331,P=0.070)。结论 PTx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维持性血透患者的SHPT,显著降低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水平,而且术后血压下降明显,尤其SBP下降较DBP下降更明显。SBP下降的幅度与血钙下降的幅度呈显著的相关性。但是,PTx术后HD中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则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 血压 血液透析 血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激光量热式能量探头的研制 被引量:9
2
作者 谢永杰 段刘华 +2 位作者 戢运峰 林新伟 王立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80-84,共5页
针对输出功率数千瓦的连续波激光能量测量需要,研制了一种量热式高能激光能量探头。该探头主要由高纯石墨激光能量吸收体、测温热电偶、绝热陶瓷等组成。重点介绍了探头的研制和通过探头温升回推激光能量的计算方法研究,以及探头测量标... 针对输出功率数千瓦的连续波激光能量测量需要,研制了一种量热式高能激光能量探头。该探头主要由高纯石墨激光能量吸收体、测温热电偶、绝热陶瓷等组成。重点介绍了探头的研制和通过探头温升回推激光能量的计算方法研究,以及探头测量标定工作。所研制的能量探头耐受激光破坏能力强、结构紧凑,可以组装成阵列,用于大面积高能激光束的能量分布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量热探头 能量测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中激光光斑的全饱和单侧拖尾现象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震 周孟莲 +1 位作者 张检民 林新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1353,共3页
利用532nm连续激光辐照以东芝TCD1200D型线阵CCD为图像传感器的扫描相机进行实验,在相机输出视频中发现了光斑拖尾的现象,拖尾有限长、全饱和并且仅在光斑一侧。分析排除了光分布造成拖尾的可能原因。其单侧、有限长的特点不符合像素溢... 利用532nm连续激光辐照以东芝TCD1200D型线阵CCD为图像传感器的扫描相机进行实验,在相机输出视频中发现了光斑拖尾的现象,拖尾有限长、全饱和并且仅在光斑一侧。分析排除了光分布造成拖尾的可能原因。其单侧、有限长的特点不符合像素溢出或漏光造成的拖尾,而与转移损失造成的拖尾一致。但其全饱和的特点,不符合目前转移损失率的常数模型。针对当前体沟道CCD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转移损失率随电荷量变化的模型,对新发现的全饱和单侧拖尾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斑 体沟道CCD 全饱和单侧拖尾 电荷转移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热阵列式激光束能量分布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刘华 谢永杰 +4 位作者 戢运峰 王立君 刘峰 林新伟 陈振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为了实现对高能密度激光束分布的测量,提出了高占空比蜂窝阵列结合分立隔热式能量探头的设计思想,研制出了一种耐激光辐照能力强、测量稳定的激光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蜂窝状阵列板、多路量热探头、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单元和相应... 为了实现对高能密度激光束分布的测量,提出了高占空比蜂窝阵列结合分立隔热式能量探头的设计思想,研制出了一种耐激光辐照能力强、测量稳定的激光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蜂窝状阵列板、多路量热探头、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单元和相应数据处理软件组成。测量系统空间占空比为62%,光强分布测量不均匀性优于5%,测量动态范围达600倍,总能量测量不确定度优于8.5%。量热阵列测量系统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大面积、大动态范围激光束总能量和光强分布绝对测量的技术难题,为激光束能量绝对分布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探测器 量热技术 空间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路参数提取的硅光电二极管激光损伤机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师宇斌 张检民 +3 位作者 张震 林新伟 程德艳 窦鹏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通过硅光电二极管激光辐照效应实验获取了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曲线,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参数进行提取,考察受损前后等效参数的变化规律。认为光电二极管在激光辐照受损后,其反向饱和电流会减小,等效串联电阻会增大,... 通过硅光电二极管激光辐照效应实验获取了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曲线,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参数进行提取,考察受损前后等效参数的变化规律。认为光电二极管在激光辐照受损后,其反向饱和电流会减小,等效串联电阻会增大,等效并联电阻会减小。随后,基于半导体物理理论,对这些参数变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反向饱和电流减小是由掺杂离子浓度减小造成的,串联电阻增大是因掺杂离子浓度以及载流子寿命减小共同引起的,并联电阻减小则是由半导体表面及内部的缺陷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等效电路 激光辐照效应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辐照下HgCdTe光伏探测器的瞬态响应特性退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作冬 张检民 +1 位作者 林新伟 邵碧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光伏探测器瞬态响应特性在短脉冲激光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以一种室温下零偏压工作的HgCdTe光电二极管为实验对象,测量了该器件对脉冲宽度约16 ns的不同强度响应波段内激光的响应信号波形。在探测器的对数线性响应区内,随着入射激光... 为研究光伏探测器瞬态响应特性在短脉冲激光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以一种室温下零偏压工作的HgCdTe光电二极管为实验对象,测量了该器件对脉冲宽度约16 ns的不同强度响应波段内激光的响应信号波形。在探测器的对数线性响应区内,随着入射激光能量密度从约7.2 nJ/cm^2增大到75μJ/cm^2,响应波形的宽度逐渐增大,半高宽约由55 ns增大到235 ns,底宽约由170 ns增大到380 ns。脉冲响应波形的展宽意味着器件的瞬态响应特性发生了退化。通过分析强注入条件下光电二极管准中性区光生载流子扩散过程,以及结电场与结电容变化对过剩载流子输运过程的影响,对上述光伏探测器瞬态响应特性退化的特征进行了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效应 光伏探测器 瞬态响应 脉冲信号展宽 HGCD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实验系统中的光延时技术
7
作者 王立君 赵学庆 +2 位作者 张永生 林新伟 刘晶儒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94-94,共1页
在激光实验中,往往需要高精度要求的同步、延时,或各种时序控制,一般采用常规的电延时,如电缆、延时电路等,对如亚纳秒甚至更高精度的时间控制或特殊实验条件(如多光束实验),电延时手段在实现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众所周知,光在真空中的传... 在激光实验中,往往需要高精度要求的同步、延时,或各种时序控制,一般采用常规的电延时,如电缆、延时电路等,对如亚纳秒甚至更高精度的时间控制或特殊实验条件(如多光束实验),电延时手段在实现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众所周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利用光束传播过程中的分束进行光程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高精度时间控制要求.文中通过高速条纹相机测试、光学角多路技术研究等工作中的实验系统设计,介绍了光延时技术的应用,并对相关的实验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延时 高速条纹相机测试 光学角多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增大现象与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窦鹏程 冯国斌 +4 位作者 张检民 林新伟 李云鹏 师宇斌 张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50-55,共6页
为研究三结太阳电池在强光辐射下的损伤效应规律,采用1 070 nm连续激光作为强辐射光源开展了n-on-1模式三结砷化镓(Ga As)太阳电池激光辐照效应实验。通过分析电池I-V曲线发现,不同于单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随辐照功率增加呈现出的单调降... 为研究三结太阳电池在强光辐射下的损伤效应规律,采用1 070 nm连续激光作为强辐射光源开展了n-on-1模式三结砷化镓(Ga As)太阳电池激光辐照效应实验。通过分析电池I-V曲线发现,不同于单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随辐照功率增加呈现出的单调降低,三结Ga As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在辐照功率密度达到11.1 W/cm2时会出现显著增加。文中对短路电流增大的机理进行了推导分析,得到了短路电流与限流层并联电阻间关系式,并结合子电池量子效率谱分析认为,短路电流的增加是由于激光导致的限流层并联电阻减小使得其限流失效所致。基于机理分析的等效电路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说明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效应 三结GaAs太阳电池 短路电流增大 等效电路模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技术在厦门同炳路污水管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新伟 《市政技术》 2015年第5期117-118,121,共3页
分析了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进行污水管道修复的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具有不开挖、质量可控、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并且可以使原有管道结构得到补强,改善管道防腐性能和表面水力性能。通过案例分析,希望能引起相关管... 分析了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进行污水管道修复的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具有不开挖、质量可控、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并且可以使原有管道结构得到补强,改善管道防腐性能和表面水力性能。通过案例分析,希望能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对埋地污水管道的重视,推进地下污水管道的检测与修复工作,避免管道缺陷引发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道 紫外光固化技术 施工技术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药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柏勇 林新伟 董慧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盂肾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疗组)和克林霉素对照组。结果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愈率58%,有效率为...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急性肾盂肾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疗组)和克林霉素对照组。结果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组治愈率58%,有效率为92%,克林霉素对照组治愈率43%,有效率为7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强于其他同类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盂肾炎 头孢哌酮 舒巴坦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辅助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强化的数值仿真研究
11
作者 成祖德 林新伟 +2 位作者 夏永放 王海涛 冯军胜 《太阳能》 2023年第2期40-51,共12页
多孔介质材料具有良好的传热和蓄热性能。设计了新型多孔介质辅助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二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其内部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多孔介质块的形状(矩形、梯形、三角形结构)、布置数量和渗透率(达西数Da=10^(-5)~10^(-2))等... 多孔介质材料具有良好的传热和蓄热性能。设计了新型多孔介质辅助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二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其内部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多孔介质块的形状(矩形、梯形、三角形结构)、布置数量和渗透率(达西数Da=10^(-5)~10^(-2))等因素对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强化的影响;然后考虑到插入多孔介质伴随的压降和摩擦阻力损失,提出了评价集热器传热性能与阻力损失的性能评估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换热通道插入4种不同形状的多孔介质块,矩形多孔介质块背部附近区域更易产生涡区,集热器内传热性能最强,但通道内流动阻力系数大,从而导致阻力损失大。当多孔介质区域总长度一定时,随着多孔介质块布置数量的增加,涡区数量相应增加,集热器内传热性能加强,且通道内流动阻力损失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多孔介质块渗透率对集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显著,当Da=10^(-2)时,集热器传热性能最强。集热器内多孔介质块布置任意数量、高渗透率(Da=10^(-2))条件下,矩形多孔介质块的性能评估标准最佳;在多孔介质块布置数量(N=6)较多、低渗透率(Da=10^(-5)、Da=10^(-4))条件下,三角形多孔介质块的性能评估标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热性能 阻力损失 性能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