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主要免疫原基因cDNA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
21
1
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3 位作者
罗文新
杨永成
梁志清
林文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5,共3页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本地分离株GZ902中扩增到编码IBDV主要免疫蛋白VP2的cDNA片断,大小约为1350bp。将该cDNA片断插入pBsK质粒中,用重组...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本地分离株GZ902中扩增到编码IBDV主要免疫蛋白VP2的cDNA片断,大小约为1350bp。将该cDNA片断插入pBsK质粒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成功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组质粒DNA进行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断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符。对GZ902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与3株IB-DV变异株A、GLS、E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6.2%和95.5%。而与其他Ⅰ型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比较从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GZ902高可变区的两个亲水区均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的变化,而在249和25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K和S,与以上3个变异株相同,但与所有标准Ⅰ型毒株不同。这两个氨基酸可以作为IBDV变异株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株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IB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2 位作者
梁志清
周蛟
林文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65-72,共8页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传染性囊病
病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主要免疫原基因cDNA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
21
1
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罗文新
杨永成
梁志清
林文量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
香港大学动物学系
出处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5,共3页
文摘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本地分离株GZ902中扩增到编码IBDV主要免疫蛋白VP2的cDNA片断,大小约为1350bp。将该cDNA片断插入pBsK质粒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成功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组质粒DNA进行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断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符。对GZ902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与3株IB-DV变异株A、GLS、E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6.2%和95.5%。而与其他Ⅰ型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比较从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GZ902高可变区的两个亲水区均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的变化,而在249和25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K和S,与以上3个变异株相同,但与所有标准Ⅰ型毒株不同。这两个氨基酸可以作为IBDV变异株的标志。
关键词
变异株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IBDV
Keywords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Variant strain Gene cloning DNA sequence
分类号
S85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2.44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梁志清
周蛟
林文量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
香港大学动物学系
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65-72,共8页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
香港政府工业署工业支援计划资助
文摘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关键词
鸡病
传染性囊病
病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Keywords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gne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S858.31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2.4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主要免疫原基因cDNA的克隆及鉴定
曹永长
毕英佐
罗文新
杨永成
梁志清
林文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曹永长
毕英佐
梁志清
周蛟
林文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