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样保存条件对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林文燕 翟少伟 成世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828-3831,共4页
研究了3种常用的防腐剂(重铬酸钾、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以及室温、冷藏和冷冻等3种不同温度的保存条件对牛奶中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重铬酸钾乳样的尿素氮浓度与原乳样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 研究了3种常用的防腐剂(重铬酸钾、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以及室温、冷藏和冷冻等3种不同温度的保存条件对牛奶中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重铬酸钾乳样的尿素氮浓度与原乳样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行业标准量及加倍剂量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乳样中乳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原乳样(P<0.05);室温和冷藏温度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迅速降低,而冷冻保存条件下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基本不变;添加重铬酸钾的乳样在室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乳尿素氮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乳样收集后若不能及时测定乳尿素氮浓度,建议添加重铬酸钾防腐剂,未添加重铬酸钾时冷冻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尿素氮 乳样 防腐剂 温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强化轮虫对真鲷仔鱼的投喂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文燕 陈松廷 王秋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68,共3页
研究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T2组:100 mg/L;T3组:200 mg/L;T4组:400 mg/L)丁酸钠强化的轮虫对3~20日龄的真鲷仔鱼进行投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仔鱼的生长和耐饥饿能力受轮虫强化剂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其中T3组的仔鱼生... 研究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T2组:100 mg/L;T3组:200 mg/L;T4组:400 mg/L)丁酸钠强化的轮虫对3~20日龄的真鲷仔鱼进行投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仔鱼的生长和耐饥饿能力受轮虫强化剂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其中T3组的仔鱼生长最快,平均全长(7.7±0.74)mm,显著大于其他组,而无强化组(T1组)的仔鱼生长最差,(5.82±0.75)mm。T2和T3组的仔鱼耐饥饿能力最强,受饥饿60 h后,存活率分别为5%和10%,而T1和T4组受试仔鱼分别在48和60 h全部死亡。试验结束时各组仔鱼的成活率间无显著差异,即丁酸钠对真鲷仔鱼成活率无明显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仔鱼 丁酸钠 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肌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3
作者 林文燕 孙云章 +1 位作者 杨红玲 常建波 《福建水产》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以微波消解样品,利用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牙鲆肌肉中的铅、镉、砷、硒、铜、铬、锰、镍、钴、锡等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牙鲆肌肉中铬、铜、锰和硒的含量分别可达1.096μg/g、0.613μg/g... 以微波消解样品,利用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牙鲆肌肉中的铅、镉、砷、硒、铜、铬、锰、镍、钴、锡等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牙鲆肌肉中铬、铜、锰和硒的含量分别可达1.096μg/g、0.613μg/g、0.347μg/g和0.199μg/g,提示牙鲆肌肉中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有害微量元素砷、铅、镉等的含量均较低,分别仅为0.083μg/g、0.097μg/g和0.010μg/g。因此,牙鲆肌肉是人类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鱼源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如龙 杨红玲 +3 位作者 孙云章 叶继丹 张春晓 林文燕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509,共5页
体外研究了2株分离自斜带石斑鱼肠道的芽孢杆菌(DE5和SE5)的生长曲线、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能力及对潜在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SE5生长速度明显快于DE5,SE5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而DE5培养8 h进入对数生长期。人工胃液耐受试... 体外研究了2株分离自斜带石斑鱼肠道的芽孢杆菌(DE5和SE5)的生长曲线、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能力及对潜在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SE5生长速度明显快于DE5,SE5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而DE5培养8 h进入对数生长期。人工胃液耐受试验表明,DE5对人工胃液(不同pH值、胃蛋白酶)的耐受能力较强,pH 2.0的人工胃液处理4 h,其活菌数超过104cfu/ml,pH 3.0和4.0的人工胃液对DE5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SE5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pH 2.0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后未检测到活菌,但pH 3.0和4.0的人工胃液处理4 h后SE5的活菌数超过105cfu/ml。SE5和DE5对人工肠液(不同质量分数胆盐、胰蛋白酶)均有很强的耐受能力,经含0.1%~0.7%胆盐的人工肠液处理3 h后,2株菌的存活数均超过107cfu/ml,且SE5的耐受能力略强于DE5。抑菌试验显示,2株芽孢杆菌对多株潜在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2株芽孢杆菌均具有生长速度较快,对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强特点,且对潜在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具有作为益生菌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芽孢杆菌 生长 耐受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乳酸菌MM1和MM4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红玲 孙云章 +3 位作者 马如龙 宋凯 王琨 林文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3-548,共6页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方法,研究了2株分离自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的乳酸菌(MM1和MM4)的产酸能力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MM1产乳酸速度较快,且整个培养期间乳酸产量均显著高于MM4(P<0.05)。MM1和MM4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梅氏弧菌、哈维氏弧菌和...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方法,研究了2株分离自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的乳酸菌(MM1和MM4)的产酸能力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MM1产乳酸速度较快,且整个培养期间乳酸产量均显著高于MM4(P<0.05)。MM1和MM4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梅氏弧菌、哈维氏弧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乳酸对2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过氧化氢酶显著降低了2株乳酸菌对梅氏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抑菌活性(P<0.05),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影响较小,提示2株菌除能产生过氧化氢外,还能产生其它抑菌物质。2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部分敏感,经3种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均保留70.0%以上的抑菌活性。因此,2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和蛋白酶部分敏感特性,且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可推测为类细菌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乳酸菌 抑菌特性 过氧化氢 类细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红玲 孙云章 +3 位作者 叶继丹 常建波 陈政强 林文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石斑鱼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检测乳酸菌EA-1和Y4-2产乳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2菌株对不同pH值、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菌株EA-1和... 【目的】研究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石斑鱼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检测乳酸菌EA-1和Y4-2产乳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2菌株对不同pH值、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菌株EA-1和Y4-2均具有较强的产乳酸能力,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在96 h内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EA-1产乳酸速度相对较快。菌株EA-1和Y4-2均能在培养24 h后产生活性稳定的SOD,培养48h后EA-1产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Y4-2(P〈0.05)。菌株EA-1和Y4-2经pH 2.5-4.5处理4 h后存活数维持在10^6mL^-1以上,菌株Y4-2对pH 1.5低酸环境的耐受能力强于EA-1。2菌株在1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存活数均较高;胆盐质量浓度达到2 g/L时,EA-1和Y4-2的存活数可维持在10^5mL^-1以上,提示2菌株对≤2 g/L的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4-10 g/L的蛋白酶处理30 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经60℃处理30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Y4-2对80℃高温的耐受能力较EA-1强,说明EA-1和Y4-2有一定的热耐受性。【结论】EA-1和Y4-2产乳酸和SOD能力均较强,且对低pH值、高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 石斑鱼 SOD 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水产养殖废水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武玉强 陈学豪 +3 位作者 周立红 陈强 林文燕 蔡洪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6-480,共5页
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活性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小球在养殖废水中极易溶解,不仅造成水体浑浊,且原生... 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活性磷、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淡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小球在养殖废水中极易溶解,不仅造成水体浑浊,且原生动物等可能以海藻酸钠为营养基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质量浓度不降反升,固定化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则难以显现。由此可见,以海藻酸钠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不适用于淡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微生物 淡水养殖污水 原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云章 凌泽春 +2 位作者 杨红玲 叶继丹 林文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利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40d稚鱼和70d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 利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40d稚鱼和70d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均从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分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消化道细菌可归为3类: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纲β-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相似,稚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嗜冷杆菌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为稚鱼与早期幼鱼消化道的最优势菌,分别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78.6%和75.6%,而弧菌在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中的数量均较低,分别仅占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的2.8%和1.1%.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等3种乳酸菌仅见于早期幼鱼消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消化道菌群 稚鱼 早期幼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水环境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景涛 刘淑兰 +1 位作者 翟少伟 林文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3,共2页
研究壳聚糖对水环境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影响,将54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组分3个重复,每重复90尾鱼。对照组按照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锌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组养殖水体中加入壳聚糖,同... 研究壳聚糖对水环境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影响,将54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组分3个重复,每重复90尾鱼。对照组按照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锌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组养殖水体中加入壳聚糖,同法进行锌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18.39±1.68)mg/L,试验组为(26.65±2.84)mg/L,差异显著;对照组96 h的LC50为(9.34±0.94)mg/L,试验组为(13.53±0.81)mg/L,差异显著。说明养殖水体中加入壳聚糖具有缓解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罗非鱼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差声音干扰刺激对视觉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
10
作者 林小青 胡文 +3 位作者 黄小平 林文燕 刘露 李毕琴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结合注意网络测量工具和听视ODDBALL干扰范式,考察偏差声音干扰刺激的出现对注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声音刺激序列下,视觉线索唤醒效应均消失;标准声音刺激下,不存在线索的脱离和转移效应;偏差声音刺激下,出现线索脱离和... 结合注意网络测量工具和听视ODDBALL干扰范式,考察偏差声音干扰刺激的出现对注意网络系统不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声音刺激序列下,视觉线索唤醒效应均消失;标准声音刺激下,不存在线索的脱离和转移效应;偏差声音刺激下,出现线索脱离和转移效应。研究表明,注意网络中的警觉功能具有超通道加工机制,偏差刺激下视觉注意系统中注意定向和线索转移效应的出现表明偏差干扰效应主要由偏差刺激引起的注意脱离和注意转移损耗部分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网络 偏差干扰 注意唤醒 注意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