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mapping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疗效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俞顺 苏家威 +2 位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例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病例组99例,病例组中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TNFi治疗为治疗组。病例组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分为中度活动组、活动度提高组、活动度非常高组三个亚组,治疗组根据治疗的不同周期分为治疗前组、治疗3周组、治疗6周组和治疗12周组。所有对象均行T1-mapping序列检查,比较对照组、病例组以及病例组各亚组之间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并根据治疗组不同治疗周期T1-mapping值下降率对疗效进行监测。结果(1)各组骶髂关节骶侧、髂侧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T1-mapping值的差异对活动度提高组和活动度非常高组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3)治疗组中不同治疗周期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下降率能够有效监测疗效。结论T1-mapping技术可以量化评估axSpA炎症活动性,并有效监测疗效,有益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T1-mapping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3 位作者 俞顺 高飞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b值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70例临床诊断SpA患者(SpA组)和17例骶髂关节正常者(对照组);SpA组再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不同b值RESOL... 目的观察不同b值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70例临床诊断SpA患者(SpA组)和17例骶髂关节正常者(对照组);SpA组再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不同b值RESOLVE DWI,测量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ADC1为b=50、500 s/mm^(2)拟合,ADC2为b=50、700 s/mm^(2)拟合,ADC3为b=50、500、700 s/mm^(2)拟合;比较不同b值RESOLVE DWI在2组的诊断效能。结果SpA组整体及其非活动亚组和活动亚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在不同b值RESOLVE DWI中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非活动亚组ADC2和ADC3均低于活动亚组(P均<0.05),而AD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C2及ADC1。结论多b值拟合(b=50、500、700 s/mm^(2))RESOLVE DWI可兼顾图像质量及显示病灶;ADC可作为定量指标评估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弥散磁共振成像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量化评估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1 位作者 俞顺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临床诊断的SpA患者为病例组,18例排除SpA诊断的正常骶髂关节受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价积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所有对象均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DCE-MRI扫描,利用Omni-Kinetics后处理软件测量骶髂关节感兴趣区域定量渗透参数、定量灌注参数和半定量参数,比较不同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指标。结果(1)病例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分别为0.1315、1.7467、0.0887、1.97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81、0.8559、0.0469、1.2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活动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TTP值分别为0.1574、1.8710、0.0960、2.1790,均高于非活动组0.0892、1.1987、0.0744、1.8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K^(trans)与ASDAS-CRP高度相关(r=0.663),相关性优于K_(ep)(r=0.286)、V_(e)(r=0.441)。结论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可以直观反映骶髂关节微循环灌注状态,可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有效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参数 定量分析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范围评估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俞顺 王才虹 +4 位作者 周旭鹏 林敏贵 蔡佳玲 马明平 包强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2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特征征象,评估患者鼻窦累及范围,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其在MRI上的特征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特征征象,评估患者鼻窦累及范围,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其在MRI上的特征影像表现,结合手术记录评估病灶累及范围。结果①24例病例中,21例行CT扫描,24例均行MRI扫描;②病变单侧发生23例、双侧1例;③病变发生于单侧窦腔17例(单侧上颌窦16例、单侧蝶窦1例),同时发生多个窦腔7例(累及上颌窦、筛窦及额窦2例,累及蝶窦及筛窦2例,累及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上颌窦及单侧筛窦1例);④21例CT检查病变窦腔内均充填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9例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斑点状、絮状高密度钙化,2例未见钙化。21例中13例伴窦壁骨质硬化;12例伴窦腔扩大,其中9例伴部分骨质吸收、破坏;⑤MRI可见病灶多数位于窦腔中央(15/24),部分位于窦口区(6/24),少数同时累及窦腔和窦口(3/24),T1WI表现为稍低至稍高信号,T2WI均呈现特征性低信号,低信号范围大于CT钙化灶的范围;受累窦腔黏膜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增厚黏膜明显强化,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T2WI呈现特征性低信号,范围大于CT所显示钙化灶范围,结合增强扫描MRI能更准确地判断病灶范围、邻近组织受累情况,有助于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鼻窦炎 非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1
5
作者 俞顺 蔡佳玲 +3 位作者 王才虹 林敏贵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对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重点观察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I所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结果 22处HEAML病灶中,17处MRI同时显示病灶供血...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对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重点观察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I所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结果 22处HEAML病灶中,17处MRI同时显示病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处仅见供血动脉,1处仅见引流静脉,2例未见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9处病灶血供来自肝动脉分支,7处来自门静脉属支,3处同时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血供。引流静脉多于动脉期提早显影,汇入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各9处;10处动脉期见病灶内部及周边扭曲血管,8处见假包膜征;15处病灶不含脂肪,7处含少量脂肪,6处病灶合并出血、坏死。4例接受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检查,病灶在肝胆期均呈低信号。结论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可显示HEAML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对乏脂型肝EAML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