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1
- 1
-
-
作者
郑度
林振耀
张雪芹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5-102,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80 40 80 0 )
-
文摘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气候突变事件
冰冻圈
全球环境变化
-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brupt change of climate
cryospher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X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历史时期(1803~1958年)西藏水灾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雪芹
葛全胜
林振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7-422,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80 40 8-0 2 -0 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2 -314 )
-
文摘
分析了现有灾异史料所覆盖时段 (180 3~ 195 8年 )西藏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 :① 180 3~ 195 8年 ,西藏水灾发生 (县 )次数波动比较大 ;19世纪 40~ 80年代为西藏的水灾多发期 ;192 4、195 4年为严重水灾发生年 ;②西藏水灾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其中 ,日喀则、山南地区的水灾 (县 )次最多 ,其次为拉萨市、林芝地区 ,昌都、阿里、那曲地区则水灾发生相对较少 ;③高强度的持续降水为西藏水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 ,河流暴涨、漫溢、改道为重要媒体 ,山崩、雪崩、山洪及泥石流等要素为特定地貌条件下的主要致灾因子 ,雹灾、地水上涌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致灾因子 ;④ 19世纪 40~ 80年代西藏气候湿润。
-
关键词
灾异史料
时空分布
水灾成因
西藏
降水
山崩
雪崩
泥石流
-
Keywords
Disaster historical document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ause of flood formation
Xizang
-
分类号
P333.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若羌地区降水量变动的特征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尹思明
林振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5-70,共6页
-
文摘
采用若羌36年(1953——1988年)的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降水特征,通过分析得到:1.若羌降水量的均值、方差、相关系数和降水变率等气候统计量的特征;2.若羌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本世纪50年代年降水16.2mm,60年代18.0mm,70年代20.3mm,而80年代达们40.2mm,为50年代的2.5倍;3.1981及1988年7月份大暴雨,说明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并从中得到有关水汽来源及其水汽输送路径的认识。
-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动
水汽输送
若羌地区
-
Keywords
precipitation change, moisture transportation,Ruoqiang
-
分类号
P426.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喜玛拉雅山脉降水分布的一种气候估算方法
- 4
-
-
作者
林贤超
林振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8-93,共6页
-
文摘
本文对Alpert提出的计算山地降水率方法加以改进成为估算山脉气候平均的年降水量的方法;并对沿87°E和95°E喜马拉雅山的经向降水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沿87E处估算的降水分布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并存在两个最大降水量高度,一个位于1000—1500 m之间,年降水量为2800 mm;另一最大降水高度在3000—3500 m之间,年降水量为2000 mm。在沿95°E处的降水分布中有三个极大降水高度,分别为1000,2000和3500 m左右,其年降水量分别为4100,2700和2100 mm。
-
关键词
降水
分布
气候古算法
喜玛拉雅山
-
Keywords
Estimating method of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Himalayas
Variations of yearly rainfall over Himalayas with elevation
-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西昆仑山地区太阳分光辐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魏耀宏
林振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在西昆仑山地区,太阳辐射是很强的,其中紫外波段尤为明显,紫外辐射的瞬时最大值达99W/m^2。同时,紫外辐射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比例也很大,达8.86%。本文在1989年对西昆仑山地区进行的太阳分光辐射观测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表明:各波段太阳辐射值与太阳直接辐射及天空散射有极好的线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太阳分光辐射的总值(月、季、年),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年变化规律。
-
关键词
太阳
分光辐射
分布
昆仑山
西部
-
Keywords
The solar spectral radiation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 region.
-
分类号
P422.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