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原燃料条件劣化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共4页
根据宝钢原燃料性能和质量变化分析,结合高炉冶炼机理和生产操作实践,研究探讨原燃料条件劣化后的操作应对技术,提出高炉控制技术优化和改进对策,以确保高炉稳定顺行。
关键词 高炉 原燃料 操作技术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高煤比条件下的高利用系数生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宝钢3号高炉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不断完善操作技术水平,改善原燃料条件,1999年在维持煤比200 kg/t以上的同时,实现年均利用系数2.303。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再创新高,月均最高达到2.415,宝钢高煤比高利用系数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 高炉 煤比 利用系数 炼铁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实现高利用系数技术研究
3
作者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0,共4页
宝钢 3号高炉通过生产攻关 ,实现高利用系数冶炼 ,实际利用系数最高达到 2 .4 2 7。重点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下 ,高利用系数冶炼生产技术 ,特别分析了在原燃料恶化的条件下 ,实现高利用系数的生产技术 ,并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为高炉进... 宝钢 3号高炉通过生产攻关 ,实现高利用系数冶炼 ,实际利用系数最高达到 2 .4 2 7。重点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下 ,高利用系数冶炼生产技术 ,特别分析了在原燃料恶化的条件下 ,实现高利用系数的生产技术 ,并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为高炉进一步实现高利用系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利用系数 原燃料 生产技术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炉热风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文刚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63-66,共4页
宝钢通过热风炉技术研究和生产操作改进,开发出一系列热风炉高风温技术,如热风炉余热回收、转炉煤气(LDG)烧炉、富氧烧炉、计算机模型烧炉等,使宝钢高炉风温可以长期稳定在1 250℃左右,最高可以达到1280℃, 热风炉高风温技术达到国际先... 宝钢通过热风炉技术研究和生产操作改进,开发出一系列热风炉高风温技术,如热风炉余热回收、转炉煤气(LDG)烧炉、富氧烧炉、计算机模型烧炉等,使宝钢高炉风温可以长期稳定在1 250℃左右,最高可以达到1280℃, 热风炉高风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炉 风温 富氧 转炉煤气 烧炉 高炉热风炉 高风温技术 开发与应用 宝钢 国际先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操作技术进步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可中 林成城 陈君明 《炼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宝钢3号高炉(4350m^3)于1994年9月20日投产后,因设备故障频繁、冷却系统存在缺陷以及操作参数的调整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等,炉况长期不稳。1997年6~9月,通过采取调整布料档位、合理扩大矿石批重、控制鼓风动能、测试并调整基准料线以及... 宝钢3号高炉(4350m^3)于1994年9月20日投产后,因设备故障频繁、冷却系统存在缺陷以及操作参数的调整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等,炉况长期不稳。1997年6~9月,通过采取调整布料档位、合理扩大矿石批重、控制鼓风动能、测试并调整基准料线以及稳定高煤比操作等,高炉边缘气流得到适当发展,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炉况变得稳定顺行,消除了炉温波动现象,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改善。1997年9~11月,高炉焦比为315.7kg/t,煤比达145.6kg/t,利用系数达1.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操作 布料档位 煤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长寿诊断及维护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天球 林成城 +2 位作者 焦兵 马建秋 夏欣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宝钢3号高炉长寿诊断及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3号高炉长寿诊断的技术特点,认为对高炉整体状况进行长寿诊断必不可少,对炉缸侵蚀状况和炉体的状况进行监测、诊断分析,是确保炉役后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长寿诊断 长寿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提高水渣冲制率的措施及成效
7
作者 陈君明 梁利生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宝钢3号高炉通过对水渣设备系统进行完善和技术改造,显著提高了冲渣能力。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操作、改善炉渣流动性等措施,在进行高利用系数(利用系数达到2.35以上)、高煤比冶炼,产量、渣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使水渣冲制率提高到并保持... 宝钢3号高炉通过对水渣设备系统进行完善和技术改造,显著提高了冲渣能力。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操作、改善炉渣流动性等措施,在进行高利用系数(利用系数达到2.35以上)、高煤比冶炼,产量、渣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使水渣冲制率提高到并保持在99.5%以上,基本不放干渣,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渣冲制率 高炉 水渣 渣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水炉外脱硅机理
8
作者 施月循 林成城 郑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5,共3页
经脱硅实验与计算表明 ,脱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不大 (42 9kJ/mol) ,温度对脱硅反应影响小·脱硅初期 ,脱硅受铁水侧传质所控制·EPMA显示了硅元素在渣铁相本体与渣铁界面存在明显浓度差·所以 ,一次性投入过多脱硅剂不会... 经脱硅实验与计算表明 ,脱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不大 (42 9kJ/mol) ,温度对脱硅反应影响小·脱硅初期 ,脱硅受铁水侧传质所控制·EPMA显示了硅元素在渣铁相本体与渣铁界面存在明显浓度差·所以 ,一次性投入过多脱硅剂不会增加脱硅速度·加强搅拌有利于提高脱硅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 脱硅 机理 活化能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无料钟多环布料参数的确定
9
作者 林成城 杜鹤桂 杜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63-467,共5页
在高炉串罐无料钟炉顶模型试验基础上,阐述了高炉无料钟炉顶多环布料基本参数确定方法和准则,建立了节流阀有效面积与其开度的回归方程以及料流量特征曲线方程,确定了多环布料溜槽倾角的档位,并建立了溜槽倾角档位的计算数学模型,... 在高炉串罐无料钟炉顶模型试验基础上,阐述了高炉无料钟炉顶多环布料基本参数确定方法和准则,建立了节流阀有效面积与其开度的回归方程以及料流量特征曲线方程,确定了多环布料溜槽倾角的档位,并建立了溜槽倾角档位的计算数学模型,为高炉无料钟炉顶多环布料实际操作和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多环布料 炉顶 无料钟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