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孔隙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章海燕 张釜源 +3 位作者 林思臣 祝海华 王明磊 李育聪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文中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凉高山组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露头样品,开展岩石铸体薄片、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及孔隙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凉高山组砂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物性控制因素,明确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 文中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凉高山组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露头样品,开展岩石铸体薄片、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及孔隙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凉高山组砂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物性控制因素,明确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凉高山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差,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内微孔、杂基/胶结物微孔为主,孔隙度介于0.64%~14.71%,平均为6.65%,物性较差;砂岩成岩特征表现为强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砂岩物性是物源、沉积条件及埋藏成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小湖盆、近物源导致了砂岩搬运距离短,淘洗不充分,岩屑及塑性组分含量高;早期持续快速埋藏压实导致粒间孔隙快速损失、后期胶结和溶蚀受抑制。互层的烃源岩品质较差导致储层晚期溶蚀改造有限。喜山期抬升改造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现今有利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下分流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孔隙特征 成因机制 凉高山组 侏罗系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