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拉索顺桥向风阻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志兴 杨立波 李文勃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的斜拉索(包括1种光索、2种螺旋线索和1种凹坑索)在不同倾角下的顺桥向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凹坑索和2mm螺旋线索的阻力系数相差不大,均可应用于斜拉桥的设计当中.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形式上比较... 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的斜拉索(包括1种光索、2种螺旋线索和1种凹坑索)在不同倾角下的顺桥向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凹坑索和2mm螺旋线索的阻力系数相差不大,均可应用于斜拉桥的设计当中.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形式上比较简单的用于计算斜拉索不同倾角下阻力系数值的拟合公式.分析表明,此拟合公式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且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风阻系数 斜拉桥 拟合公式 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 风洞试验 阻力系数 计算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定量分析谷胱甘肽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志兴 吕永琴 谭天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1,共3页
为了快速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建立了应用C18反相柱,HPLC-ELSD测定GSH含量的方法,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250×4.6mm,5μm);流动相:V(H2O)∶V(CH3CN)∶V(TFA)=96.2∶3.7∶0.1;... 为了快速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建立了应用C18反相柱,HPLC-ELSD测定GSH含量的方法,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250×4.6mm,5μm);流动相:V(H2O)∶V(CH3CN)∶V(TFA)=96.2∶3.7∶0.1;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漂移管温度90℃;氮气流速:1.5L/min;i mpactor on模式;增益(Gain):1。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GSH浓度的自然对数与峰面积的自然对数成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精密度2.15%;最低检测限30.73mg/L;加标回收率99.78%。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合从复杂体系中快速检测谷胱甘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定量分析 谷胱甘肽(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教学形势需求下的三明学院校园网升级方案
3
作者 林志兴 张小琴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3-57,共5页
"互联网+教育"的概念逐渐风行,使得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针对以智能终端、微课、慕课等为特征的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对网络建设的需求,结合目前三明学院网络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教学形势需求下三明学院校园网... "互联网+教育"的概念逐渐风行,使得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针对以智能终端、微课、慕课等为特征的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对网络建设的需求,结合目前三明学院网络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教学形势需求下三明学院校园网升级方案。旨在为师生提供更适宜的校园网络环境,提升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校园网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D控制优化设计及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创第 黄天立 +3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方重 林志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5,共7页
以Kanai-Tajimi谱作为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激励模型,在运用复模态法获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对TMD结构参数的优化取值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运用常规的和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 以Kanai-Tajimi谱作为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激励模型,在运用复模态法获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对TMD结构参数的优化取值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运用常规的和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得出TMD结构的优化参数取值,并通过一个三层2m×2m×6m的大尺度TMD减震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检验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基础隔震结构、带TLD减震结构以及带TMD、TLD抗风结构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复模态 随机地震响应 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分析的复模态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创第 李暾 +2 位作者 黄天立 邹万杰 林志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共5页
本文对带TMD的高层建筑风振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 ,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主体结构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和非对称结构以及脉动风谱为非有理分式风谱的情况 ,用线性滤波过程生成脉动风谱 ,用复模态理论和扩... 本文对带TMD的高层建筑风振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 ,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主体结构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和非对称结构以及脉动风谱为非有理分式风谱的情况 ,用线性滤波过程生成脉动风谱 ,用复模态理论和扩阶法进行解耦 ,获得了等效风谱对应的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风振响应的解析解。本文方法可用于带TMD结构的风振与抗风可靠度分析以及基于可靠度约束的抗风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TMD 风振控制 复模态法 随机风振 抗风优化设计 风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创第 黄天立 +2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林志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9,46,共5页
本文对多自由度带TMD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将结构简化成多层剪切型模型 ,然后建立运动方程 ,根据结构的振动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 ,将结构按第一振型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 ... 本文对多自由度带TMD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将结构简化成多层剪切型模型 ,然后建立运动方程 ,根据结构的振动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 ,将结构按第一振型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 ,运用复模态理论进行解耦 ,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地震响应的解析解 ,对单自由度体系 ,此解即为结构响应的精确解 ,从而建立了两自由度体系在任意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刚度情况下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分析的一般方法。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基础隔震结构和无损伤“加层减震”加固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与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结构 复模态法 随机地震响应 建筑结构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措施抑制桥梁涡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许福友 林志兴 +1 位作者 李永宁 楼文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通过表面测压方法研究了桥梁主梁基本断面、添加抑流板或导流板后断面的涡激共振特性;基于三种断面不同风速各测点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及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对涡振的影响,揭示了扭转涡振及气动... 通过表面测压方法研究了桥梁主梁基本断面、添加抑流板或导流板后断面的涡激共振特性;基于三种断面不同风速各测点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及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对涡振的影响,揭示了扭转涡振及气动措施抑振的机理。研究发现:扭转涡振的根本原因是上表面上游的分离使得中游和下游区域压力脉动非常强烈,各测点脉动压力具有相同卓越频率,且与总体气动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抑流板改善了上表面流场分布,有效抑制了涡振;而导流板对上表面流场基本无影响,未能抑制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振 气动措施 抑振 表面测压 涡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屋盖结构风压脉动的非高斯特性 被引量:53
8
作者 孙瑛 武岳 +1 位作者 林志兴 沈世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2,共6页
借助刚性模型风洞动态同步测压试验,对大跨度平屋盖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统计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根据测点风压时程及其概率密度分布,对具有非高斯分布特性的屋盖风压局部区域做出判断;然后,通过风压的时空间相关性,结合中心极限... 借助刚性模型风洞动态同步测压试验,对大跨度平屋盖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统计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根据测点风压时程及其概率密度分布,对具有非高斯分布特性的屋盖风压局部区域做出判断;然后,通过风压的时空间相关性,结合中心极限定理讨论局部呈现非高斯特性的原因;最后,基于测点风压的第三、四阶矩统计量对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进行描述,给出划分高斯非高斯区域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平屋盖进行了分区,通过区域划分揭示了不同区域的脉动风压形成机理,也体现出一些大跨屋盖结构不同于低矮房屋的流场特性。通过上述工作,增进了对大跨度屋盖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屋盖结构的抗风设计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动态同步测压试验 脉动风压 非高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地区近地强风特性观测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葛耀君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9,共8页
20 0 0年 8月当“派比安”和“杰拉华”台风接近上海时 ,浦东气象局的 1 0m高度极值风速记录超过 2 4m/s,笔者用超声风速仪在离地 2 0m高处采集到近 2 0h的三维强风样本。经过对实测风速数据的分析 ,得到了平均风速和风向、阵风因子、... 20 0 0年 8月当“派比安”和“杰拉华”台风接近上海时 ,浦东气象局的 1 0m高度极值风速记录超过 2 4m/s,笔者用超声风速仪在离地 2 0m高处采集到近 2 0h的三维强风样本。经过对实测风速数据的分析 ,得到了平均风速和风向、阵风因子、湍流度、湍流积分长度、摩阻速度以及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强风特性 ,分析结果表明 :近地强风的湍流度和阵风因子较高 ,湍流积分长度约在 80m左右 ,水平 (纵向和横向 )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与Simiu谱基本一致 ,但垂直湍流功率谱与Panofsky谱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地区 台风 湍流度 阵风因子 积分长度 功率谱 结构动载荷 气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风洞中用尖劈和粗糙元模拟大气边界层的讨论 被引量:27
10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陆烨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7,共6页
尖劈和粗糙元广泛地应用于风洞试验中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该技术成功模拟了不同地貌特征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度剖面。随着风工程研究的深入,了解尖劈和粗糙元模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各种大气边界层湍流功率谱和尺度特性。试验... 尖劈和粗糙元广泛地应用于风洞试验中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该技术成功模拟了不同地貌特征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度剖面。随着风工程研究的深入,了解尖劈和粗糙元模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各种大气边界层湍流功率谱和尺度特性。试验表明:尖劈利用其迎风平板的分离流产生湍流涡旋,迎风板的宽度决定了涡旋的大小和湍流脉动强度,同时迎风板阻塞比沿高度递减产生近似线性的风速剖面;粗糙元用于模拟实际地面的摩擦效应,调整平均风速和湍流度的剖面分布。遗憾的是,尖劈下宽上窄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该技术模拟的湍流功率谱和积分尺度的高度变化律与实际大气边界层相反。基于对模拟机理的认识,异型尖劈上部形状有助于模拟大比例模型试验要求的湍流风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尖劈 粗糙元 风场模拟 大气边界层 湍流特性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2风洞汽车模型试验的修正方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1 位作者 余卓平 王宏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1-375,共5页
讨论了同济大学TJ-2风涧汽车模型试验的修正方法,通过MIRA标准模型组和桑塔纳2000轿车1/4模型的气动力比较试验,建立了TJ-2风洞汽车模型试验的修正程序。比较试验分别在TJ-2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IVK汽车模型风洞中实施。试验分析数据相比... 讨论了同济大学TJ-2风涧汽车模型试验的修正方法,通过MIRA标准模型组和桑塔纳2000轿车1/4模型的气动力比较试验,建立了TJ-2风洞汽车模型试验的修正程序。比较试验分别在TJ-2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IVK汽车模型风洞中实施。试验分析数据相比,两者之间修正后的阻力系数误差在0.006以内。比较试验结果证明了TJ-2风洞汽车模型试验测量的可靠性和修正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汽车模型试验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断面雷诺数效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加武 林志兴 项海帆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雷诺数效应是流体力学的传统基础性问题 ,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 ,桥梁断面雷诺数效应研究日显重要。在近两个数量级的雷诺数范围内测量了两类桥梁断面的三分力 ,以及表面压力。研究了桥梁裸体断面三分力系数及表面压力系数的雷诺数效应 ,... 雷诺数效应是流体力学的传统基础性问题 ,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 ,桥梁断面雷诺数效应研究日显重要。在近两个数量级的雷诺数范围内测量了两类桥梁断面的三分力 ,以及表面压力。研究了桥梁裸体断面三分力系数及表面压力系数的雷诺数效应 ,宽高比对裸体断面三分力系数 ,以及表面压力系数雷诺数效应的影响。近流线型桥梁断面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都有明显的雷诺数效应 ,Π型断面阻力系数雷诺数效应与近流线型断面规律相反 ,雷诺数对两类断面的表面压力分布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桥梁断面 升力系数 分力 阻力系数 流体力学 表面压力分布 流线型 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宽高比钢桁架悬索桥颤振稳定气动措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庆宽 盛永青 +2 位作者 马文勇 刘小兵 林志兴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某主跨730m、宽高比小于4的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考察了上中央稳定板、下中央稳定板、下横梁稳定板、导流板、双中央稳定板、双下稳定板等气动措施对主梁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一定的尺寸(或角度),... 以某主跨730m、宽高比小于4的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考察了上中央稳定板、下中央稳定板、下横梁稳定板、导流板、双中央稳定板、双下稳定板等气动措施对主梁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一定的尺寸(或角度),上中央稳定板能大幅提高0°和3°迎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下中央稳定板能大幅提高0°和-3°迎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下横梁稳定板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较小;主梁两侧栏杆上的稳定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颤振临界风速;在桥面上下同时安装中央稳定板对于各个迎角均能大幅提高颤振临界风速;在下横梁上布置双稳定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0°和-3°迎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但同时降低3°迎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悬索桥 颤振稳定性 临界风速 气动措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平屋盖表面的特征湍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瑛 武岳 +1 位作者 林志兴 沈世钊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4,356,共7页
首先介绍建筑特征湍流的含义及其表现的几种形式。然后重点对一种典型的特征湍流形式——锥形涡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通过风压信息识别其特征参数的方法。最后,结合一大跨度平屋盖缩尺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锥形涡的涡心位置、作用范围以及... 首先介绍建筑特征湍流的含义及其表现的几种形式。然后重点对一种典型的特征湍流形式——锥形涡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通过风压信息识别其特征参数的方法。最后,结合一大跨度平屋盖缩尺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锥形涡的涡心位置、作用范围以及运动模式等特征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定量结果。这些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总结屋面风压分布的一些共性规律,并进一步提出符合屋面绕流特点的阵风荷载模型或脉动风压功率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平屋盖 特征湍流 锥形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结构基础隔震随机地震响应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天立 李创第 +3 位作者 何益斌 邹万杰 李暾 林志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运用随机振动的时域复模态分析方法,对刚性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体系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隔震结构均方响应和地震激励均方值之比与频率比、阻尼比的关系曲线以... 运用随机振动的时域复模态分析方法,对刚性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体系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隔震结构均方响应和地震激励均方值之比与频率比、阻尼比的关系曲线以及基于失效概率下位移限值与频率比、阻尼比的关系曲线,提出采用图解法确定隔震装置合理优化的参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结构 基础隔震 随机地震响应 频率比 阻尼比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桥梁断面雷诺数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加武 林志兴 项海帆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两种极端桥梁断面的尾迹区的脉动风风速进行了测量,以模型高度为特征尺寸换算得到Strouhal数,并利用天平测得模型的三分力系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以梁高为特征尺寸的雷诺数与上述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以П形梁为...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两种极端桥梁断面的尾迹区的脉动风风速进行了测量,以模型高度为特征尺寸换算得到Strouhal数,并利用天平测得模型的三分力系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以梁高为特征尺寸的雷诺数与上述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以П形梁为代表的钝体桥梁断面中雷诺数效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以南京二桥为代表的流线形断面的雷诺数效应不可以忽略,同时,试验表明传统的低雷诺数风洞试验给出的三分力系数结果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桥梁断面 雷诺数效应 热线风速仪 脉动风 Strouhal数 三分力系数 测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的气动措施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文勃 林志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3,共6页
在驰振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带有运动水线的二维拉索模型对风雨激振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临界发散风速。并将此分析方法运用到设有气动措施的拉索上,引入等效阻尼比指标对气动措施减振效果进行定量... 在驰振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带有运动水线的二维拉索模型对风雨激振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临界发散风速。并将此分析方法运用到设有气动措施的拉索上,引入等效阻尼比指标对气动措施减振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合静气动三分力试验和分析计算,对螺旋线、纵向肋条和椭圆环三种气动措施的减振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螺旋线、纵向肋条的减振效果好于椭圆环。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对气动措施减振效果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斜拉索 风雨激振 气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座桥梁风洞的研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伯寅 钮珍南 +4 位作者 诸乾康 刘可器 项海帆 旅宗城 林志兴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于1994年10月建成一座可供全桥模型试验的大型桥梁风洞,试验段14m×15m×2m(长×宽×高)。风洞的总体布局及结构安排突出地强调了非航空类风洞的特点,结构上采用砖混结构与钢结构相...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于1994年10月建成一座可供全桥模型试验的大型桥梁风洞,试验段14m×15m×2m(长×宽×高)。风洞的总体布局及结构安排突出地强调了非航空类风洞的特点,结构上采用砖混结构与钢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并以砖混结构为主,这就大大的缩短了建造周期,降低了成本。建成后的桥梁风洞总体造型美观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品质,达到或超过了原设计中的性能指标,为我国桥梁建造业填补了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工程 风洞设计 气动型面 总体设计 风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端数据整合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孙发 林志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79,83,共4页
为实现服务器端数据最大限度整合,提升数据利用率,保障数据安全性,设计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端数据整合系统。系统总体框架以虚拟机和物理节点作为系统管理对象,通过服务器端进行数据整合,执行客户端命令并监测物理节点状态,采用网络... 为实现服务器端数据最大限度整合,提升数据利用率,保障数据安全性,设计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端数据整合系统。系统总体框架以虚拟机和物理节点作为系统管理对象,通过服务器端进行数据整合,执行客户端命令并监测物理节点状态,采用网络监控软件采集,整合服务器端数据。依据该结果明确选择单独服务器还是虚拟服务器,并制定服务器端数据整合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实用性较强,稳定性高,并且系统在进行数据整合时所需时间少,可以实现高效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整合 服务器选择 虚拟化技术 整合方案 系统测试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文勃 林志兴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风雨激振现象是斜拉桥拉索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的一种激烈的大幅振动,危害性很大,涉及固、液、气三态,情况复杂.为了揭示风雨激振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了人工降雨雨振试验和人工水线雨振试验.通过人工降雨雨振试验,再现了拉索风雨... 风雨激振现象是斜拉桥拉索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的一种激烈的大幅振动,危害性很大,涉及固、液、气三态,情况复杂.为了揭示风雨激振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了人工降雨雨振试验和人工水线雨振试验.通过人工降雨雨振试验,再现了拉索风雨激振现象,通过人工水线雨振试验,研究了水线的大小和位置、斜拉索动力参数及偏转角等对风雨激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拉索表面形成一定大小的上水线是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必要条件,且上水线要在拉索表面特定的范围内形成;增大阻尼和自振频率可有效减小拉索的风雨激振振幅;拉索的风雨激振现象只能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偏转角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激振 斜拉索 水线 斜拉桥 自振频率 试验研究 偏转角 共同作用 动力参数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