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台塬区双垄全膜集雨沟播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忆南 金晓斌 +2 位作者 郭贝贝 杨绪红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6-62,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结合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已形成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围绕土地整治特点和要求,完善并形成适宜陇东台塬区的区域性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模式。研究方法:基于区域农业气候背景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提出由降水供... 研究目的:结合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已形成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围绕土地整治特点和要求,完善并形成适宜陇东台塬区的区域性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模式。研究方法:基于区域农业气候背景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提出由降水供需分析、集雨设施设计、土地平整规划、农业生产措施等构成的陇东黄土台塬区双垄全膜集雨沟播土地整治模式,通过典型项目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该模式可显著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试验区玉米增产约20%,净增产值超过4000元/hm2,并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结论: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年平均降雨大于250 mm、有集中降雨期、光热条件丰富、地势较为平坦的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台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集雨灌溉 模式 黄土台塬 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黄土台塬区水资源约束下的种植业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忆南 金晓斌 +2 位作者 李效顺 郭贝贝 周寅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8,共8页
渭北黄土台塬区是关中灌溉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态用水不断增加,种植业灌溉用水受到显著影响,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本文建立了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渭北黄土台塬区是关中灌溉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生态用水不断增加,种植业灌溉用水受到显著影响,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本文建立了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种植业产值和提高投资收益等为目标的模糊优化模型,测算了不同投入水平和粮食保障率下的优化方案,利用DEA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高资金投入(规划目标年种植业总资金投入水平为基期年的1.38倍)粮食供给型(粮食供给率为1.05)方案是该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最佳方案.建议至2015年,研究区播种面积应提高18.8%(增加至52.16×104 hm2),适当提高经济与饲料作物播种比例,将粮经饲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比例调整为64: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 水资源约束 多目标优化 渭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新思路——“五年租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忆南 侯湖平 +1 位作者 马昌忠 邱滋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8,共4页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土地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建立在物权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长约租赁制——"五年租制",是通过各城市组建国...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土地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建立在物权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长约租赁制——"五年租制",是通过各城市组建国有土地租赁公司,由其代替政府向国有土地使用者每五年收取一次租金,其对象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期满需要续期或新开发的适于出让用于经营用途的国有土地(不包括商品住宅用地)。本文从4个方面论证实行"土地使用权长约租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五年租制"的内涵、实行的框架及租金征收标准,并提出其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有偿制度及发展我国土地市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有偿使用制 土地使用权长约租赁制 年租制 五年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流方法的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贝贝 金晓斌 +2 位作者 林忆南 杨绪红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669-7681,共13页
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外界对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集中性的外部激励,以陕西关中凤翔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化状况,建立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概念性模型,明确了相应生态流的流向与路径... 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外界对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集中性的外部激励,以陕西关中凤翔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化状况,建立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概念性模型,明确了相应生态流的流向与路径关系,使用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项目区外部输入及生态产品输出,应用生态流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流和系统效率进行了定量计算。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评估了项目实施后区域净生态价值、自然资源依赖度、可更新资源依赖度、生态产出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可持续度等指标的时间变化过程。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出的系统生态效益均呈现由项目建设初期陡降为负值,而后指数增加,再趋于平稳的过程;(2)可用能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29年,生态效益由亏转盈,体现出系统从被扰乱后恢复自然平衡状态的过程;(3)能值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4年,生态系统趋于平衡状态;(4)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为负,于项目实施3a后趋于平稳,总投资中农业生产年投入占资金总额的78.35%。通过可用能和能值方法的结合,可以定量计算系统稳定性,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物质、劳动力和资金投资选择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流 可用能 能值 宝鸡凤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