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建良 何青 +1 位作者 杨清书 邓智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μm;小潮泥沙絮凝较大潮明显,潮周期内憩流时刻絮团最大,可达200μm;絮凝效应垂向差异显著,表现为中层最大而表、底层较小;功率谱分析得到现场粒径具有3h、8h和24h的变化周期,其中8h与平均落潮周期相近,24h则与全潮周期相近。研究表明,控制磨刀门悬沙絮凝的因素主要为流速,絮凝临界流速约45cm/s;盐度则在弱动力条件下(流速<50cm/s)控制着河口泥沙絮凝,最佳絮凝盐度为21‰;悬沙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影响不显著;垂向水动力及盐度差异是导致絮凝效应垂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泥沙 絮凝 谱分析 珠江河口 磨刀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Ⅱ)-邻菲罗啉-BPR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的维生素C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宝华 罗宗铭 +1 位作者 方岩雄 林建良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19-321,共3页
在pH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体系中,有CTMAB存在下,维生素C将铁(Ⅲ)-邻菲罗啉还原,还原产物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形成铁(Ⅱ)-邻菲罗啉-BPR缔合物,其λmax=580nm,ε=1.09×105L&... 在pH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体系中,有CTMAB存在下,维生素C将铁(Ⅲ)-邻菲罗啉还原,还原产物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形成铁(Ⅱ)-邻菲罗啉-BPR缔合物,其λmax=580nm,ε=1.09×105L·mol-1·cm-1,维生素C含量在0~70μg·25m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蔬菜 维生素C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浑浊带洪季悬沙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语 何青 +1 位作者 张雨宁 林建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5,共8页
根据长江口2013年浑浊带洪季悬沙粒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浑浊带区域悬沙粒度的分布特性,并与2011年枯季和历史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长江口浑浊带洪季悬沙垂线平均中值粒径变化范围在3.9~6.7μm之间;和枯季悬沙垂线平均中... 根据长江口2013年浑浊带洪季悬沙粒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浑浊带区域悬沙粒度的分布特性,并与2011年枯季和历史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长江口浑浊带洪季悬沙垂线平均中值粒径变化范围在3.9~6.7μm之间;和枯季悬沙垂线平均中值粒径相比,洪季粒径的绝对值和变幅均小;且主要体现在大潮时段,核心区和过渡区的洪枯差别要甚于外缘区。近20年浑浊带核心区的悬沙中值粒径经历了'小-大-小'的变化过程。洪季长江口浑浊带悬沙中值粒径的全潮平均值为5.0μm,其中浑浊带核心区为5.4μm,浑浊带外缘区为4.7μm;垂向上变化幅度较小。浑浊带平均悬沙组分为46%的黏土和54%的粉砂;核心区大潮期间黏土组分沿水深向下从48%减小到32%,粉砂组分从52%增加到63%;小潮期间垂向组分变化较小。河口纵向粒径分布特性分析表明,浑浊带核心区的悬沙受河口外部来源的补充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浑浊带 悬沙 粒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芙蓉 敖雪 +3 位作者 刘蕾 林建良 邓超 李景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有关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动物实验极少。文章探讨满足ICU临床要素且适合大规模试验的ICU-AW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ICU-AW发展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等渗盐水2.5 mL/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固定组(左后... 目的有关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动物实验极少。文章探讨满足ICU临床要素且适合大规模试验的ICU-AW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ICU-AW发展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等渗盐水2.5 mL/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固定组(左后肢固定7 d后解除固定至14 d)、脓毒症组(脂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和脓毒症固定组(左后肢固定7 d后解除固定至14 d并脂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于干预后0、3、7、10和14d测左后肢肌力、腓肠肌/体重比并观察腓肠肌7和14d的病理变化等以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测肌酐/体重比、清蛋白、淋巴细胞以及腓肠肌病理评分以探讨可能的病理机制。结果脓毒症固定组7d左后肢肌力评分、病理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和空白组(P<0.05),腓肠肌/体重指数(0.528±0.018)较空白组(0.756±0.315)和脓毒症(0.813±0.040)显著降低(P<0.05),肌酐/体重(0.283±0.0268)较空白组(0.185±0.022)、固定组(0.207±0.027)和脓毒症组(0.246±0.043)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计数[(5.193±1.493)×10^9/L]较空白组[(7.005±0.702)×10^9/L]和固定组[(7.208±0.832)×10^9/L]更低(P<0.05)。脓毒症固定组14 d左后肢肌力评分与空白组、固定组和脓毒症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体重比(0.519±0.056)较空白组(0.798±0.015)、固定组(0.570±0.022)和脓毒症组(0.693±0.022)显著降低(P<0.05),肌酐/体重(0.212±0.025)较空白组(0.174±0.012)、固定组(0.183±0.010)和脓毒症组(0.188±0.006)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计数[(3.222±1.726)×10^9/L]较空白组[(6.323±0.427)×10^9/L]和固定组[(6.445±0.531)×10^9/L]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脂多糖反复腹腔注射并肢体固定可建立合格的ICU-AW动物模型;ICU-AW大鼠存在免疫抑制和高分解代谢,是ICU-AW不能缓解的重要原因,推测其可能是ICU-AW发生发展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大鼠 ICU获得性肌无力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思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5
作者 林建良 《成才之路》 2013年第7期28-29,共2页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这个课程很多时候遭受“冷遇”或“忽略不计”,即便不遭“...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这个课程很多时候遭受“冷遇”或“忽略不计”,即便不遭“冷遇”,即便不“忽略不计”,开设了课程,上了课,很多时候也流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初中生 课堂教学效果 最大化 创新 思想教育 品德发展 应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码头IGV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吴丛铭 温富荣 +5 位作者 张煜 杨彩云 罗欣欣 李家 刘原 林建良 《港口装卸》 2023年第5期34-37,共4页
智能引导运输车是自动化码头重型集装箱水平运输车辆的发展方向,其行车制动采用液压助力鼓式制动,驻车制动采用夹轮器制动。由于鼓式制动冲击大,容易损伤装载的集装箱,且对轮胎损伤较大,制动过程需要减轻轮胎磨损、减少制动冲击。为满... 智能引导运输车是自动化码头重型集装箱水平运输车辆的发展方向,其行车制动采用液压助力鼓式制动,驻车制动采用夹轮器制动。由于鼓式制动冲击大,容易损伤装载的集装箱,且对轮胎损伤较大,制动过程需要减轻轮胎磨损、减少制动冲击。为满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IGV平稳可靠制动需求,以智能引导运输车的制动稳定性为目标,提出一种中置双电机的制动控制策略。依照动力性要求对IGV驱动系统进行参数匹配,确定中置双电机的输出特性;制定IGV正常行驶工况下电机制动控制策略,电控系统与导航系统相结合,对车辆进行准确制动;选择能耗制动的电机制动方式,将IGV中置双电机转子切割直流磁场产生的电能,电能消耗在IGV中置双电机转子的制动上。实际应用表明,该策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导引水平运输车 电机制动 双电机驱动 稳定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