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居纯 覃春红 +2 位作者 赖婧 舒刚 吴聪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3-809,共7页
为了解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检测了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菌株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结果显示:316株沙... 为了解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检测了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菌株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结果显示:316株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95.57%菌株为多重耐药菌;316株菌中未检出qnrA、qnrC、qnrD、qnrS和qepA基因,7.91%菌株检出qnrB基因,15.19%菌株检出aac(6′)-Ib-cr基因,7.91%菌株检出oqxA基因,8.86%菌株检出oqxB基因,这是首次在沙门氏菌中发现oqxAB基因;98.11%PMQR阳性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的耐药基因,呈8~17耐的多重耐药性,其中以qnrB和aac(6′)-Ib-cr基因型为主;53株PMQR阳性菌分属于5种不同的基因型,耐药表型或耐药基因型不同的菌株却有相同的PF-GE谱型。本次检测的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较为严重;菌株主要携带qnrB、aac(6′)-Ib-cr及oqxAB基因;不同来源菌株存在同一耐药克隆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沙门氏菌 耐药性 PMQR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居纯 岳飞利 +3 位作者 李杰 魏峰 金山 曹光秀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1,共2页
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分离鉴定出233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F星、膏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3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为... 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分离鉴定出233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F星、膏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3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耐药率范围31%~81%),对不同药物呈单向交叉耐药性,56.6%的菌株呈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居纯 陈雅莉 +2 位作者 曹三杰 舒刚 文心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研究分离自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32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PCR-测序法对整合子阳性菌进行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7株Escherichia coli中294... 为研究分离自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32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PCR-测序法对整合子阳性菌进行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7株Escherichia coli中294株(89.91%)检出有Ⅰ型整合子,未检出Ⅱ、Ⅲ型整合子。在随机选取的81株Ⅰ型整合子阳性菌中,67株(82.72%)能扩增出800~3 000bp的耐药基因盒插入区。基因盒以编码对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dfrA、dhfrI和aadA基因家族为主,尤其以dfrA17+aadA5为优势基因盒。分别在2株菌中检出aacA4+catB3+dfrA1和aadA22基因盒。aadA22是四川分离菌株中首次报道,介导氨基糖苷类耐药。结果表明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中。尽管菌株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与其多重耐药谱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但不同来源菌株中检测出相同的耐药基因盒片段,说明了通过整合机制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株间水平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性 整合子-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居纯 罗忠俊 +1 位作者 舒刚 吕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24-7025,共2页
摘[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从不同水生动物体内分离、鉴定出12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8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0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 摘[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从不同水生动物体内分离、鉴定出12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8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0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对p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38%~90%;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100k,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他类药物中,对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小于50%,而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77%〈之间;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中介率较高。[结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居纯 鄢荣梅 +2 位作者 曹三杰 魏峰 文心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7-50,共4页
为评价三聚氰胺的毒性作用,进行了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研究。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计为7个剂量组和1对照组,组间剂量比为0.65,每组10只小鼠,观察小鼠1周内的中毒表现,病理解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计算三聚氰胺LD50及95%可信限。蓄... 为评价三聚氰胺的毒性作用,进行了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研究。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计为7个剂量组和1对照组,组间剂量比为0.65,每组10只小鼠,观察小鼠1周内的中毒表现,病理解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计算三聚氰胺LD50及95%可信限。蓄积毒性试验以固定剂量(1/3LD50)连续染毒法,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结果显示,小鼠三聚氰胺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呼吸急促,食欲降低等。小鼠死亡集中在染毒后42h~72h内。除肾脏外,小鼠肺、肝及脾均有眼观损害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三聚氰胺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为2 958.69mg/kg,LD5095%可信限为2 187.00mg/kg~3 981.07mg/kg。蓄积毒性试验的蓄积系数为4。参照我国食品安全性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三聚氰胺为低毒物质,有中度蓄积毒性,可造成肾、肺、肝及脾等内脏器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急性毒性 蓄积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居纯 曾振灵 蒋红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8期108-110,共3页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基因芯片的制备,信号检测及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制备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居纯 曾振灵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9期41-45,共5页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药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23
8
作者 魏雅静 林居纯 +2 位作者 毕师诚 李国阳 陈雨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274,276,共3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自四川各地不同养猪场的232株大肠杆菌对3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232株大肠杆菌除对头孢噻呋、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 [目的]了解四川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自四川各地不同养猪场的232株大肠杆菌对3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232株大肠杆菌除对头孢噻呋、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15.52%)外,对其余28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范围42%~97%);98.7%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对部分药物,分离自规模化养殖场菌株的耐药性比分离自散养户的菌株严重。[结论]分离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玲 林居纯 +1 位作者 马驰 钟钦卿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2,共3页
研究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为中药应用于临床,以及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基础。采用管碟法,进行了12味中药对3种标准菌及30株临床分离菌的抑菌作用观察。结果显示,12味中药中的8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研究不同中药对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为中药应用于临床,以及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基础。采用管碟法,进行了12味中药对3种标准菌及30株临床分离菌的抑菌作用观察。结果显示,12味中药中的8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乌梅、五倍子和黄连抑菌活性最强,木耳、穿心莲、白头翁、苦参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体外抑菌 管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提取液与抗菌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舒刚 曹航 +2 位作者 林居纯 吕程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836-837,926,共3页
[目的]测定赶黄草水煎液与碱提液分别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时对离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比较分析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分别用水煎和碱提法提取赶黄草的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测定赶黄草水煎液与碱提液分别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时对离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比较分析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分别用水煎和碱提法提取赶黄草的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取各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FIC。[结果]赶黄草水煎液与四环素联合用药对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赶黄草碱提液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赶黄草碱提液与水煎液分别与四种抗菌药联合用药对金葡标`准菌株及鸭源菌株均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结果为临床使用赶黄草中西联合用药防治鸭葡萄球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金黄色葡萄球菌 联合用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红萍 陆雅娟 +2 位作者 林居纯 曹随忠 刘长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2期81-83,共3页
采用椎板式血液粘度仪检测了中药方剂-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全血粘度、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系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牛,经清... 采用椎板式血液粘度仪检测了中药方剂-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全血粘度、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系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牛,经清宫散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空白对照组奶牛首次采血时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与试验组奶牛治疗前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奶牛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宫散能改善患牛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粘度,进而达到活血化瘀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散 奶牛 子宫内膜炎 血液流变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不同地区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孔意端 林居纯 +3 位作者 陈继荣 陈杖榴 曾振灵 蒋红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35-38,共4页
从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疑似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中分离并利用种特异性基因(fMG-2)PCR方法鉴定了51株鸡毒支原体,并测定了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仍然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 从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疑似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中分离并利用种特异性基因(fMG-2)PCR方法鉴定了51株鸡毒支原体,并测定了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仍然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三个地区的鸡毒支原体对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显著下降,广东、四川两地分离株对强力霉素也有明显耐受性,部分广东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种特异性基因fmG-2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千里光对小鼠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秋妍 何丽霞 +3 位作者 邓向东 曹光秀 高彤彤 林居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55-57,共3页
评价峨眉千里光毒性作用,采用机率单位法(Bliss法)和固定剂量蓄积系数法考察了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均能导致小鼠发生中毒和死亡,引起小鼠肺和... 评价峨眉千里光毒性作用,采用机率单位法(Bliss法)和固定剂量蓄积系数法考察了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均能导致小鼠发生中毒和死亡,引起小鼠肺和肝脏损伤;叶水提物LD50为62.28 g/kg,95%可信限为52.68-73.65 g/kg;全草水提物LD50为81.65 g/kg,95%可信限为70.15-94.53 g/kg。蓄积毒性结果显示,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的蓄积系数K>5。结果表明,峨眉千里光叶和全草水提物对小鼠有急性毒性作用,叶的毒性比全草强,肺和肝脏为毒性靶器官;两种水提物均有轻度蓄积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千里光 小鼠 急性毒性 蓄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
14
作者 邓林 赖诗韵 +4 位作者 杨家书 龚玲 笪笑天 陈阳 林居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1-656,共6页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小鼠死亡数达13只,占给药小鼠的65%。对存活小鼠的血液进行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RIC)含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给药组小鼠脑指数较阴性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脾指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脑和睾丸可见明显病理学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的急性毒性为中等,主要毒性症状为震颤、昏迷等神经症状;蓄积毒性表现为中度蓄积,且主要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及睾丸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 急性毒性 蓄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及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6
15
作者 冯彩峰 林居纯 +3 位作者 张飞 舒刚 赵玲 高彤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为了解我国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10株分离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710株沙门氏菌有15种血清型,... 为了解我国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10株分离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710株沙门氏菌有15种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德尔卑沙门氏菌(S.derby)、吉韦沙门氏菌(S.give)和菲利斯河沙门氏菌(S.fyris);菌株对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13.66%~58.03%),66.19%菌株对3种及以上药物同时耐药,耐药谱型复杂;菌株分离年代与耐药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整体上菌株对该类药物耐药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耐药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沙拉姆沙门氏菌和默尔斯沙门氏菌耐药菌株所占比例高达100%。以上结果说明,我国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谨慎使用该类药物,各动物中非致病性血清型菌株耐药现象严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沙门氏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blaCTX–M基因的分子流行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承霖 吴聪明 +1 位作者 王爽 林居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6-460,共5页
2010—2016年,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的食品动物源(猪源、鸡源)中分离和纯化并最终获得12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C)菌株,采用PCR法,并通过测序检测其blaCTX–M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33株不同来源菌株的... 2010—2016年,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的食品动物源(猪源、鸡源)中分离和纯化并最终获得12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EC)菌株,采用PCR法,并通过测序检测其blaCTX–M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33株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3株菌株中blaCTX–M检出率高达91.9%(113/123),其中以blaCTX–M–55和blaCTX–M–65基因型为主;blaCTX–M流行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动物源菌株中blaCTX–M流行情况不同;12株菌中blaCTX–M基因发生了9种类型的突变,其中有10株菌为有义突变,导致7种类型氨基酸被取代;33株不同来源菌株共有32种PFGE型。可见,四川省食品动物源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blaCTX–M基因型复杂且存在变异,在不同遗传背景的ESBL–EC菌株间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源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酶 blaCTX–M 分子流行特征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寡肽转运蛋白的氟苯尼考肠吸收特性研究
17
作者 陈洋 王悦力 +7 位作者 陈诗奇 李楠鑫 张伟 舒刚 徐傅能 李昊欢 林居纯 符华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0-124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在不同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对氟苯尼考肠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样品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对氟苯尼考吸收速率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考察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在不同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对氟苯尼考肠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样品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对氟苯尼考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寡肽转运蛋白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的典型底物甘氨酰肌氨酸来考察PepT1对氟苯尼考吸收的影响,计算氟苯尼考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_(eff))。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F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FF低(50μg·mL^(-1))、中(75μg·mL^(-1))、高(100μg·mL^(-1))3个浓度下的Ka(μg·h^(-1)·cm^(-2)值分别为1.48±0.02、1.73±0.14、1.90±0.07,低浓度与中高浓度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渗透系数P_(eff)(×10^(2)cm·h^(-1))分别为84.12±2.40、101.28±4.57、110.64±5.70,3个组别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F跨肠道吸收的Ka与P_(eff)在试验所用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添加高浓度(100μg·mL^(-1))甘氨酰肌氨酸(GlySar)后,P_(eff)(×10^(2)cm·h^(-1))值为97.2±5.30,与未添加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加入PepT1典型底物后,氟苯尼考的吸收显著性下降。结果说明,氟苯尼考的吸收方式不是只有简单扩散,PepT1可能作为主动转运蛋白参与了氟苯尼考的跨肠道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肠道吸收 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 寡肽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