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病区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媛琪 林小田 +2 位作者 余雪松 王昱 姜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82-84,93,共4页
目的了解结核病区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军区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结核病区195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现状调查,分析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 目的了解结核病区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军区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结核病区195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现状调查,分析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核病区医护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得分为(17.93±3.37)分,结核病区医护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细节行为条目得分较低;职业、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经济因素是结核病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结核病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主动意识较强,但较易忽视佩戴的细节行为。职业防护须重视细节行为,加大教育培训、双重监管和经济投入力度,以预防结核病医院感染,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区 医务人员 防护口罩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媛琪 林小田 +1 位作者 施华芳 陈颖虹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9期72-73,共2页
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共48周,治疗前做好检查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HBeAg阴转率为58.6%,HBV-DNA阴转率31.0%,ALT复常率58.6%;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6例,神经和精... 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共48周,治疗前做好检查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HBeAg阴转率为58.6%,HBV-DNA阴转率31.0%,ALT复常率58.6%;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6例,神经和精神症状23例,造血系统异常13例,消化道症状7例,脱发11例。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基本控制,提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罗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兴辉 叶柳凤 林小田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剂量组(14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28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阿昔洛韦组(0.2 mg/kg的阿昔洛韦灌胃)各12只,以正常大鼠12只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灌胃24 h后,取尾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HBs Ag、HBe 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尾静脉取血后处死大鼠,解剖获得肝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取大鼠肝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及TGF-β/Smad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肝组织出现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肝组织局部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四型胶原(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阿昔洛韦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肝组织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改善乙肝大鼠肝组织损伤,抑制其纤维化,保护其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β/Smad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乙型肝炎 纤维连接蛋白 四型胶原 TGF-β/Smad3通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起点干预对南战区部队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媛琪 林小田 +2 位作者 王昱 成芝花 蔡立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新起点健康理念干预对南战区部队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14例南战区部队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新起点健康理念干预对南战区部队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14例南战区部队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新起点健康理念,通过营养干预、水分补充、自然疗法、开设户外健康讲座等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提供优质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膳食。两组均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体质指标评价、医学应对问卷(MC-MQ)测评,并比较随访2、4、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结果干预31 d后,两组干预后的体重指数(BMI)、总淋巴细胞计数(LM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MI、LMP、ALB、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2、4、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起点健康理念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其不良应对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战区部队 肺结核 新起点健康理念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兴辉 叶柳凤 +4 位作者 李土华 刘红梅 俞宏 蔡立莉 林小田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6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合成...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合成人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抗结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各指标测得值、痰菌转阴及病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结核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为72.50%(P<0.05);治疗后FBG、2 h PBG测得值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BG测得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转阴率及病灶的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症状复常时间、肺功能指标复常时间以及抗结核药物用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血糖控制效果,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糖尿病 肺结核 早期规范治疗 痰菌转阴 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