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属性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小丁 窦春宇 +5 位作者 张彩云 刘力 张丽娜 杨敏 杨学云 张树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3-1862,共10页
【目的】土壤肥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了解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历史变化趋势有助于指导农户施肥,以提升耕地肥力,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40年(1980—2020年)发表的文献、土壤志等相关数据,采... 【目的】土壤肥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了解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历史变化趋势有助于指导农户施肥,以提升耕地肥力,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40年(1980—2020年)发表的文献、土壤志等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pH以及容重的变化趋势。【结果】1980—2020年,以10年为1个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个阶段的中值依次为11.0、11.1、13.6和18.5 g/kg,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为0.95 g/kg,与前3个10年相比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58 mg/kg)与第一个10年(53 mg/kg)相比有提高。土壤全磷含量4个10年中值依次为0.70、0.76、0.82和1.03 g/kg,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为21.9 mg/kg,与前3个10年相比显著提高,且最后10年中80%含量数据均超过农学阈值(14 mg/kg)。土壤全钾含量4个10年中值依次为19.3、19.9、18.6和19.6 g/kg,整体变化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11—2020年的中值为212 mg/kg,与前3个10年含量(163、149、158 mg/kg)相比显著提高。土壤pH在最后10年的中值(7.76)与前3个10年(8.10、7.90、8.00)相比显著下降。而土壤容重4个10年中值依次为1.32、1.31、1.32和1.30 g/cm3,整体变化不明显。【结论】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40年来化学肥力中仅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近10~20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前20年显著增加,pH显著下降;土壤容重变化不明显。今后关中地区养分管理和耕作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提升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土壤碱解氮 土壤有效磷 土壤速效钾 土壤pH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青海地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小丁 常乐 冯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7,共12页
青海作为三江源所在地,监测其生态系统变化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采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土壤背景校正NIRv模型,结合3个地面站点的通量观测数据,估算了2000-2019... 青海作为三江源所在地,监测其生态系统变化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采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土壤背景校正NIRv模型,结合3个地面站点的通量观测数据,估算了2000-2019年青海地区的GPP,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背景校正NIRv模型估算的青海地区GPP与地面实测GPP数据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1,P<0.001),相较于MODIS GPP产品,估算的GPP在青海地区更具有适用性。2)2000-2019年青海地区植被GPP多年平均值为140.5 Tg C·yr^(-1),年均GPP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1.25 Tg C·yr^(-1)(P<0.05)。3)青海地区GPP空间分布呈由西向东显著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的GPP值年际变化表现出较大差异。4)整体上,年均气温与GPP变化的相关性高于平均降水量,气象因素对不同植被GPP的影响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土壤背景校正NIRv模型 MODIS 青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分析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纯子 蔺银鼎 林小丁 《农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研究旨在对传统村落现存保护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传统村落保护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以山西省为例,简述了省内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阅读文献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了静态保护及活态保护的模式和其中蕴含的方法。分... 研究旨在对传统村落现存保护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传统村落保护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以山西省为例,简述了省内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阅读文献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了静态保护及活态保护的模式和其中蕴含的方法。分析表明无论是静态保护模式下的整体保护、主要界面保护、原生态式保护,还是活态保护模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扬长避短,认为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不应该单一地使用一种方式,应该将两者结合使用,创造出更多适应不同类型村落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山西省 保护模式 静态保护 活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网络古风音乐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丁 《传媒论坛》 2018年第17期170-171,共2页
网络古风音乐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关注,在年轻人中影响力较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并从媒介文化研究视角(消费主义、积极的受众、互联网群体传播等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古风音乐 媒介文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龙针法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钰棋 陈丽萍 +2 位作者 林小丁 李容 胡小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8期97-100,共4页
盘龙针法是一种针对背部腧穴的特殊针法,主要特点为从上至下、沿脊柱两侧、左右交替取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该文通过梳理盘龙针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宜病证等方面的内容,对盘龙针法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 盘龙针法是一种针对背部腧穴的特殊针法,主要特点为从上至下、沿脊柱两侧、左右交替取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该文通过梳理盘龙针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宜病证等方面的内容,对盘龙针法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该文指出,盘龙针法可用于治疗多系统、多脏腑、多部位的疾病,且疗效显著。但该法尚缺乏统一操作规范,作用机制和发展源流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针法 蟠龙针法 盘龙刺 督脉 夹脊穴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