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林家星 孙语优 易小邑 《职教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69-76,共8页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可以打通现代乡村的“教育·科技·人才”链,推动乡村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平衡乡村技能型...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可以打通现代乡村的“教育·科技·人才”链,推动乡村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平衡乡村技能型人才的供求关系;还可以使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相互支撑,凝聚乡村发展的合力。但是当前在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多重障碍,主要表现在:“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导致二者陷入生存困境;“互利双赢”的协同机制缺失导致二者的协同力不足;“保障性环境”不足导致二者协同发展的社会基础不牢。为进一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的协同发展,需要以“价值整合”为导向优化政策体系,聚合二者协同发展的“向心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联动机制,降低二者协同发展的“摩擦力”;以“协同育人”为旨归构建运行保障平台,增强二者协同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技能乡村 协同发展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论域:现实障碍、内在逻辑与价值干预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嘉 唐湘宁 林家星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各要素的高度融合,使职业教育内部要素结构、活动流程、教育手段与模式等发生系统性变革。当前,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层面,导致职业... 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各要素的高度融合,使职业教育内部要素结构、活动流程、教育手段与模式等发生系统性变革。当前,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层面,导致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认知性障碍、技术性障碍与代价性障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停留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层面,不但降低了技术维度还推高了转型成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质就是技术、制度与素养三个核心要素的逻辑重组,其中数字技术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硬性支撑,制度体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软驱动力,数字素养是职业教育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的工具保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回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价值逻辑原点,并以此作为价值原点与基本尺度,通过对算法模型进行“价值赋魂”来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保护屏障,通过构建高效的防范干预机制以减少算法“失灵”与算法“脱轨”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妇女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家星 尤伟 肖辉 《职教发展研究》 2022年第4期97-105,共9页
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女学对中国妇女教育的启蒙,能人志士对救亡图存路径的探索,以及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社会观念的革新,促使了清末民初妇女职业教育的发轫与发展。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妇女职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经历了一... 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女学对中国妇女教育的启蒙,能人志士对救亡图存路径的探索,以及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社会观念的革新,促使了清末民初妇女职业教育的发轫与发展。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妇女职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化和完善的过程,并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教育目的实现了从“保国保种”到“培养健全人格”的升华;将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格教育作为妇女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方式上重视理论结合实践,推崇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清末民初的妇女职业教育并没有让妇女真正摆脱封建的枷锁,但为当代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民族复兴需要扩大女性职业教育,培养与提升女性的主体意识;职业教育要技术技能与人格教育并行;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适当关注“女性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教育 职业教育 妇女解放 教育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峻 林家星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五年制高职教育具有多重功能定位:培养适应本土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适应性功能定位;通过优化内部衔接机制达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功能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体化培养方案的整合功能定位;有效维护现... 五年制高职教育具有多重功能定位:培养适应本土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适应性功能定位;通过优化内部衔接机制达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功能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体化培养方案的整合功能定位;有效维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定性的潜护功能定位,等等。但是,当前的五年制职业教育发展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遭遇多重现实困境:如何理顺中、高职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彰显度,以及如何消除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资源性障碍等。建议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突围。一是理顺办学体制机制,重塑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独立办学主体资格;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紧密度,建设特色专业群以增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三是采取引培结合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赋能五年制高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教育 功能定位 现实困境 突围策略 结构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荡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建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易嘉悦 李峻 林家星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世界正处于复杂易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卡时代”,行业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技术动荡的背景下,需要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与技术动荡的联动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技术动荡客观上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情境... 世界正处于复杂易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卡时代”,行业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技术动荡的背景下,需要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与技术动荡的联动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技术动荡客观上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情境性与开放性、课程实施具有可数字化与智能性、课程学习具有终身性与交互性等特征,才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现实中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取向上存在工具性与价值性失衡现象,导致职业教育对技术动荡的“单向度适应”;课程体系上存在封闭性,导致职业教育对技术动荡的“被动式适应”;课程内容上存在学科化与浅层化现象,导致职业教育出现“职业漂移”现象。基于此,在技术动荡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必须使职业教育课程实现从“技能训练”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转变,推进以技术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以面向工作世界的技术需要为原点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卡时代 技术动荡 职业教育 课程适应性 职业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