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量定理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远稼 黄致新 +1 位作者 林家帆 班永贵 《物理实验》 2013年第5期25-27,共3页
采用DISLab实验系统进行了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的实验验证,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提出并验证了减小误差的方法,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 动量定理 DISLAB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模拟研究
2
作者 林家帆 郑平卫 +2 位作者 龚学余 邓盛 姜欣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利用GENRAY/CQL3D程序研究了EAST装置双零位形下高场侧和低场侧发射低杂波的电流驱动情况。模拟发现,电子密度较小时,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不如低场侧。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的优势逐渐显现,从高场侧发射的低杂... 利用GENRAY/CQL3D程序研究了EAST装置双零位形下高场侧和低场侧发射低杂波的电流驱动情况。模拟发现,电子密度较小时,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不如低场侧。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的优势逐渐显现,从高场侧发射的低杂波可以将能量沉积在更加靠近等离子体中心的位置。提高环向磁场强度有利于低杂波在高密度条件下传播。增大电子密度时,同比例增大磁平衡位形中的等离子体压强,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效果好于低场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杂波电流驱动 高场侧 低场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新探
3
作者 林家帆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2期9-11,共3页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器物 物质文化 美学理论资源 现代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定美学”:论艾伦·卡尔松自然美学观
4
作者 林家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肯定美学",艾伦·卡尔松成功地将自然美学从艺术美学的束缚中独立出来,为自然美学找到了"客观性"标准和严密的理论逻辑。卡尔松在其前期"科学认知主义"研究阶段中,将审美与科学知识相联系,肯定... 通过"肯定美学",艾伦·卡尔松成功地将自然美学从艺术美学的束缚中独立出来,为自然美学找到了"客观性"标准和严密的理论逻辑。卡尔松在其前期"科学认知主义"研究阶段中,将审美与科学知识相联系,肯定了自然美学的客观性和可能性,并将"肯定美学"作理论化建构。在后期的"功能适用"研究阶段中,卡尔松缓和了"肯定美学"的极端态度,承认有机体的功能缺失会带来部分消极的审美判断,反映了卡尔松对"肯定美学"的调整和补充。通过将个体经验悬置,卡尔松"肯定"了自然的审美价值,推动了整个环境美学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环境美学 肯定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功能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