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综合体分类的停车收费政策预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娇蓉 朱启政 林子旸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1,共8页
为有效评估停车收费政策在不同类型城市综合体中产生的效果差异,基于辐射范围、居民出行距离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三项特征指标,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综合体分成市域型和区域型两类。与区域型综合体相比,市域型综合体辐射范围更广、... 为有效评估停车收费政策在不同类型城市综合体中产生的效果差异,基于辐射范围、居民出行距离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三项特征指标,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综合体分成市域型和区域型两类。与区域型综合体相比,市域型综合体辐射范围更广、所吸引的人群活动出行距离更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具竞争力。构建城市综合体居民行为选择模型,利用RP/SP融合数据标定模型参数,以消除意愿调查产生的偏差。该模型综合考虑停车收费政策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关联性,能有效分析停车收费价格上涨幅度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对市域型和区域型城市综合体居民方式选择行为影响的贡献程度,为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市域型 区域型 停车收费调整 政策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居住区夜间停车供需诱增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娇蓉 林子旸 《城市交通》 2020年第6期28-36,9,共10页
居住区夜间停车困难已成为很多城市的巨大困扰。由于不同类型居住区停车供给对需求的刺激水平不一,增加停车供给带来的效果差异较大。而目前停车配建标准给出的分类指标和方法难以支持停车供需诱增关系定量研究。基于上海市中心城区790... 居住区夜间停车困难已成为很多城市的巨大困扰。由于不同类型居住区停车供给对需求的刺激水平不一,增加停车供给带来的效果差异较大。而目前停车配建标准给出的分类指标和方法难以支持停车供需诱增关系定量研究。基于上海市中心城区790个居住区夜间停车普查和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数据,研究短期内影响居住区停车供需诱增的关键建成环境指标,包括建成年份和户均面积。开展基于居住区建成环境指标的停车需求增长概率分析,得出关键控制指标对停车需求诱增的敏感性。采用车均停车缺口、公共交通可达性、房价、停车位供需诱增率、停车位增容可能性五个指标,建立购车意愿模型,分析指标的显著性。针对不同建成年份的居住区,提出面向精细化停车位供给策略的居住区分类方法和差别化停车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分类 夜间停车 供需诱增关系 建成环境指标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平台的治理模式对消费者共享服务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何昊 张艺茹 林子旸 《现代营销(下)》 2023年第12期38-40,共3页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共享平台的治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平台治理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治理对平台和商户行为的影响,对平台治理模式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探讨不足。鉴于此,本文通过情境模拟实验,探讨并检验平台直管和声誉治...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共享平台的治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平台治理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治理对平台和商户行为的影响,对平台治理模式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探讨不足。鉴于此,本文通过情境模拟实验,探讨并检验平台直管和声誉治理两种不同治理模式对消费者共享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治理模式 平台直管模式 权力距离信念 对服务提供者的信任 对平台的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与世界公交都市的差距及发展建议
4
作者 吴娇蓉 林子旸 《交通与港航》 2017年第2期22-25,共4页
本文通过上海与世界公交都市的硬件设施指标和公交吸引力比较、出行方式结构比较,分析上海公交都市建设与国际公交都市差距,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交都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关注点,包括世界公交都市发展的战略出发点、土地与公交协调的规划引... 本文通过上海与世界公交都市的硬件设施指标和公交吸引力比较、出行方式结构比较,分析上海公交都市建设与国际公交都市差距,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交都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关注点,包括世界公交都市发展的战略出发点、土地与公交协调的规划引导体系、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机制,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上海公交都市建设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都市 差距 顶层设计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大型公交站点共享单车接驳需求预测模型分析
5
作者 林子旸 《交通与运输》 2021年第4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共享单车逐渐成为大型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重要手段,但站点周边需求不一、投放过量的问题也成为管理部门的困扰。目前的需求预测方法存在基础数据不全、无法验证泛化能力等问题,难以支撑精细化的需求预测。基于厦门市长时间、全样... 近年来共享单车逐渐成为大型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重要手段,但站点周边需求不一、投放过量的问题也成为管理部门的困扰。目前的需求预测方法存在基础数据不全、无法验证泛化能力等问题,难以支撑精细化的需求预测。基于厦门市长时间、全样本的共享单车数据,结合详实的人口、建成环境、天气等基础数据,分别对大型公交站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共享单车出行需求建立传统数学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研究大型公交站点的共享单车接驳需求的关键影响指标。并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开通后站点周边流量数据为例,进行模型校核,通过情景假设,对环境优化后的骑行情况作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共享单车 轨道接驳 机器学习模型 大型公交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工厂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文利 林子旸 +1 位作者 王建斌 梅露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6-109,共4页
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抑制性、井壁稳定性、储层保护性能,因而在页岩气钻井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油基钻井液成本相对较高,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对完井油基钻井液进行性能优化,提高其重复利用率。油基钻井液的多次重复使用会... 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抑制性、井壁稳定性、储层保护性能,因而在页岩气钻井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油基钻井液成本相对较高,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对完井油基钻井液进行性能优化,提高其重复利用率。油基钻井液的多次重复使用会出现低密度劣质固相含量偏高、流动性变差、失水增大等问题,同时引起定向钻进托压、电测遇阻等井下复杂情况。为此,针对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关键因素,即流变性控制和固相控制,油基钻井液中微米和亚微米颗粒比例增多导致钻井液流变性、固体颗粒含量难以控制,整体性能较差等问题,开展了油基新老浆的流变性、固相含量、固相粒度分布、重晶石的固相粒度分布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在室内对油基老浆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的关键在于流变性控制和固相控制;②通过油基钻井液性能的优化,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率超过75%,实现了页岩气环保高效的目标;③微米和亚微米颗粒比例增多是影响油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关键因素,会使油基钻井液流变性变差,影响钻速提高。结论认为,形成了适用于页岩气井工厂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标准规范并应用于实践,有效提高了油基钻井液的重复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工厂 油基钻井液 重复利用 利用率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