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滑l_0范数和修正牛顿法的压缩感知重建算法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瑞珍 林婉娟 +1 位作者 李浩 胡绍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4,共7页
基于光滑l0范数最小的压缩感知重建算法——SL0算法,通过引入光滑函数序列去逼近l0范数,从而将l0范数最小的问题转化为光滑函数的最优化问题.针对光滑函数的选取以及求解该函数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滑l0范数和修正牛顿法的重建... 基于光滑l0范数最小的压缩感知重建算法——SL0算法,通过引入光滑函数序列去逼近l0范数,从而将l0范数最小的问题转化为光滑函数的最优化问题.针对光滑函数的选取以及求解该函数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滑l0范数和修正牛顿法的重建算法——NSL0算法.首先采用双曲正切函数序列来逼近l0范数,得到一个新的最优化问题;为了提高该优化问题的计算效率,推导出针对双曲正切函数的修正牛顿方向,并采用修正牛顿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NSL0算法无论在重建效果还是在计算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重建 光滑l0范数 修正牛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鲍圣涌 王华 +2 位作者 阎德文 张少君 林婉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6]、"双固"组、"一通"...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6]、"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共5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12周。①取死大鼠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②取同侧股骨上端,制成脱钙骨切片,应用光镜观察骨小梁的形态结构,借助VIDA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骨小梁的体积(TBV%)、骨小梁的宽度(Tb.Th)和骨小梁的间隙(Tb.Sp)。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IGF-1均增高(P<0.05),双固一通组显著增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经验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显著增高(P<0.05);经验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单位面积内骨小梁的体积及宽度增大(P<0.05),间隙变窄(P<0.05),双固一通组骨小梁的体积及宽度增大显著(P<0.01),间隙变窄显著(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骨小梁的体积和宽度增大(P<0.05),间隙变窄(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能够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IGF-1的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常规取穴针法;②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恢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他常规取穴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双固一通”针刺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鲍圣涌 阎德文 +2 位作者 张少君 林婉娟 陈竞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10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等5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12w。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第3腰椎及左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骨生物力学指标均升高(P<0.05),双固一通组显著升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显著升高(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恢复PMO模型大鼠的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结构,"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他常规取穴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双固一通”针刺法 骨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I3-K/Ak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东风 赖真 +2 位作者 张少君 姚灿坤 林婉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对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I3-K和Akt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电针刺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对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I3-K和Akt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电针刺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3h后再灌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分别于手术前12h、手术前30min、手术后每隔12h针刺百会、大椎穴1min,再通以电针治疗仪予疏密波治疗15min,直到48h后最后一批大鼠被处死;术后分第12、24、48小时三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TUNEL法观察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I3K和Akt表达强度。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电针组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3K和Akt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模型组平均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能刺激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