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的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损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娇娇 蒙庆华 +5 位作者 吴哲锋 常洪娟 倪淳宇 邱邹全 李华荣 黄玉清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目的】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NIR-HSI)在水果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方面具有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旨在利用NIR-HSI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杧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探讨400~10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差异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响应。【方法... 【目的】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NIR-HSI)在水果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方面具有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旨在利用NIR-HSI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杧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探讨400~10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差异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响应。【方法】选择贵妃杧果和台农1号杧果作为研究对象,使用NIR-HSI技术获取杧果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CARS-PLS模型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各波段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性能,计算了建模R^(2)、斜率Slope、截距和RMSE等指标。【结果】得到CARS-PLS模型的性能指标:建模R^(2)为0.8806,斜率为0.8515,截距为12.208,RMSE为0.6366。这些指标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建模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结论】应用NIR-HSI技术对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精度模型奠定了基础。通过NIR-HSI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非破坏性且高效准确的方法,用于水果品质评估和检测。这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近红外(NIR) 高光谱成像(HSI)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无损检测 光谱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j23基因重组抗原诊断牛、羊血吸虫病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娇娇 李浩 +3 位作者 陆珂 石耀军 傅志强 蔡幼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8,共3页
以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 Sj23/pGEX(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pGEX载体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黄、水牛和绵羊血吸虫病。结果对黄、水牛的阳性符合率为94 0%(79/84)和85 5%(53/62),阴性符合率为82 7%(81/98)和95 1%(77/8... 以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 Sj23/pGEX(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pGEX载体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黄、水牛和绵羊血吸虫病。结果对黄、水牛的阳性符合率为94 0%(79/84)和85 5%(53/62),阴性符合率为82 7%(81/98)和95 1%(77/81),对绵羊的阳性符合率为86 04%(111/129),阴性符合率为100%(91/91)。以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及虫卵抗原(SEA)作为诊断抗原获得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对锥虫感染绵羊血清不出现交叉反应。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制备比虫体抗原制备简便、价廉,同时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应用有利于诊断技术的标准化,以基因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诊断抗原具有良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Sj23基因重组抗原 诊断 血吸虫病 阳性符合率 阴性符合率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新型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杀虫效果与虫体的消亡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磊 汪勇沛 +3 位作者 平宪卿 朱传刚 林娇娇 冉多良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杀虫效果 吡喹酮 注射剂 小鼠 消亡 虫体 体内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书包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价值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娇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39,共3页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电子书包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学习和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教师需要着力提高自身对电子书包的运用能力和自觉意识,积极发挥电子书包在培养学生自...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电子书包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学习和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教师需要着力提高自身对电子书包的运用能力和自觉意识,积极发挥电子书包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科学问题意识、分析归纳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中的独特效用,从而有效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书包 中学生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玮雯 李拾林 +4 位作者 吕国荣 陈晓阳 李靖云 林娇娇 曾雅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193例,统计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病理结果、穿刺方式及切割次数的关系。结果1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193例,统计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病理结果、穿刺方式及切割次数的关系。结果193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42例(21.8%)。其中气胸14例(7.3%),咯血14例(7.3%),胸膜反应12例(6.2%),穿刺部位疼痛5例(2.6%)。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大小会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穿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藻胆蛋白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能量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尚孟慧 臧晓南 +3 位作者 林娇娇 李瑞 毕莹 徐晓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了探究藻胆蛋白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规律,验证重组藻胆蛋白是否可以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本研究分别提取了重组藻红蛋白、重组藻蓝蛋白以及菠菜和韭菜的类囊体进行混合孵育,然后进行了全波长吸收光谱以及... 为了探究藻胆蛋白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规律,验证重组藻胆蛋白是否可以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本研究分别提取了重组藻红蛋白、重组藻蓝蛋白以及菠菜和韭菜的类囊体进行混合孵育,然后进行了全波长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混合孵育时间为10~20 min有利于重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结合并进行光能传递,最适混合孵育时间随重组藻胆蛋白和类囊体的种类不同而稍有不同;重组藻红蛋白不能与菠菜或韭菜的类囊体膜直接发生光能传递,但是当体系中添加重组藻蓝蛋白的时候就可以;重组藻蓝蛋白可以与类囊体中的叶绿素a直接进行光能传递,使得叶绿素a的荧光发射峰值显著提升,当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比例是1∶2时,光能传递效率较高。本研究为藻胆蛋白在构建新型光合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红蛋白 藻蓝蛋白 重组表达 类囊体膜 光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相关细胞因子CXCL13在AE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星璇 林娇娇 +3 位作者 李年珍 岳雅丽 杜新 贾俊青(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相关细胞因子CXCL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例因细菌感染诱发AECOPD的患者为AECOPD组,并选取同期24例急... 目的:分析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相关细胞因子CXCL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ECOPD)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例因细菌感染诱发AECOPD的患者为AECOPD组,并选取同期24例急性细菌性肺炎患者为单纯感染组。采用支气管镜采集两组患者BALF,ELISA测定BALF中CXCL13、IL-8、IL-6及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XCL13、IL-8、IL-6及TNF-α水平,并分析CXCL13与IL-8、IL-6及TNF-α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CXCL13(P=0.016)、IL-8(P=0.082)、IL-6(P=0.008)、TNF-α(P=0.201)水平均高于单纯感染组。AECOPD组CXCL13与IL-8(r=-0.925,P<0.001)、TNF-α(r=-0.886,P<0.001)、IL-6(r=-0.525,P=0.054)呈负相关,但与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感染组CXCL13与IL-8(r=-0.789,P<0.001)、TNF-α(r=-0.480,P=0.018)、IL-6(r=-0.289,P=0.171)呈负相关,但与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急性细菌性肺炎患者相比,AECOPD患者iBALT面积显著增加,有利于启动机体抗感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CXCL13 COPD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在COP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星璇 林娇娇 贾俊青(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42-2046,F0004,共6页
免疫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与COPD异常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目前COPD中iBALT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BALT发生机制、标志物... 免疫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iBALT)与COPD异常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目前COPD中iBALT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BALT发生机制、标志物及其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可为COPD免疫炎症反应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性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标志物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