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景生态学中的监测时空尺度及其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肖荣波 叶梓轩 +6 位作者 岑渝华 林声伟 胡珂 翁雷霆 饶欣 黄飞 王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159-9172,共14页
精确的声音采集与监测是声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但目前声景生态学中的监测时空尺度选择尚不明晰。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2011年至2023年收录的86篇研究文献为对象,梳理与总结了声景生态学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及其尺度选择。在... 精确的声音采集与监测是声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但目前声景生态学中的监测时空尺度选择尚不明晰。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2011年至2023年收录的86篇研究文献为对象,梳理与总结了声景生态学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及其尺度选择。在空间尺度上,分区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空间布点方法,常见的录音设备的最小间距为200m,常见的录音设备的平均离地高度为1.5m,较低的设备高度适用于探寻近地面灌丛昆虫群落声景,较高的设备高度适用于记录树冠层的动物声学活动。时间尺度可分为连续与间隔式采样,其中,连续采样适合收集短期和精细化时间尺度的音频数据,触发式连续采样适用于收集特定鸣声物种的声音信息;间隔采样适合捕捉长期的声学模式变化,其中每10min或15min采样1min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方式,分别占12.3%和7.4%。不同声景生态学研究目标的监测时空尺度选择差异较大,其中声景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多使用间隔式采样和网格布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多使用间隔式采样和样线布点法,生物多样性及其声学特征评估多使用连续式采样和随机布点法,而分区布点法普遍应用于各类研究目标中。目前声景生态学面临空间尺度与生态等级结构的依赖性问题、时间尺度转换及其转换精度问题、时空尺度的合理选择问题,建议未来研究需聚焦于构建立体式声景监测空间网络、开展声景生态多尺度模拟、强化声景尺度选择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生态学 声景监测 时空尺度 尺度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声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岑渝华 王鹏 +7 位作者 黄飞 钟俊宏 叶梓轩 林声伟 胡珂 翁雷霆 胡志文 肖荣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40-6553,共14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和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掌握其声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声景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的声景研究多聚焦于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植被区域的声景特征及其差异分析。然而...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和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掌握其声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声景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的声景研究多聚焦于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植被区域的声景特征及其差异分析。然而,城市绿地内部存在的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其呈现出不同于自然植被的声景时空特征,对于城市强干扰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声景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还比较薄弱。选取广州白云山景区次生林、人工林和疏林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开展了为期28d的声景监测,基于6种声景指数和声景功率揭示绿地声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冗余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对于声景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声学复杂度指数(ACI)的变化规律显著反映了鸟类的黎明(6:00—8:00)合唱现象,声学信号强度从人工林、次生林到疏林草地依次降低,表明适当的人为干扰提高了鸟类发声强度,过度的人为干扰限制鸟类发声;归一化差异声景指数(NDSI)显示了次生林和人工林的白天声景以生物声为主,疏林草地是人工声占主导地位;不同绿地的主导发声频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次生林以中频生物声(4—8kHz)为主,主要受海拔(ALT)、灌木丰富度(SR)和树高多样性(THD)的正向影响;人工林多为低频生物声(2—4kHz)和高频生物声(8—11kHz)声音,其声景功率与坡度(SLO)正相关,与到硬化小道距离(DHP)负相关;疏林草地人工声(1—2kHz)较多,到硬化干道距离(DHMR)、到硬化小道距离(DHP)和非硬化小道距离(DNHP)均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研究揭示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声景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绿地健康声景设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城市绿地 时空特征 植被类型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丝绸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洁 梁大刚 林声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共4页
加强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丝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文章通过介绍浙江丝绸文化的起源、特色,并结合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打造丝绸品牌、融合旅游元素和强化人才... 加强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丝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文章通过介绍浙江丝绸文化的起源、特色,并结合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打造丝绸品牌、融合旅游元素和强化人才培育等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来提升浙江丝绸产业效益、激活旅游产品活力,为浙江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文化 丝绸品牌 旅游 发展路径 融合发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解读:家居服行业标准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声伟 王新星 林泽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158,共3页
家居服是服装的重要类别之一,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文章分析了T/ZZB 0483—2018《丝绸家居服》、FZ/T 81001—2016《睡衣套》、FZ/T 73017—2014《针织家居服》和FZ/T 73022—2019《针织保暖内衣》4个家居服适用行业标准之... 家居服是服装的重要类别之一,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文章分析了T/ZZB 0483—2018《丝绸家居服》、FZ/T 81001—2016《睡衣套》、FZ/T 73017—2014《针织家居服》和FZ/T 73022—2019《针织保暖内衣》4个家居服适用行业标准之间的异同,并从产品适用范围、要求内容和检验方法三方面对“家居服”标准进行解读。通过解读,以期帮助家居服行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标准,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选用、应用相应的标准,进而促进家居服产品的质量提升和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纺标 行业标准 丝绸 家居服 测试方法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膳食纤维结构、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任恒 林声伟 +7 位作者 丑义宣 冉红梅 金雨 刘学龙 崔耀明 王朋 王金荣 乔汉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74-481,共8页
天然植物源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含量丰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生理功能,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作为DF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关系到DF的品质。天然植物源DF由于SDF含量少且物性差等问题,导致DF未能充分利用,限制... 天然植物源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含量丰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生理功能,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作为DF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关系到DF的品质。天然植物源DF由于SDF含量少且物性差等问题,导致DF未能充分利用,限制了DF相关的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加工技术处理DF提高SDF含量,改善DF理化、结构特性。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现代食品加工手段,可通过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方式改变物料的结构、提高原料中DF含量,促进活性成分的溶出等,是提升产品加工特性和功能特性的有效方法,在DF的加工制备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超声波技术提高DF中SDF含量,并对超声波技术对DF的结构特性以及水合特性、吸附特性和黏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重点介绍。最后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DF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超声波 结构 理化特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