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志斌 李亚豪 +2 位作者 林培忠 张勃阳 杨大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隧道 损伤-渗流耦合 突水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义伊洛河盆地东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林 马丹丹 +1 位作者 吕灯 林培忠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9期195-200,共6页
巩义伊洛河盆地东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调查范围包括巩义市城区及外围城市规划区,面积319.66 km^(2)。此次研究查明了巩义伊洛河盆地东部的地热田类型、分布范围、地热资源埋藏特征、地热资源储量,评价了其开采利用价值。研究可为城市建... 巩义伊洛河盆地东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调查范围包括巩义市城区及外围城市规划区,面积319.66 km^(2)。此次研究查明了巩义伊洛河盆地东部的地热田类型、分布范围、地热资源埋藏特征、地热资源储量,评价了其开采利用价值。研究可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河盆地东部 岩溶热储地热资源 开采利用价值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城市历史空间解析及其当代启示
3
作者 陈柯杭 沈溢 +1 位作者 林培忠 刘欣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9期148-150,共3页
文章在梳理福州城市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通过类型学的方法提取福州古城空间秩序要素,逐类分析各要素的演变与发展,探究福州“语境”下的古城空间秩序的传承、发展方式,为福州古城保护、延续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福州 历史空间 类型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