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善海 黄思良 +3 位作者 覃丽萍 付岗 岑贞陆 谢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184,共4页
2009年2--3月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进行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10种,主要病原为Cordanamusae,分布广,检出率为56.77%~92.19%;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Deightoniella torulosa为次,... 2009年2--3月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进行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10种,主要病原为Cordanamusae,分布广,检出率为56.77%~92.19%;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Deightoniella torulosa为次,两种病原菌均主要集中在南宁地区,检出率分别为32.34%和22.61%;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检出率为78.13-92.19%;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2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病原菌 调查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善海 黄思良 潘洁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杧果 炭疽病 栽培面积 热带水果 年产量 香蕉 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善海 黄诚华 王伯辉 《中国糖料》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综述了甘蔗赤腐病的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对甘蔗赤腐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抗病育种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0
4
作者 覃振强 邓展云 +4 位作者 黄冬发 黄伟华 韦金菊 颜梅新 林善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2-74,共3页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68%和74.95%,明显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说明20%康宽悬浮剂和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毅杰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志 王泽平 李文教 韦开军 陆文娟 林善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海发生最严重,枯心率分别达到38.55%和37.66%。黑穗病发生率为0.00%~24.89%,所有调查品种宿根蔗黑穗病发生均较新植蔗严重。ROC22对黑穗病的抗性最差,表现为中感;桂柳2号次之,宿根蔗发病率为7.45%,鉴定为抗病,其余9个品种均为高抗。目前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较轻,花叶病发生率为0.39%~7.73%。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2号对花叶病表现为中抗,其余8个品种均为抗病。南宁和北海蔗区螟虫发生较为严重,甘蔗生长前期对螟虫抗性的田间评价体系有待建立。ROC22对黑穗病抗性最差,其余品种较好。广西蔗区花叶病发生较轻。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准确评价有待多年多点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枯心苗 黑穗病 花叶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区试品种生长前期对螟虫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毅杰 段维兴 +4 位作者 王泽平 黄诚华 潘雪红 魏吉利 林善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8-593,共6页
【目的】明确广西各区试点的甘蔗螟虫为害情况及品种抗性,为品种合理布局和螟虫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在甘蔗生长前期对广西6个区试点的螟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发生程度,利用枯心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 【目的】明确广西各区试点的甘蔗螟虫为害情况及品种抗性,为品种合理布局和螟虫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在甘蔗生长前期对广西6个区试点的螟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发生程度,利用枯心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综合评价。【结果】各区试点螟害枯心率0~30.60%,枯心指数0~100.00,南宁试点的螟害发生率最高。参试品种中,未发现抗螟虫品种,中感(MS)品种6个,占50%;感虫(S)品种4个,占33%;高感(HS)品种2个,占17%。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结论】螟虫在不同区试点的发生程度差别明显,参试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抗性差异,且新植蔗的螟害发生情况较宿根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螟虫 抗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宇驰 王维赞 +11 位作者 张荣华 唐仕云 林善海 梁强 段维兴 李翔 陆国盈 韩世健 黄有总 杨业彬 黄燕妮 王伦旺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苗情 品种结构 种植面积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梁强 梁宏卫 +8 位作者 胡水凤 韦淙凯 欧阳静 韦海勇 刘晓燕 李毅杰 林善海 李杨瑞 宋修鹏 《甘蔗糖业》 2023年第5期42-51,共10页
甘蔗秸秆包括原料蔗收获之后剩下的枯叶、绿叶及蔗梢,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后期蔗田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秸秆野外焚烧进行了严格管控。在新环保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对蔗田中残留蔗叶进行无害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 甘蔗秸秆包括原料蔗收获之后剩下的枯叶、绿叶及蔗梢,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后期蔗田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秸秆野外焚烧进行了严格管控。在新环保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对蔗田中残留蔗叶进行无害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是实现甘蔗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据此,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宜我国国情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其中包括低秸秆残留良种、原位粉碎腐熟发酵还田、青储饲料、燃料以及锅炉灰分肥料生产等技术模式,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的蔗糖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秸秆 新品种 腐熟 灰分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和来宾蔗区黑穗病的发生及甘蔗品种抗性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罗霆 段维兴 +4 位作者 唐仕云 黄有总 李毅杰 王泽平 林善海 《中国糖料》 2017年第2期39-41,44,共4页
为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6年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9个主栽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4.41%,... 为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6年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9个主栽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4.41%,宿根蔗发病率≤24.58%,宿根蔗感病较新植蔗严重。柳城05-136在柳州市柳江县发生最严重,其次为柳州市融安县的台优品种。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ROC16、桂糖40号、粤糖00-236和粤糖93-159表现为高抗,桂柳二号表现为抗,ROC22和桂糖21号表现为中抗,柳城05-136和台优表现为中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黑穗病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黑穗病 区域性 聚类分析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红点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丽萍 黄思良 +5 位作者 喻丽华 林长河 胡春锦 林善海 岑贞陆 谢玲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杧果红点病是近年在海南杧果上发现的新病害,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3-37℃,适宜温度25-31℃;孢子产生温度16-37℃,最适温度34℃。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 杧果红点病是近年在海南杧果上发现的新病害,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3-37℃,适宜温度25-31℃;孢子产生温度16-37℃,最适温度34℃。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广,均为3.0-11.0,适宜pH值分别为4.0-8.0、4.0-7.0和5.0-9.0。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蔗糖、菊糖为碳源菌丝生长良好;以菊糖为碳源最适产孢。供试氮源中,以硝酸钙、硝酸钾为氮源菌丝生长良好;以甘氨酸为氮源产孢量最大。营养及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产孢有明显影响,在PSA、PSA+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在PSA+酵母膏培养基上产孢量大;光照可促进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红点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双高”基地种植的优良甘蔗新品种桂糖50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泽平 刘璐 +8 位作者 蒋洪涛 李毅杰 段维兴 林善海 徐林 梁强 邓展云 张革民 刘海斌 《中国糖料》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桂糖50号(原名:桂糖03-308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过13年的试验研究选育的甘蔗新品种。2014—2015年广西甘蔗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50号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产蔗量与对照ROC22比减0.63%基本持平,蔗糖分比对照高0.74个... 桂糖50号(原名:桂糖03-308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过13年的试验研究选育的甘蔗新品种。2014—2015年广西甘蔗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50号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产蔗量与对照ROC22比减0.63%基本持平,蔗糖分比对照高0.74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4.73%。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早熟高糖、易脱叶以及抗逆性强等优良种性,增糖效果明显,在甘蔗"双高"基地即中等以上水肥条件下种植更能发挥其稳产高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桂糖50号 双高基地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碳、氮源的统计学分析
12
作者 杜瑞卿 林善海 +3 位作者 黄思良 张征田 覃丽萍 黎起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了解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不同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影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该文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分析结果显示,碳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生长和产... 为了解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不同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影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该文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分析结果显示,碳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生长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乳糖是供试3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在不同碳源中供试3菌株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氮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对菌落直径无显著影响,其中L-半胱氨酸与L-苯丙氨酸是供试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宜氮源。同时,各菌株对碳源和氮源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因此,对于适宜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和氮源的选取,多菌株主要考虑其共性碳源和氮源,单菌株则应考虑菌株的各自特性碳源和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脐蠕孢 碳源 氮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麦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隐蔽型(D3G)毒素累积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靳梦曈 王建华 +3 位作者 林善海 赵勇 孙文烁 武爱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32-136,141,共6页
为了研究麦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的累积情况,将禾谷镰刀菌菌株F-1和5035分别人工接种至经高温灭菌、8 k Gy和15 k Gy辐照的麦粒中25℃培养7、14、21、28、35 d后,通过LC-MS/MS方法... 为了研究麦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的累积情况,将禾谷镰刀菌菌株F-1和5035分别人工接种至经高温灭菌、8 k Gy和15 k Gy辐照的麦粒中25℃培养7、14、21、28、35 d后,通过LC-MS/MS方法测定DON和D3G毒素在麦粒中的含量。不同处理的麦粒中DON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禾谷镰刀菌接种灭菌麦粒及15 k Gy辐照麦粒均未检出D3G毒素;禾谷镰刀菌接种8 k Gy辐照小麦籽粒后检测到隐蔽型毒素D3G,培养7 d时D3G最高且其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本文使用指数模型拟合25℃下F-1与5035接种麦粒(8 k Gy辐照)中D3G/DON的比值与时间关系的R2分别为0.97、0.93,R2均在0.9以上,说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本实验条件下时间与D3G/DON的比值的变化,为进一步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禾谷镰刀菌 DON D3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甘蔗新害虫——甘蔗瘤瘿螨
14
作者 郭志强 杨宪 +3 位作者 黄立飞 黄诚华 林善海 王国全 《中国糖料》 2012年第4期50-51,共2页
调查介绍了甘蔗一种新害螨——甘蔗瘤瘿螨(Aceria sacchari Wang,1964)的形态、危害特征、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甘蔗瘤瘿螨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砍收后甘蔗重量及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梁宏卫 卢海发 +4 位作者 韦素 石浩丁 杨幼 叶林高 林善海 《中国糖料》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甘蔗砍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泡水6 h、24 h和48 h与不泡水相对应处理时长相比,其重量增幅为1.27%~1.70%(平均1.50%)、1.13%~1.45%(平均1.32%)和1.20%~1.88%(平均1.62%),砍收后48 h内的蔗茎受水分胁迫表现出吸水-释放-再吸水的过程,而蔗糖分、锤度和简纯度均随着泡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泡水6 h的蔗糖分下降0.19~0.20个百分点(平均0.20个百分点),24 h降幅为0.08~0.71个百分点(平均0.34个百分点),48 h降幅0.31~0.84个百分点(平均0.51个百分点);泡水6 h、24 h和48 h简纯度平均分别下降1.98、2.01、2.58个百分点。未泡水而自然堆放48 h的蔗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之相反,蔗茎重量逐渐下降,蔗糖分和锤度先小幅下降,然后大幅增加;简纯度先增加,然后下降,再上升。与避雨免晒自然存放的甘蔗相比,砍收后受浸水胁迫的甘蔗重量更重,蔗糖分更低,品质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自然堆放 蔗茎重量 糖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