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哲郎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向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27,共5页
日本学者诹访哲郎先生的《从创世神话看纳西族的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诹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而需要深入探讨的“假说”:即“现代纳西族是由土著农耕民与南下的游牧民融合而成”的,诹文... 日本学者诹访哲郎先生的《从创世神话看纳西族的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诹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而需要深入探讨的“假说”:即“现代纳西族是由土著农耕民与南下的游牧民融合而成”的,诹文从纳西族创世神话入手进行探索,颇有一些独到之见。但这一纳西族族源新说至少有三疑,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族源 创世神话 石棺葬 游牧民 新说 东巴经 羌族 古羌人 摩梭人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经》与纳西族古代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向萧 《思想战线》 1981年第3期65-69,共5页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经 象形文字 古代文化 文字起源 纳西语 纳西族 纳西象形文 家庭形态 天神 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巴文是什么文字”的再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向萧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83-89,共7页
对于东巴文是不是文字、是什么文字 ,有十六种不同解说。本文通过对两段东巴文、经文、各种异文的比较研究 ,发现东巴文的发展轨迹 ,提出东巴文是独立形成自成体系的 ,从图画和口诵东巴经典脱胎而出的 ,原始文字形态与成熟文字形态长期... 对于东巴文是不是文字、是什么文字 ,有十六种不同解说。本文通过对两段东巴文、经文、各种异文的比较研究 ,发现东巴文的发展轨迹 ,提出东巴文是独立形成自成体系的 ,从图画和口诵东巴经典脱胎而出的 ,原始文字形态与成熟文字形态长期混沌不分的 ,是能够解开图画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之谜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文字 经文 图画 成熟文学 纳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族源新说再质疑——与诹访哲郎先生进一步商榷
4
作者 林向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X期25-30,共6页
拙作《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哲郎先生商榷》(以下简称《三疑》),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刊发后,仅相隔两期,即读到诹访先生大作《再论纳西族的成立过程——答和发源先生及林向萧先生》(以下简称《再论》),不胜欣慰... 拙作《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哲郎先生商榷》(以下简称《三疑》),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刊发后,仅相隔两期,即读到诹访先生大作《再论纳西族的成立过程——答和发源先生及林向萧先生》(以下简称《再论》),不胜欣慰。我和诹访先生一样,“切望今后能更进一步加强交流”,把这一探讨继续下去,以求对纳西族族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对于我所提出的三疑,《再论》认为,“古代羌族不是纯一的游牧民性”,是“客观地观察了古代的羌族是农牧文化并存的这一事实。对神话也采取了重要的实证分析法”。然而却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族源 纳西语 游牧民 父系 母系 再质疑 藏缅语族 新说 羌族 东巴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纳西族文学
5
作者 林向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3,共3页
面向新世纪的纳西族文学林向萧二十世纪的纳西族文学,如果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应该一分为三:1918年以前,属于“民间传统大调的产生、作家文学的兴起和繁荣时期”;1919——1948年,属于“新文学兴起时期”;19... 面向新世纪的纳西族文学林向萧二十世纪的纳西族文学,如果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应该一分为三:1918年以前,属于“民间传统大调的产生、作家文学的兴起和繁荣时期”;1919——1948年,属于“新文学兴起时期”;1949—,属于“社会主义文学时期”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民间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面向新世纪 作家文学 新文学家 东巴文 传统文学 云南省 汉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