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振动理论的灌浆拉索索力计算方法
1
作者 夏樟华 陈启煌 +1 位作者 林友勤 郑学善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4,共12页
灌浆拉索的索力计算需要考虑灌浆的附加质量及对拉索的振动影响,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因此在灌浆拉索索力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灌浆拉索索力理论计算方法。将灌浆拉索视为带有均布附加弹性质量的两端铰接轴向受拉梁,根据弹性分布... 灌浆拉索的索力计算需要考虑灌浆的附加质量及对拉索的振动影响,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因此在灌浆拉索索力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灌浆拉索索力理论计算方法。将灌浆拉索视为带有均布附加弹性质量的两端铰接轴向受拉梁,根据弹性分布质量与拉索振动方向的2种不同情况分别建立拉索的振动微分方程。对试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了采用索长、灌浆率、附加质量线密度、长细比、砂浆抗弯刚度等参数求解附加质量自振频率的计算表达式,并结合附加质量、裸索、灌浆拉索实测和计算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灌浆拉索索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得到的计算拉索索力最大误差为5.4%,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于灌浆拉索的索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拉索 弹性附加质量 灌浆率 轴拉梁 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友勤 郑学善 +1 位作者 余印根 王志俸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3年第4期370-376,共7页
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中不仅需要拉索发生损伤时自身索力的变化,还需要考虑拉索发生损伤引起的其他拉索索力变化,以单索索力变化为指标的方法难以适应斜拉桥的拉索损伤识别。以不同损伤下全桥索力变化率作为输入向量,拉索损伤位置和损伤... 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中不仅需要拉索发生损伤时自身索力的变化,还需要考虑拉索发生损伤引起的其他拉索索力变化,以单索索力变化为指标的方法难以适应斜拉桥的拉索损伤识别。以不同损伤下全桥索力变化率作为输入向量,拉索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工况为输出向量,建立了较为精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斜拉桥模型在发生单根和2根拉索损伤工况时进行损伤识别,并随机选取不同损伤工况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拉索损伤识别误差在6.0%以内。结果表明:以拉索索力变化率为指标,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斜拉桥拉索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为桥梁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拉索 神经网络 索力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单位线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友勤 朱振洋 +2 位作者 李玉玲 郭元 王慧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1,39,共8页
洪水预报对于流域和城市地区的防洪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在流域方面,洪水预报方法发展较为成熟,城市地区的应用尚处研究探索阶段。实际工作中,大洪水期间高精度水文水动力模型不同程度的受到电力、时效性、传输条件等制约,而单位线方法简... 洪水预报对于流域和城市地区的防洪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在流域方面,洪水预报方法发展较为成熟,城市地区的应用尚处研究探索阶段。实际工作中,大洪水期间高精度水文水动力模型不同程度的受到电力、时效性、传输条件等制约,而单位线方法简洁高效,受限因素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情况,研究引入了改进的综合单位线法,评估其在流域和城市洪水预报中的实践效果。首先,基于Snyder综合单位线法计算福建省穆阳溪流域洪水过程,与新安江模型结果和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在Snyder综合单位线的基础上考虑下垫面不透水性、坡度等,建立城市综合单位线,将其应用于在郑州城区的洪水过程线计算,并比较了该方法与主流SWMM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单位线法在所选流域计算洪水与实测、水文模型结果接近,预报合格率为91.7%,且无峰现时差;城市区域计算结果与SWMM模型结果相比,大部分场次洪水的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72.7%的场次洪水确定性系数在0.9以上。通过实例应用表明,相较于水文、水动力模型法,综合单位线法计算的洪水部分涨落过程优于模型结果,更符合实际过程,并且计算简洁,所需参数少,实施推广性强。进一步验证了综合单位线法在洪水预报中的优越性,为洪水过程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单位线 城市综合单位线 城市洪涝 流域洪水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钢板梁桥的动力监测
4
作者 林友勤 任伟新 《世界桥梁》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桥梁结构评估中已存在一些不同的监测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是基于结构的静力或动力行为的变化。由于动力特性参数基本上不因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用动力特性进行结构评估较使用静力特性具有许多优越性。在使用动力特性时,试验证明仅... 在桥梁结构评估中已存在一些不同的监测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是基于结构的静力或动力行为的变化。由于动力特性参数基本上不因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用动力特性进行结构评估较使用静力特性具有许多优越性。在使用动力特性时,试验证明仅使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是不够的,而利用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导出量更会产生结构识别的诊断参数,模态柔度法即是其中的一种。对模态柔度法进行了修正,使之能适用于环境振动的条件。一座公路钢板梁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修正的模态柔度法可以清晰反映桥梁结构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梁 动力特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北川河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宗周红 Bijaya Jaishi +1 位作者 林友勤 任伟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6,共8页
对西宁北川河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该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净跨90m,桥面净宽21.6m。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场环境脉动实验概况,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 对西宁北川河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该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净跨90m,桥面净宽21.6m。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场环境脉动实验概况,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参数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修正,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结果具有相当好的吻合程度。参数分析表明:不同规范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此类测试和分析可以提供结构健康监测的基准模型,服务于结构状态评估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模态分析 环境振动 系统识别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底盘层间隔震模型试验与平–扭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应雄 陆剑峰 +1 位作者 赵欣 林友勤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5,共8页
大底盘结构在竖向刚度突变处震害严重,采用层间隔震体系能有效解决底盘和塔楼间刚度及质量突变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但相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缺乏,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平扭耦合效应研究未见... 大底盘结构在竖向刚度突变处震害严重,采用层间隔震体系能有效解决底盘和塔楼间刚度及质量突变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但相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缺乏,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平扭耦合效应研究未见报道。因此为了指导工程抗震设计,研究了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平–扭耦合效应。首先,建立一个位于8度设防区具有典型工程应用意义且塔楼偏置的大底盘结构(单塔楼),其底盘为2层,塔楼为6层,塔楼与底盘的平面面积比为1∶2.4,塔楼高宽比为1∶3,符合大底盘结构的受力特征和条件;接着,对其进行简化和缩尺并制作模型;最后,进行了双向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对比。试验得到了模型各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位移。结果表明: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塔楼各层加速度和层间位移减震效果均显著,在0.60g作用下,减震率(Y向)分别为83.13%和81.18%以上;底盘加速度响应不减少反而增加,减震率(Y向)处于–12.69%~–24.07%;底盘层间位移减震率(Y向)在15.53%~17.15%,减震效果差;进一步分析得,模型在0.60g作用下塔楼仍处于弹性,而底盘在0.40g作用下就进入了弹塑性,且底盘第2层位移明显大于第1层。基于振动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结构的平–扭耦合效应。结果表明,与抗震模型相比,层间隔震底盘扭转角减少2/3,隔震层扭转响应较大但不向塔楼传递,塔楼层间扭转角趋于零,塔楼与底盘的扭转耦联效应不明显,从而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单塔楼建筑采用层间隔震形式时,可有效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结构 塔楼偏置 层间隔震 振动台试验 平–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连续箱梁刚构桥相对小波熵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夏樟华 林友勤 +1 位作者 张景杭 宗周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7-214,共8页
以一座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的长期测试数据,研究环境温度对相对箱梁桥小波熵指标S_(WT)的影响规律。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相对小波熵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 以一座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的长期测试数据,研究环境温度对相对箱梁桥小波熵指标S_(WT)的影响规律。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相对小波熵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箱梁桥各截面的实测相对小波熵指标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最后,基于逐步最优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对小波熵指标与温度时、空间分布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相对小波熵指标的温度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通过温度修正可以有效地剔除环境温度变化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相对小波熵指标的影响,使其有效地应用于桥梁的损伤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 环境温度 相对小波熵指标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温度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混凝土梁水化热温度场仿真分析
8
作者 林友勤 呼明亮 《市政技术》 2019年第3期76-80,共5页
笔者以厦门医学院屋顶层超大跨径超高混凝土梁浇筑施工为例,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梁的3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其浇筑64 h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温度-时间曲线,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较... 笔者以厦门医学院屋顶层超大跨径超高混凝土梁浇筑施工为例,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梁的3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其浇筑64 h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温度-时间曲线,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大体积混凝土实际的温度场。同时对环境温度参与对流和不同形状散热面对浇筑梁体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径超高梁 大体积混凝土 水化热 有限元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区间反演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方圣恩 张秋虎 林友勤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6-802,共7页
实际结构或构件的几何与材料参数总包含不确定性,在对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精确分析时,有时需要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区间参数识别的反演方法,即基于泰勒级数展开式分别建立参数与响应的区间中值、区间半径的对应函... 实际结构或构件的几何与材料参数总包含不确定性,在对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精确分析时,有时需要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区间参数识别的反演方法,即基于泰勒级数展开式分别建立参数与响应的区间中值、区间半径的对应函数关系,并通过构建两个反演问题来分步识别参数区间中值和半径,以避免区间扩张现象和简化优化反演过程。通过数值质-弹系统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基于一组钢板的动测数据,识别了钢板的几何及材料特性参数的区间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区间反演精度,能有效地避免区间扩张现象,可以用于实际工程区间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反演 区间参数识别 泰勒级数展开 区间扩张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凡 林凯荣 +2 位作者 林娴 何艳虎 林友勤 《中国水利》 2016年第9期18-21,7,共5页
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 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3年,8个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15个省份均为水资源高开发利用地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协调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拉索索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昀明 夏樟华 +1 位作者 林友勤 张凡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为研究索长、边界条件和附加质量等对灌浆拉索索力计算的影响规律,以灌浆吊杆和体外索等为工程背景,采用?15.2高强度钢绞线模拟拉索,开展24个裸索、24个外套PVC管拉索以及24个灌浆拉索模型的索力试验,并推导带均布附加质量的拉索索力计... 为研究索长、边界条件和附加质量等对灌浆拉索索力计算的影响规律,以灌浆吊杆和体外索等为工程背景,采用?15.2高强度钢绞线模拟拉索,开展24个裸索、24个外套PVC管拉索以及24个灌浆拉索模型的索力试验,并推导带均布附加质量的拉索索力计算公式;分析边界条件、灌浆附加质量以及拉索长度等参数对索力的影响规律,比较计算公式的误差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拉索索力计算中,边界条件可以假定为铰接,需要考虑外套套管和灌浆等附加质量的影响;灌浆拉索索力计算误差大都在15.0%以内且随附加质量线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灌浆拉索索力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拉索 附加质量 轴拉梁 索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参数灵敏度分析的随机响应面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圣恩 张秋虎 +1 位作者 林友勤 张笑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5期361-366,共6页
动力学和控制系统中往往包含有不确定性参数,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响应面的不确定性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以量化参数不确定性对响应变异性的影响.文中首先利用随机响应面建立不确定性参数和响应之间的表达式,然后通过求偏导方式推导参... 动力学和控制系统中往往包含有不确定性参数,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响应面的不确定性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以量化参数不确定性对响应变异性的影响.文中首先利用随机响应面建立不确定性参数和响应之间的表达式,然后通过求偏导方式推导参数的灵敏度系数,该系数综合反映了参数均值和标准差的影响.最后通过一根包含几何、材料不确定参数的数值梁来验证所提出方法,并与方差分析法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参数 灵敏度分析 随机响应面 灵敏度系数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钢阻尼滑板支座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樟华 林友勤 +1 位作者 张景杭 彭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65,共8页
为有效地评价一种新型C型钢阻尼滑板支座的隔震性能,在两跨连续梁桥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支座进行了易损性分析。首先介绍了振动台试验的基本情况,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隔震支座,建立了两跨连续梁桥的计算模型;其次,根据支座位移和破坏... 为有效地评价一种新型C型钢阻尼滑板支座的隔震性能,在两跨连续梁桥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支座进行了易损性分析。首先介绍了振动台试验的基本情况,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隔震支座,建立了两跨连续梁桥的计算模型;其次,根据支座位移和破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钢阻尼滑板支座不同损伤状态的判断准则,并计算得到了钢阻尼滑板支座的地震损伤概率需求模型和地震动PGA概率需求模型;最后,建立了钢阻尼滑板支座概率损伤模型,利用易损性曲线评估了钢阻尼滑板支座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概率需求模型精度较高,实测和计算支座位移的误差在15%以内;基于概率的易损性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钢阻尼滑板支座的隔震性能,在设计地震作用下钢阻尼滑板支座产生中等损伤的概率小于1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钢阻尼滑板支座发生严重、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小于20%、5%;在同等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支座发生纵桥向破坏的概率大于横桥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阻尼滑板支座 振动台试验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概率地震损伤模型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作用下桩-土-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响应特征与失效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应雄 林友勤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国内外建筑抗震规范对处于深厚软弱地基上的结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的相关规定和设计方法尚未涉及;深厚软弱土层放大远场地震动的长周期成分后,产生类似谐波振动的多个循环长周期脉冲,可能引起周期较长的层间隔震结构严重破坏。为此,研究... 国内外建筑抗震规范对处于深厚软弱地基上的结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的相关规定和设计方法尚未涉及;深厚软弱土层放大远场地震动的长周期成分后,产生类似谐波振动的多个循环长周期脉冲,可能引起周期较长的层间隔震结构严重破坏。为此,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下桩-土-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耦合作用机理、响应特征、结构损伤评价及失效控制,是进行其抗失效设计的关键问题。考虑土与桩、土与桩承台动态接触与分离现象,建立桩-土-层间隔震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模型;揭示软弱土层条件下桩-土-层间隔震体系的振动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建立能够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桩-土-层间隔震体系的整体简化分析模型。以此为基础,探究远场长周期地震下桩-土-层间隔震体系的灾变机理与失效模式,研究隔震层软限位与层间组合隔震的结构失效控制策略,并对上述结果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以上研究为层间隔震结构在深厚软弱地基上的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SSI)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结构损伤评价 失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B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响应研究
15
作者 许立英 林友勤 +3 位作者 吴应雄 胡广杰 苏福庆 章永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155-163,共9页
随着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引入,有必要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是否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改进的Kelvin碰撞分析模型和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建立基础隔震结构与周围挡土墙碰撞的运动方程,用MATLAB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非... 随着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引入,有必要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是否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改进的Kelvin碰撞分析模型和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建立基础隔震结构与周围挡土墙碰撞的运动方程,用MATLAB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研究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响应。比较考虑碰撞和不考虑碰撞两种情况下,上部结构平均延性系数和隔震支座平均剪应变随隔震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不同碰撞参数下,上部结构平均延性系数和隔震支座平均剪应变随隔震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碰撞控制了隔震支座的剪应变,但加剧了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上部结构或者隔震体系的屈服承载力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碰撞响应,增加隔震缝宽度、提高隔震体系屈服承载力或者隔震支座直径可以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B基础隔震结构 极罕遇地震 碰撞响应 碰撞模型 碰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
16
作者 吴应雄 唐贞云 +6 位作者 钟健 林友勤 吴炳添 邱灿星 翁锦华 商昊江 何雁斌 《福建建设科技》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已建成的隔震建筑,其结构的动力特性不可调节且缺乏自适应的控制能力,进行现场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2栋4层隔震教学楼,介绍了试验装置、方法步骤及所得结果,并与同非隔震结构进行数值对比,获得实际隔震结构响应规... 已建成的隔震建筑,其结构的动力特性不可调节且缺乏自适应的控制能力,进行现场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2栋4层隔震教学楼,介绍了试验装置、方法步骤及所得结果,并与同非隔震结构进行数值对比,获得实际隔震结构响应规律和结构特性。测试首先用液压千斤顶使隔震层产生水平初位移(对应隔震支座剪应变超过100%),液压千斤顶瞬间卸载使建筑物做自由振动;最后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初位移条件下,隔震结构动力特性主要体现在一阶自振周期,其比非隔震结构延长,阻尼比增大;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各楼层动力响应控制效果明显;隔震层具有瞬间复位特性。测试结果可为检验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水平初位移 动力特性 滞回特性 复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模态分解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识别时变结构瞬时频率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景良 郑锦仰 +2 位作者 林友勤 邱仁辉 骆勇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31,共8页
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时变多分量响应信号,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理论相结合的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瞬时频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响应信号的小波量图判断分量信号的个数,然后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将多分量信... 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时变多分量响应信号,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理论相结合的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瞬时频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响应信号的小波量图判断分量信号的个数,然后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将多分量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分量信号,最后对分解得到的分量信号进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并识别其瞬时频率。通过一个多分量信号数值算例、一个质量突变悬臂梁试验和一个时变拉索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的瞬时频率,且识别效果优于传统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同步挤压小波变换 多分量信号 时变结构 瞬时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索损伤识别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坤明 林友勤 呼明亮 《市政技术》 2019年第3期65-67,共3页
先讨论了拉索损伤机理和现有检测技术,然后根据不同的物理量论述了基于动力、静力、小波分析的拉索损伤识别技术,最后分析了拉索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拉索损伤识别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混凝土桥... 先讨论了拉索损伤机理和现有检测技术,然后根据不同的物理量论述了基于动力、静力、小波分析的拉索损伤识别技术,最后分析了拉索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拉索损伤识别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混凝土桥梁、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提出使用与之适应的拉索损伤识别技术,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指标与智能算法的结合将会是拉索损伤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拉索 损伤识别 传统指标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研究
19
作者 方泓杰 董昕珺 +4 位作者 林友勤 吴应雄 邓烜 商昊江 章永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前主流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是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地震作用下,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结构的损伤和变形。针对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有必要提出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通过对LRB隔震系统进行等效线性化建立等效2DOF模型,再结合... 目前主流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是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地震作用下,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结构的损伤和变形。针对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有必要提出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通过对LRB隔震系统进行等效线性化建立等效2DOF模型,再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建立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标准的DDBD方法提出了基于位移的隔震设计方法。最后采用提出的基础隔震设计方法对一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程分析结果证实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设计方法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拉索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呼明亮 林友勤 余印根 《市政技术》 2020年第2期93-97,共5页
对于拉索受力结构来说,拉索的损伤会对整个结构的运营安全性和使用耐久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隐患,因此采用合适的手段对拉索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快速的识别修复,对拉索类结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在大型桥梁结构中具有较大应... 对于拉索受力结构来说,拉索的损伤会对整个结构的运营安全性和使用耐久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隐患,因此采用合适的手段对拉索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快速的识别修复,对拉索类结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在大型桥梁结构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适合于大型桥梁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智能识别方法同样适用于拉索损伤识别,但仍存在相应的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智能优化算法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拉索损伤识别方法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拉索 损伤识别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