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伟锋
甘爱华
+2 位作者
张晓慧
邹锦秀
林占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0期43-44,47,共3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O×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结论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乙肝病毒
父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T-Ⅱ、TGF-β_1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
作者
何伟锋
许岸高
+6 位作者
温帆渊
杨小云
吴静黎
谭斌
林占洲
易智君
黄卓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规范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规范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mg/d,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检测AT-Ⅱ及TGF-β_1水平,两组在疗程结束24周内分别有15例及13例患者复查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清AT-Ⅱ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TGF-β_1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两指标数值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TGF-β_1治疗后表达均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缬沙坦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伟锋
甘爱华
张晓慧
邹锦秀
林占洲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区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0期43-44,47,共3页
基金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批(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Y064)
文摘
目的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O×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结论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关键词
干扰素
乙肝病毒
父婴传播
Keywords
Interferon
Hepatitis B virus
P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T-Ⅱ、TGF-β_1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
作者
何伟锋
许岸高
温帆渊
杨小云
吴静黎
谭斌
林占洲
易智君
黄卓雅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21-2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规范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mg/d,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检测AT-Ⅱ及TGF-β_1水平,两组在疗程结束24周内分别有15例及13例患者复查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清AT-Ⅱ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TGF-β_1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两指标数值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TGF-β_1治疗后表达均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缬沙坦
组织病理学
Key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AT-Ⅱ
TGF-β1
Valsartan
Histopathology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研究
何伟锋
甘爱华
张晓慧
邹锦秀
林占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缬沙坦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T-Ⅱ、TGF-β_1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何伟锋
许岸高
温帆渊
杨小云
吴静黎
谭斌
林占洲
易智君
黄卓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