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电驱动高倍率、连续、无损伤浓缩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华水 陈良格 +3 位作者 张润香 罗凡 胡维玲 田昭武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提出使用膜聚焦浓缩方法并建立电驱动高倍率、连续、无损伤装置.分别以溴酚蓝、荧光素钠溶液为浓缩对象进行测试.该实验装置达近2个数量级浓缩效果,并可根据需要放大,成为有规模产量的生产设备,也可微型化,成为结构简单小巧、可以装配... 提出使用膜聚焦浓缩方法并建立电驱动高倍率、连续、无损伤装置.分别以溴酚蓝、荧光素钠溶液为浓缩对象进行测试.该实验装置达近2个数量级浓缩效果,并可根据需要放大,成为有规模产量的生产设备,也可微型化,成为结构简单小巧、可以装配到电泳、色谱、质谱或光谱等分离分析仪器的零部件,或集成在芯片上,成为芯片实验室的预浓缩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装置 电泳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电泳新技术及仪器研究
2
作者 林华水 胡维玲 田昭武 《福建分析测试》 CAS 1994年第3期124-125,128,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微机化、开放式毛细管等速电泳仪,同常规毛细管等速电泳仪比较,本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实验条件、结果和曲线可打印或存盘。曲线可由XY记录仪记录。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分析已获得满意的结果,临床应用已获得初步结果。
关键词 毛细管等速电泳 淌度 仪器结构 仪器研究 微机化 实验条件 电泳分离 电泳仪 离子迁移率 中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昭武求学及早期从教经历
3
作者 林华水 吴清玉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14-22,共9页
田昭武1945年从福建省立永安中学毕业,被保送厦门大学化学系,成为新生院的一名新生。同一年,卢嘉锡先生辞却了国外一切聘任,毅然回国,受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这似乎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缘分,从此留下了他们特殊师生关系的一段佳话... 田昭武1945年从福建省立永安中学毕业,被保送厦门大学化学系,成为新生院的一名新生。同一年,卢嘉锡先生辞却了国外一切聘任,毅然回国,受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这似乎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缘分,从此留下了他们特殊师生关系的一段佳话。在卢嘉锡先生的安排下,田昭武比别人多学好几门化学学科之外的课程。同样,在卢嘉锡先生的安排下,田昭武毕业留校后先后担任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重要课程的助教和主讲。而后,在卢嘉锡先生的默许和鼓励下,田昭武走上了电化学科研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卢嘉锡 田昭武 物理化学 化学学科 新生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表面修饰纳米TiO_2膜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46
4
作者 褚道葆 沈广霞 +2 位作者 周幸福 林昌健 林华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用电化学合成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膜,TEM和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平均尺寸为25nm.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硝基苯还原的... 用电化学合成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膜,TEM和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平均尺寸为25nm.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硝基苯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膜电极具有异相氧化还原催化行为,膜中的Ti(Ⅳ)/Ti(Ⅲ)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硝基苯为对氨基苯酚,收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91.6%和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膜电极 电催化 循环伏安 硝基苯 对氨基苯酚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在Pt/nanoTiO_2-CNT复合催化剂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褚道葆 尹晓娟 +2 位作者 冯德香 林华水 田昭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8-1242,共5页
通过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 通过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Pt/nanoTiO2-CNT复合催化剂(Pt载量为0.32mg·cm-2)具有高达51.8m2·g-1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常温常压下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乙醇氧化峰电位分别为0.59、0.96和0.24V,氧化峰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15、-113和-75mA·cm-2.复合催化剂对乙醇电氧化的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nanoTiO2、CNT和Pt纳米粒子的协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电氧化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纳米TIO2 碳纳米管 铂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Ti基纳米TiO_2膜催化电极的制备 被引量:18
6
作者 褚道葆 沈广霞 +3 位作者 周幸福 顾家山 林昌健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9-254,共6页
采用“牺牲阳极法”恒槽压电解含有 0 .0 0 5mol·L- 1四乙基溴化铵的乙醇溶液 ,加入微量乙酰丙酮作稳定剂 ,电合成TiO2 前驱体钛酸乙酯Ti(EtO) 4 ,经水解、涂膜、煅烧制备Ti基纳米TiO2 膜电极 (Ti/nano_TiO2 ) .TEM、SEM、XRD测试... 采用“牺牲阳极法”恒槽压电解含有 0 .0 0 5mol·L- 1四乙基溴化铵的乙醇溶液 ,加入微量乙酰丙酮作稳定剂 ,电合成TiO2 前驱体钛酸乙酯Ti(EtO) 4 ,经水解、涂膜、煅烧制备Ti基纳米TiO2 膜电极 (Ti/nano_TiO2 ) .TEM、SEM、XRD测试表明 :TiO2 颗粒尺寸在 10~ 35nm ,膜厚达 0 .5μm ,主要为锐钛矿晶型 ,膜为多孔三维网状结构 .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对草酸还原为乙醛酸、硝基苯还原为对氨基苯酚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发现纳米膜中的Ti(Ⅳ ) /Ti(Ⅲ )氧化还原电对起一种中介作用 ,可使有机物如草酸和硝基苯间接电还原 ,且电极催化活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 纳米二氧化钛膜 催化电极 制备 电催化 电合成 SOL-G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匀相二步间接电解合成苯甲醛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褚道葆 林昌健 +1 位作者 林华水 谭建光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法和电解制备研究了Mn2+/Mn3+媒质非匀相二步间接电氧化甲苯合成甲醛过程,提出克服电流效率下降的电解液和化学反应液“双循环法”,可保持电流效率在88%以上.
关键词 苯甲醛 甲苯 间接电氧化 电氧化 双循环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系统科技的发展及电化学的新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昭武 林华水 +9 位作者 孙建军 周勇亮 祖延斌 田中群 罗瑾 林仲华 谢兆雄 胡维玲 胡涌刚 苏文煅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根据田昭武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会议 (2 0 0 0 .11.2 8,厦门 )特邀大会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1 微系统技术概述 (技术的必要性和前景 )2 发展微系统技术的特殊困难3 电化学在微系统技术中的应用  3.1 用于复杂 ... 本文根据田昭武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会议 (2 0 0 0 .11.2 8,厦门 )特邀大会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1 微系统技术概述 (技术的必要性和前景 )2 发展微系统技术的特殊困难3 电化学在微系统技术中的应用  3.1 用于复杂 3D 图形微加工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  3.2 聚焦电泳和微系统在 (生物 )化学中的应用 (μ TAS或芯片上实验室 )  3.3 芯片实验室中微流体输运网络的合理选择之一 -灵巧 (Sm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系统 CELT 电渗 α-TAS 芯片上实验室 电化学 应用 微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 被引量:7
9
作者 林仲华 罗瑾 +5 位作者 田中群 孙世刚 林昌健 毛秉伟 杨勇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一样,电化学科学的建立和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电化学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刻蚀硅模板用于PDMS规则超疏水表面的制作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润香 张玉龙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刻蚀后的硅模板上复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经剥离得到含有一定尺寸的规则微柱阵列疏水表面.实验表明,当微柱高度较小时,微柱高度和边长对接触角有正影响,而间距则呈负影响;但如微柱高度较大,则高度... 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刻蚀后的硅模板上复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经剥离得到含有一定尺寸的规则微柱阵列疏水表面.实验表明,当微柱高度较小时,微柱高度和边长对接触角有正影响,而间距则呈负影响;但如微柱高度较大,则高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小,而边长呈负影响.间距对接触角的影响表现复杂.微柱间距6μm,边长14μm和高14μm微柱阵列的PDMS表面,静态接触角最大,约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刻蚀 硅模板 PDMS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简介——田昭武院士
11
作者 吴清玉 林华水 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田昭武,著名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6月田昭武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945年高中毕业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系,大学时期,师从卢嘉锡、钱人元、蔡启瑞等多位名师,在他们的学术熏陶及指引下不仅全面把... 田昭武,著名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6月田昭武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945年高中毕业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系,大学时期,师从卢嘉锡、钱人元、蔡启瑞等多位名师,在他们的学术熏陶及指引下不仅全面把握了化学专业知识,更能深刻领会名师治学精髓和要领,为日后科学事业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 人物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 厦门大学教授 钱人元 卢嘉锡 田昭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Z-2型高性能电化学离子色谱抑制柱
12
作者 胡维玲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本文研究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器的填料问题,提出以直径大小一致、中等磺化深度的球状树脂为最佳方案.改进后的抑制效率达99.98%,灵敏度提高了约10%,离子的峰高及保留时间的重现性均优良(c.v.<2).
关键词 抑制柱 填料 离子色谱 电导 抑制器 XY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
13
作者 陈东英 林华水 +4 位作者 周勇亮 毛秉伟 谢兆雄 卓向东 田昭武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én于1967年在玻璃管中进行了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泳 聚焦电泳 电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