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1
作者 曹湛慧 林华娟 +3 位作者 高加龙 刘寿春 周浓 王辉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开展考核方法的研究,建立以实验全过程考核评价为核心的“食品分析实验”综合考核模式,形成完善和有效的教学过程监控、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开展考核方法的研究,建立以实验全过程考核评价为核心的“食品分析实验”综合考核模式,形成完善和有效的教学过程监控、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多糖单一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解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华娟 田晓春 +2 位作者 秦小明 路垚 杨基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对金花茶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法得到分子质量为4.15×106u的多糖单一成分(TPS3-1)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旨为金花茶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构成糖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NMR)分... 目的:对金花茶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法得到分子质量为4.15×106u的多糖单一成分(TPS3-1)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旨为金花茶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构成糖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NMR)分析以及阶梯式部分酸水解分析等手段对其毛发区域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构成糖分析结果显示,TPS3-1中中性糖约为半乳糖醛酸的2倍,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与葡萄糖质量比为1:4.2:3.0:0.4,另外,62.58%的半乳糖醛酸残基以甲酯化形式存在。阶梯式部分酸水解分析结果显示,约有73%的中性糖降解至0.01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推测该分子片段主要由葡萄聚糖支链、阿拉伯聚糖支链和半乳聚糖支链组成。约5%的中性糖降解于0.05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推测该分子片段主要由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阿拉伯糖交替连接的寡糖支链组成。约13%的中性糖降解于0.5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该分子片段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交替连接的寡糖支链以及零散分散于聚半乳糖醛酸链上的阿拉伯糖残基组成。结论:TPS3-1由高度酯化的半乳糖醛酸平滑区域和3类不同化学结构特征的毛发区域片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多糖 果胶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蜜果实不同组织中果胶物质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华娟 秦小明 +4 位作者 曹湛惠 王媚 何沃权 藜俊娜 肖巧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3-74,共2页
对菠萝蜜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的水溶性果胶和水不溶性果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菠萝蜜果实各组织中均含有丰富的果胶物质,但其存在形式及比例有明显差异。果胶物质以半乳糖醛酸计,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果胶物质的总固... 对菠萝蜜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的水溶性果胶和水不溶性果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菠萝蜜果实各组织中均含有丰富的果胶物质,但其存在形式及比例有明显差异。果胶物质以半乳糖醛酸计,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果胶物质的总固形物百分比分别为4.6%、4.1%、7.4%和10.7%,水溶性果胶与水不溶性果胶的含量比值分别为0.39、0.58、0.09和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果胶物质 半乳糖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仙草胶粉中黄酮含量——重复性与准确度的研究
4
作者 陈智刚 杜缘园 +4 位作者 罗兆飞 林华娟 王宇峰 王剑锋 蔡翔宇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0期81-84,共4页
[目的]提高仙草的经济价值,深入研究仙草胶粉中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行业标准和文献中的黄酮检测方法,建立超声法和振荡法,分别以无水乙醇、超声1 h和60%乙醇、振荡5 h为提取条件,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仪器,对同一批仙草胶粉的... [目的]提高仙草的经济价值,深入研究仙草胶粉中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行业标准和文献中的黄酮检测方法,建立超声法和振荡法,分别以无水乙醇、超声1 h和60%乙醇、振荡5 h为提取条件,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仪器,对同一批仙草胶粉的黄酮检测结果进行重复性以及准确度分析。[结果]超声法无法有效检出黄酮含量,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36.85%,RSD为21.26%;振荡法测定出的黄酮含量平均值为0.37%,RSD为10.25%,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61.52%,RSD为18.43%。振荡法在稳定性和回收率上皆优于超声法。[结论]本研究可为仙草胶粉的黄酮检测方法优化提供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基础数据,但仍需更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仙草胶粉中黄酮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仙草胶粉 黄酮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子实体碱溶性葡聚糖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华娟 秦小明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2期61-68,共8页
脱脂猴头菇子实体经热水处理去除水溶性多糖后用碱溶液进行抽提得到碱溶性多糖(ASP)。通过比旋光度,构成单糖组分分析对碱溶性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采用甲醇分级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的尝... 脱脂猴头菇子实体经热水处理去除水溶性多糖后用碱溶液进行抽提得到碱溶性多糖(ASP)。通过比旋光度,构成单糖组分分析对碱溶性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采用甲醇分级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的尝试,并通过多次甲醇沉降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一个比旋光度[α]D为+278°,葡萄糖在总构成单糖的比例升高至96.1%的纯净碱溶性多糖组分,即碱溶性葡聚糖(A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碱溶性多糖 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实打浆温度对番茄酱中果胶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华娟 秦小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127,共3页
通过研究热打浆和冷打浆番茄酱中低分子糖类物质和水溶性多糖类物质的变化,探讨了番茄果实打浆温度对番茄酱果胶物质的影响。糖分析结果表明,热打浆和冷打浆番茄酱中低分子糖的组成比例有明显的差异;热打浆番茄酱水溶性多糖(HPS)和冷打... 通过研究热打浆和冷打浆番茄酱中低分子糖类物质和水溶性多糖类物质的变化,探讨了番茄果实打浆温度对番茄酱果胶物质的影响。糖分析结果表明,热打浆和冷打浆番茄酱中低分子糖的组成比例有明显的差异;热打浆番茄酱水溶性多糖(HPS)和冷打浆番茄酱水溶性多糖(CPS)均为果胶物质,但是HPS的得率以及半乳糖醛酸含量明显高于CPS。凝胶柱层析分析结果显示,HPS中高分子果胶物质比例较高,而CPS中低分子果胶物质的比例较高。番茄酱加工过程中番茄果实打浆温度对番茄酱果胶物质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酱 冷打浆 热打浆 果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酱中白色云状凝聚物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华娟 秦小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7,111,共3页
对番茄酱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的白色云状凝聚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显微镜观察以及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白色云状凝聚物不含番茄细胞组织,也未发现任何微生物存在。白色云状物经热水浸提、离心后,得到水溶性物质(WSS)和水不溶性物... 对番茄酱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的白色云状凝聚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显微镜观察以及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白色云状凝聚物不含番茄细胞组织,也未发现任何微生物存在。白色云状物经热水浸提、离心后,得到水溶性物质(WSS)和水不溶性物质(WIS)。分析结果显示,白色云状凝聚物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的凝聚造成的,它与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以及非极性氨基酸的比例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凝聚过程还通过酸性氨基酸以氢键结合的方式吸附少量的果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酱 云状凝聚物 蛋白质 果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皮渣果胶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初署 秦小明 +2 位作者 林华娟 唐艳丽 胡龙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草酸铵作为提取溶剂和超声波振荡处理法提取菠萝皮渣果胶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果胶提取率作为测定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菠萝皮渣果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组合为草酸铵浓度0.4﹪、料液比1∶40、pH5.0、温度70℃... 目的:探讨采用草酸铵作为提取溶剂和超声波振荡处理法提取菠萝皮渣果胶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果胶提取率作为测定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菠萝皮渣果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组合为草酸铵浓度0.4﹪、料液比1∶40、pH5.0、温度70℃、超声波频率47kHz、提取时间90min,菠萝皮渣中的果胶提取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渣 果胶 草酸铵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净化对近江牡蛎的存活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费星 秦小明 +2 位作者 林华娟 刘允婷 章超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3,共3页
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了臭氧对近江牡蛎的净化效果;并分析了臭氧净化处理对牡蛎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净化前后牡蛎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在净化温度20℃条件下,探讨了循环海水流量、贝水比对净化工艺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近江牡蛎净... 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了臭氧对近江牡蛎的净化效果;并分析了臭氧净化处理对牡蛎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净化前后牡蛎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在净化温度20℃条件下,探讨了循环海水流量、贝水比对净化工艺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近江牡蛎净化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净化前后牡蛎的存活率、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臭氧制备无菌海水(臭氧浓度0.15mg/L),在温度20℃、净化海水流量1.68t/h.m3、贝水比1:10的条件下净化24h,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符合海水贝类卫生标准(GB2744-1996)。在净化过程中牡蛎的存活率达到100%,主要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臭氧 净化 存活率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罗非鱼冷藏过程生物胺生成与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赛意 刘寿春 +3 位作者 秦小明 王维民 林华娟 谌素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2-326,共5页
通过测定真空包装罗非鱼冷藏过程生物胺和主要微生物的变化,建立两者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以探讨生物胺生成与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腐胺、尸胺、组胺是优势生物胺;色胺、苯乙胺、酪胺、亚精胺、精胺与微生物生长... 通过测定真空包装罗非鱼冷藏过程生物胺和主要微生物的变化,建立两者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以探讨生物胺生成与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腐胺、尸胺、组胺是优势生物胺;色胺、苯乙胺、酪胺、亚精胺、精胺与微生物生长不相关,其他生物胺指标与微生物生长具有良好相关性;二胺、生物胺指数(BAI)能有效反映总生物胺的变化趋势,用于品质评价更为简便。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获得贮藏时间与生物胺、微生物具有良好拟合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贮藏时间=0.125×组胺+0.941×厌氧菌+0.022×尸胺-2.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包装 罗非鱼 生物胺 微生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肉的醒酒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秦小明 林华娟 +1 位作者 张自然 章超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为指标,对牡蛎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糖原以及牛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的醒酒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阐明牡蛎肉的醒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肉中的糖原和牛磺酸均具有明显的醒酒效果,最佳醒酒效果的剂量分别为0.8... 以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为指标,对牡蛎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糖原以及牛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的醒酒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阐明牡蛎肉的醒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肉中的糖原和牛磺酸均具有明显的醒酒效果,最佳醒酒效果的剂量分别为0.8、0.05 mg/ml,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鼠血清的乙醇浓度分别下降了49.4%和43.74%;牡蛎肉蛋白质无醒酒作用,糖原和牛磺酸为牡蛎肉醒酒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粗蛋白 糖原 醒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在低温有水保活过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秦小明 章超桦 +2 位作者 林华娟 王学娟 沈建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解决贝类产品在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容易死亡的问题,以文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5℃、10℃、15℃和20℃下进行有水保活,测定其存活率与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下,保活效果最好,第11天存活率达95%。在不同温度下的保... 为解决贝类产品在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容易死亡的问题,以文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5℃、10℃、15℃和20℃下进行有水保活,测定其存活率与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下,保活效果最好,第11天存活率达95%。在不同温度下的保活过程中,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糖原、粗脂肪、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文蛤在5℃下保活10 d,粗蛋白、粗脂肪和糖原含量分别下降16.5%、13.0%和63.1%,乳酸含量上升了1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低温 保活 营养成分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秦小明 余娟 +1 位作者 宁恩创 林华娟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 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 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分构成的混合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多糖 金针菇 成分 阴离子交换柱 分离与纯化 热水抽提 氯乙酸法 乙醇沉淀 分离纯化 DEAE 多糖组分 粗多糖 脱蛋白 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法制备牡蛎呈味肽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清娥 秦小明 +3 位作者 林华娟 章超桦 刘慧 尤久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1-304,共4页
为获得呈味较好且含肽量较高的牡蛎酶解液,选取新鲜牡蛎肉为原料,以酶解液的肽比例、感官分值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获得酶解时间、温度、加酶量和料水比四因素与肽比例以及感官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应用神经网络法以此四因素为网络输入... 为获得呈味较好且含肽量较高的牡蛎酶解液,选取新鲜牡蛎肉为原料,以酶解液的肽比例、感官分值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获得酶解时间、温度、加酶量和料水比四因素与肽比例以及感官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应用神经网络法以此四因素为网络输入,肽比例及感官分值分别为网络输出对酶解工艺分析模拟,并进一步通过遗传算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神经网络系统获得的优化工艺条件:酶解时间5.4h,酶解温度58.6℃,加酶量1.03%,料水比1∶2.8,其呈味肽比例预测值达80.81%,验证实验结果为78.35%;优化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h,酶解温度53.8℃,加酶量0.95%,料水比1∶2.1,其感官评定预测值为6.67分,验证实验结果为6.39分。以上优化工艺条件,其预测值与验证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表明以神经网络法优化牡蛎酶解工艺条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呈味肽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闻8种珊瑚共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胜蓝 雷晓凌 +5 位作者 徐佳 李翰祥 王力卫 佘志刚 钟敏 林华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1-95,共5页
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以获得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共附生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8种珊瑚共分离121株真菌,鉴定了其中97株真菌,分属于14个属,青霉属和枝孢霉为... 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以获得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共附生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8种珊瑚共分离121株真菌,鉴定了其中97株真菌,分属于14个属,青霉属和枝孢霉为优势种属,其次是曲霉属和木霉属。二异角孔珊瑚上分离出22株,数量最多;盔型珊瑚上分离菌株数量最少仅8株。除优势种属外,不同珊瑚样品上真菌种类分布有较大差异,炭角菌属和葡萄穗霉菌属均来源于盔形珊瑚,镰刀菌属在盔形珊瑚和角孔珊瑚上较为常见,盔形珊瑚样品上还分离出2株散囊菌属,1株节菱孢属,因此盔形珊瑚的种群最为丰富;不同培养基分离真菌的能力不同,淀粉培养基分离的菌株最多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0.6%,CDA培养基最少,但种类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共附生真菌 分离 形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净化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小明 章超桦 +2 位作者 林华娟 王学娟 杨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采用紫外线制备无菌海水对菲律宾蛤仔进行净化处理,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净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贝水比1∶15、海水流量1.5×10-5m3/s、净化处... 采用紫外线制备无菌海水对菲律宾蛤仔进行净化处理,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净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贝水比1∶15、海水流量1.5×10-5m3/s、净化处理时间为16h,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符合海水贝类卫生标准(GB2744-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无菌海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分析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湛慧 黄和 +3 位作者 周浓 蒋志红 林华娟 李承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308-309,共2页
分析了食品分析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实验课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探讨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进而从实验教... 分析了食品分析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实验课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探讨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进而从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综合设计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罗非鱼冷藏过程物性特征与新鲜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赛意 刘寿春 +3 位作者 秦小明 王维民 林华娟 谌素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111,119,共5页
通过分析真空包装罗非鱼肌肉的质构、颜色、水分指标等物性特征与感官评价和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探讨物性参数用于评价鱼肉新鲜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罗非鱼新鲜度不断下降,感官指压弹性和颜色分值逐渐下降,耐冷... 通过分析真空包装罗非鱼肌肉的质构、颜色、水分指标等物性特征与感官评价和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探讨物性参数用于评价鱼肉新鲜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罗非鱼新鲜度不断下降,感官指压弹性和颜色分值逐渐下降,耐冷菌和肠杆菌呈指数增长;水分相关指标与新鲜度没有明显关联;仪器法测定的硬度和a*值呈下降趋势,与感官评价的指压弹性和颜色分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构 颜色 感官评价 真空包装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膝沟藻毒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沛宏 章超桦 +3 位作者 秦小明 卢虹玉 林华娟 梁颖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探讨柱后衍生条件和流动相条件对膝沟藻毒素群(GTXs,麻痹性贝毒的一类)的反应荧光强度和分离效果的影响。柱后衍生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各GTXs对反应液pH值、温度、甲酰胺体积分数以及甲酸铵浓度等柱后衍生反应条件的感度有较大差异。确定... 探讨柱后衍生条件和流动相条件对膝沟藻毒素群(GTXs,麻痹性贝毒的一类)的反应荧光强度和分离效果的影响。柱后衍生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各GTXs对反应液pH值、温度、甲酰胺体积分数以及甲酸铵浓度等柱后衍生反应条件的感度有较大差异。确定最佳柱后衍生反应条件为70mmol/L高碘酸与含0.12mol/L氢氧化钾和0.75mol/L甲酸铵的20%甲酰胺溶液的混合液作为柱后衍生反应液、pH7.3~7.5、流速0.8min/mL、柱后反应温度50C。流动相条件分析结果显示,甲醇体积分数、庚烷磺酸钠浓度、pH值和磷酸浓度均显著影响各GTXs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确定最佳流动相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1%、庚烷磺酸钠浓度1.5mmol/L、磷酸浓度10mmol/L、pH7.3。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除GTX2无明显差异外,GTX1、GTX3和GTX4的灵敏度分别为大岛法的4.7、3.4、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膝沟藻毒素 柱后衍生 高效液相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系统识别罗非鱼品质劣变的传感器筛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赛意 刘寿春 +3 位作者 秦小明 王维民 林华娟 谌素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6-200,共5页
应用电子鼻采集冷藏真空包装罗非鱼贮藏过程的气味信息,以鱼肉品质变化为参考,对识别传感器和特征信息提取进行分析,旨在筛选适用于鱼肉品质判定的传感器种类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罗非鱼贮藏过程中,鱼肉的新鲜度逐渐下降,部分传感器... 应用电子鼻采集冷藏真空包装罗非鱼贮藏过程的气味信息,以鱼肉品质变化为参考,对识别传感器和特征信息提取进行分析,旨在筛选适用于鱼肉品质判定的传感器种类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罗非鱼贮藏过程中,鱼肉的新鲜度逐渐下降,部分传感器的响应信号随着气味浓度的增强而增大;40~42 s的信号特征稳定,与品质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可用于特征提取;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与品质指标线性关系较好的传感器种类;使用筛选后的传感器种类和特征提取进行模式识别,能够很好地区分鱼肉的不同品质等级,表明筛选后的传感器条件可用于品质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传感器 筛选 品质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