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影剂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1
作者 林凤巧 黄孟君 林芝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造影剂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且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的7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碘普罗胺所致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造影剂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且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的7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碘普罗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依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789例患者使用碘普罗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分布情况,以及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布。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结果789例患者使用碘普罗胺后共有65例出现不良反应,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65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以11~30 min占比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使用剂量、肾功能状况、联合用药、过敏史、饮水情况及合并糖尿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使用剂量≥90 mL、肾功能状况低下、联合用药、有过敏史、饮水<2500 mL及合并糖尿病均为影响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碘普罗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且多发于用药后11~30 min,而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使用剂量、肾功能状况、联合用药、过敏史、饮水情况及合并糖尿病关联密切,临床应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做好不良反应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普罗胺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ICU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凤巧 杨仲毅 罗瑞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5期148-149,共2页
低体质量儿、婴幼儿心脏术后重症监护护理有其特殊性。回顾30例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资料,认为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出入水量,严格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呼吸机及调整呼吸机参数,注重呼吸... 低体质量儿、婴幼儿心脏术后重症监护护理有其特殊性。回顾30例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资料,认为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出入水量,严格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呼吸机及调整呼吸机参数,注重呼吸道管理,同时根据年龄大小做好生活、心理护理,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体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凤巧 雷小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4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400例患者及同期在我科工作的15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对口腔科进行风险管理。管理结束后,...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400例患者及同期在我科工作的15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对口腔科进行风险管理。管理结束后,比较在进行风险管理前后我科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后,我科自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洗手护理人员的人数明显多于进行风险管理前的水平;诊疗室内空气的菌落数明显少于进行风险管理前的水平;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进行风险管理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口腔科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该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此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口腔科 感染管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液中胶塞微粒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燕 林凤巧 +5 位作者 张国军 徐玉纯 林逸纯 林彩霞 刘红珍 李丽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药液中胶塞微粒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用注射器吸出法及用输液管过滤法去除药液中胶塞微粒所需要的时间变化。结果注射器吸出法所用时间(56.9±13.3)s较输液管过滤法(102±15.8)s快,P<0.01,结论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器... 目的探讨药液中胶塞微粒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用注射器吸出法及用输液管过滤法去除药液中胶塞微粒所需要的时间变化。结果注射器吸出法所用时间(56.9±13.3)s较输液管过滤法(102±15.8)s快,P<0.01,结论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器吸出法简便快捷,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塞微粒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人员健康情况调查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燕 张国军 林凤巧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266-267,共2页
目的了解配置中心配药人员健康情况。方法问卷调查及个人交流。结果配置中心全部配药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劳损性疼痛,以颈肩为最痛,其次是上肢肌肉,指、腕关节,然后是头疼、耳鸣等。缓解疼痛的有效办法是休息及换岗。结论配置中心配药人... 目的了解配置中心配药人员健康情况。方法问卷调查及个人交流。结果配置中心全部配药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劳损性疼痛,以颈肩为最痛,其次是上肢肌肉,指、腕关节,然后是头疼、耳鸣等。缓解疼痛的有效办法是休息及换岗。结论配置中心配药人员需积极做好劳损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中心 配药人员 劳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药计量实施方法及效果
6
作者 陈燕 林逸纯 +6 位作者 张国军 许璜 徐玉纯 林凤巧 林彩霞 刘红珍 李丽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1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计量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按配药量取酬组为观察组,按职称取酬组为对照组,观察每日第一批配药量、配药人数、完成配药时间等的变化。结果平均每日配药量、上班人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时...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计量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按配药量取酬组为观察组,按职称取酬组为对照组,观察每日第一批配药量、配药人数、完成配药时间等的变化。结果平均每日配药量、上班人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时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配药计量取酬可以加快配药速度,缩短配药时间,节省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药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