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国堃 汪恩国 +4 位作者 罗桂楼 林凌伟 关梅萍 章中东 陈克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64-367,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带毒率高,而其迁飞危害高峰与连晚杂交稻的感病生育期相吻合;三是杂交水稻自身的栽培特点有利于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根据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适期治灰防病的综合治理,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农业防治 RBC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生物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国堃 林凌伟 +3 位作者 叶建人 李伟龙 王永才 占红木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B型烟粉虱是本世纪初随种苗调运传入台州市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 2 0 0 1~ 2 0 0 3年对该虫的种群鉴定、室内饲养、生活习性观察和寄主调查及防治技术试验 ,结果表明 ,烟粉虱 (B型 )在台州 1年可发生1 1代 ,以伪蛹在棚室内越冬 ,... B型烟粉虱是本世纪初随种苗调运传入台州市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 2 0 0 1~ 2 0 0 3年对该虫的种群鉴定、室内饲养、生活习性观察和寄主调查及防治技术试验 ,结果表明 ,烟粉虱 (B型 )在台州 1年可发生1 1代 ,以伪蛹在棚室内越冬 ,全年以第 5、 6、 7、 8这 4代的发生虫量数较高 ,危害也最为严重。调查发现苋科的莲子草是该虫的一种重要杂草寄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锐丹、锐劲特和阿克泰等农药对烟粉虱 (B型 )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子草——B型烟粉虱的一种重要杂草寄主
3
作者 林凌伟 王永才 +2 位作者 董国堃 陈海平 莫云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莲子草 若虫 杂草 室内越冬 煤污病 泌蜜 矮小 诱发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烟粉虱的药剂防治试验
4
作者 林凌伟 王永才 +1 位作者 葛昌义 关梅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药剂防治 为害时间 伪蛹形态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恩国 关梅萍 林凌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4,共2页
通过室内对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种带毒灰稻虱成虫 ,观察其传毒发病过程和调查田间自然发病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早、晚稻不同品种上的抗性表现和在不同生育期的感染敏感性有差异。分析了秧苗期与本田期的侵染机率 。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灰稻虱 水稻品种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烟粉虱生物特性及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
6
作者 李达林 汪恩国 林凌伟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564.7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特性 种群数量 变动规律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临麦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7
作者 叶利维 林凌伟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9-230,共2页
临麦 32是 74 - 6 582 /扬麦 1号 / / 71- 172 2 / 0 98复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经浙江省 2年区试和 1年生产试验 ,表现分蘖强、产量高、品质优、较耐肥抗倒等特点 ,但感赤霉病。 1999年
关键词 临麦32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小麦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