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葛玲玉 林冰影 许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2-74,7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优越性及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72例乳腺常规摄影所见的可疑区域加用局部加压放大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做对照性研究。结果: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32例乳腺肿块能更清楚显示其...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优越性及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72例乳腺常规摄影所见的可疑区域加用局部加压放大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做对照性研究。结果: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32例乳腺肿块能更清楚显示其良、恶性肿块的边缘特征;对常规乳腺片未定性诊断40例中的35例乳腺肿块明确了诊断,定性诊断正确率达93%。结论: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乳腺片,特别对团状致密影、细小钙化、致密型乳腺病变性质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两者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 乳腺肿块 诊断 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MR信号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冰影 张景峰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对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颗粒、浓度SPIO的MR信号特征。方法:对不同粒径及浓度的SPIO颗粒进行磁共振扫描,记录各个粒径和浓度的SPIO颗粒的MR T1、T2、T2*值,评...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对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颗粒、浓度SPIO的MR信号特征。方法:对不同粒径及浓度的SPIO颗粒进行磁共振扫描,记录各个粒径和浓度的SPIO颗粒的MR T1、T2、T2*值,评价其信号特征。结果:①不同粒径的SPIO颗粒T1值与浓度呈负相关线性关系;②当SPIO浓度较低时,随粒径减小T2和T2*值则上升明显;当SPIO浓度较高时,随粒径减小上升渐趋缓慢;③lg(T2)与SPIO颗粒粒径和浓度之间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SPIO颗粒对MR信号的影响以T1和T2效应为主;T2值可作为SPIO颗粒MR成像的主要检测指标;SPIO粒径大小、浓度和T2值三者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铁化合物/投药和剂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弛豫时间 信号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立体定位活检诊断乳腺微小病变 被引量:2
3
作者 葛玲玉 黄强 +4 位作者 刘小蕉 林冰影 许顺良 肖文波 顾亚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弹射式活检枪和16G活检针,对31例X线发现的乳腺可疑病变灶直接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其中24例随后行外科手术,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的病理结果对...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位活检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弹射式活检枪和16G活检针,对31例X线发现的乳腺可疑病变灶直接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其中24例随后行外科手术,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4例中乳腺癌8例(33.3%),良性病变16例(66.7%),诊断符合率为87.5%,误诊3例(12.5%)。结论:X线立体定位活检是鉴别乳腺微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方法 乳房X线摄影术/方法 立体定位技术 乳腺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钱秉坤 许顺良 +1 位作者 林冰影 张胜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66-167,178,共3页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方法:对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作乳腺铝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术检查,并与病检结果对照。结果:16例X线诊断与病理相符。乳腺铝靶摄片:14例无异常发现,7例呈乳头后缘细条状均匀...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方法:对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作乳腺铝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术检查,并与病检结果对照。结果:16例X线诊断与病理相符。乳腺铝靶摄片:14例无异常发现,7例呈乳头后缘细条状均匀密度影或乳晕下及周围乳晕内小结节或片状块影。乳腺导管造影:9例导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远端导管仍显影;7例导管内杯口状充盈缺损,管壁光整,远端导管未显影;3例导管不规则变细、扭曲变形;1例导管扩张,局部呈囊状;l例导管分支变细、聚拢,远端有一轮廓较清类圆形块影,无造影剂进入。上述各例均伴近端导管不同程度扩张。另外,l例漏诊,4例误诊。结论:乳腺导管造影结合平片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与导管内癌、导管扩张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