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移民飞地的“传统模式”与“广州模式”比较——基于全球、地方和个人尺度的分析框架的探讨
1
作者 金鑫 林俊帆 黄旭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2-2302,共11页
文章通过从全球、地方和个人3个层面的分析框架解释和比较西方与中国背景下跨国移民飞地的形成机制的异同,即“传统模式”(留鸟型根据地模式)与“广州模式”(候鸟型栖息地模式)的相似与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模式”主要是基于劳动型移... 文章通过从全球、地方和个人3个层面的分析框架解释和比较西方与中国背景下跨国移民飞地的形成机制的异同,即“传统模式”(留鸟型根据地模式)与“广州模式”(候鸟型栖息地模式)的相似与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模式”主要是基于劳动型移民从南到北的迁移过程,形成以永久性的居住导向的移民方式;在地方层面形成基于市场逻辑的住房供给和需求在城市中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个人层面的偏好和资源加强了飞地的空间集聚效应。而“广州模式”是基于草根型企业家从南到南的迁移过程,形成暂时性的商业导向的移民方式;在地方层面形成基于空间治理背景下于城市中产生的空间割裂现象;个体层面,非洲移民企业家导向的迁移动机决定了其居住偏好和空间选择,同时非洲人的合法/非法地位和地方政策法规的执行之间的关系,改变了非洲社区的空间分布——非洲社区形成以商贸为中心,居住多点分散的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移民 飞地 广州非洲移民 留鸟型根据地模式 候鸟型栖息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选择5种竹叶采食的气味机理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楠 林俊帆 +5 位作者 刘张育 王慧 杨进 黄明亚 冯志新 鲜义坤 《特产研究》 2021年第2期17-31,共15页
为了探索圈养大熊猫选择竹叶采食的气味机理,用毛竹、牛儿竹、硬头黄竹、清甜竹及孝顺竹5种新鲜竹子饲喂大熊猫,观察记录大熊猫在同时提供多种食物的条件下自由选择竹叶的采食行为,随机多点采集的竹叶样品通过嗅感品评、电子鼻测试和HSS... 为了探索圈养大熊猫选择竹叶采食的气味机理,用毛竹、牛儿竹、硬头黄竹、清甜竹及孝顺竹5种新鲜竹子饲喂大熊猫,观察记录大熊猫在同时提供多种食物的条件下自由选择竹叶的采食行为,随机多点采集的竹叶样品通过嗅感品评、电子鼻测试和HSSPME-GC-MS分析以研究竹叶的气味特点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受试圈养大熊猫嗅闻5种供试竹叶后均有不同数量的采食,但采食毛竹叶存在个体差异,采食孝顺竹叶存在个体和季节性差异;这5种竹叶均有多种气味韵调,相同之处在于青香、叶香、草香、甜气、新鲜感和嫩气,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气味韵调的相对强度或带有木质气息等其他微弱的气味;电子鼻测试结果证明了这5种竹叶间气味韵调的差异性,可通过PCA和LDA分析有效地区分;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证实了这5种竹叶中多种气味形成的物质基础,醛类和醇类香气成分是这5种竹叶中香气及其强度的主要贡献物质类别;竹叶中突出的青香、轻微的甜气和新鲜感是诱导圈养大熊猫选择这5种竹叶采食的主要气味韵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竹叶 气味 香气成分 嗅感品评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择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磨度对红米蒸煮、糊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其米饭质构、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林俊帆 赵俐淇 +3 位作者 贾玉凤 刘庆庆 孔凌 包清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0-255,共6页
本文研究了适度碾磨对红米品质的影响,考察了碾磨度(0、2%、4%、6%、8%和10%)对红米蒸煮特性、糊化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其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磨度的提高,红米的蒸煮时间逐渐缩短,4%碾磨度时显著(P<0.05... 本文研究了适度碾磨对红米品质的影响,考察了碾磨度(0、2%、4%、6%、8%和10%)对红米蒸煮特性、糊化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其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磨度的提高,红米的蒸煮时间逐渐缩短,4%碾磨度时显著(P<0.05)缩短为31 min,蒸煮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固形物损失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碾磨处理后红米的峰值糊化粘度(Peak Viscosity,PV)、崩解值(Breakdown,BD)和最终糊化粘度值(Final Viscosity,FV)均与碾磨度呈正相关,而红米饭的硬度随着碾磨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4%碾磨度时硬度显著(P<0.05)降低35.28%,继续增加碾磨度时硬度无显著变化(P>0.05),弹性始终无明显变化,粘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红米中游离酚、黄酮的含量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碾磨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感官评定中,碾磨度0~4%时,感官评分增加到41.6分,碾磨度继续提高,感官得分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碾磨度为4%时,红米具有较好的品质,能显著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熟米硬度,并保留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研究结果可以为适度碾磨红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 碾磨度 蒸煮特性 糊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江花鸡蛋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闫天龙 古霞 +5 位作者 邓维泽 吴俊章 黄胜斌 林俊帆 万鑫 李明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鉴别通江花鸡蛋品质,分析了其营养成分。测定其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蛋清比、蛋黄色泽、蛋黄质构、全蛋蛋白质、糖类、脂肪、胆固醇、VA以及K、Na、Ca、Mg、Zn、P、Se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江花鸡蛋体... 为鉴别通江花鸡蛋品质,分析了其营养成分。测定其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蛋清比、蛋黄色泽、蛋黄质构、全蛋蛋白质、糖类、脂肪、胆固醇、VA以及K、Na、Ca、Mg、Zn、P、Se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江花鸡蛋体型小、质量轻、蛋壳较薄,但哈氏单位和蛋黄比优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蛋黄色泽比饲料鸡蛋黄颜色深,总色差是饲料鸡蛋的1.17倍;通江花鸡蛋蛋黄质构指标除胶黏性以外,其余质构指标均优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VA含量与饲料鸡蛋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脂肪、糖类含量较高,通江花鸡蛋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饲料鸡蛋;通江花鸡蛋富含K、P、Se微量元素,分别是饲料鸡蛋的1.44倍、3.82倍和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品质 营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粉饲料添加剂对鸡蛋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闫天龙 邓维泽 +3 位作者 古霞 林俊帆 黄胜斌 李明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分析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茶粉对鸡蛋黄重要品质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茶粉添加量的增加蛋黄色泽越来越深(P<0.01);添加茶粉对鸡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1%的茶粉添加量使鸡蛋黄中胆固醇... 分析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茶粉对鸡蛋黄重要品质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茶粉添加量的增加蛋黄色泽越来越深(P<0.01);添加茶粉对鸡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1%的茶粉添加量使鸡蛋黄中胆固醇降低9.8%;添加茶粉对鸡蛋黄中V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5%的茶粉添加量使鸡蛋黄中VA含量增加22%;添加茶粉对鸡蛋黄中VE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0.5%、1%、1.5%的茶粉添加量使鸡蛋黄中VE含量增加23.52%、50.59%、68.10%;茶粉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改善鸡蛋黄质构和鸡蛋黄口感。综合考虑认为添加量在1%~1.5%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粉 饲料 蛋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花椒油氧化判别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向琴 高柳 +3 位作者 车振明 刘平 林俊帆 李之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8-294,共7页
以市售的10种花椒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 以市售的10种花椒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对不同氧化程度的花椒油进行定性判别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花椒油氧化快速判别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40组验证样品进行判别,将判别结果与国标法所测过氧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A、PCA、LDA和DFA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5.0%、97.5%、100%和97.5%,说明基于电子鼻技术能够对花椒油氧化进行判别,且LDA法判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技术 花椒油 氧化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