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伯熹 李彬 +2 位作者 刘秀琴 徐小红 曹颖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金属酶IMP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