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成因分析及其更新改造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林传凤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在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综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导致木麻黄低效林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低效林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自然衰老及灾害和病虫对木麻黄林的破坏;社会因素主要有造林... 在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综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导致木麻黄低效林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低效林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自然衰老及灾害和病虫对木麻黄林的破坏;社会因素主要有造林树种的立地选择不当、造林材料的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总结提出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低效林 成因分析 更新改造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传凤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5期81-82,共2页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荒风口 木麻黄无性系 生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小枝育大苗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传凤 《防护林科技》 1998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沿海逐步推广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中选择4个无性系进行小枝水培和培育大苗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短暂的20个月幼苗期培育中发生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尤其苗木的高生长差异最为突出。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 在沿海逐步推广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中选择4个无性系进行小枝水培和培育大苗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短暂的20个月幼苗期培育中发生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尤其苗木的高生长差异最为突出。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培育壮苗的首选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无性繁殖 容器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沙质风口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与成本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传凤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遣或补植,因此还是应用本项总结的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风口沙地 木麻黄大苗 防护林 造林技术 造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小枝的水培及容器育苗技术
5
作者 林传凤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优良无性系 容器育苗技术 木麻黄 水培苗 小枝 沿海地区 苗木出圃率 东南沿海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俊森 黄金水 +4 位作者 林传凤 柯玉铸 许信玲 林同璋 陈端钦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调查观测与试验研究表明: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的生境比一般海岸带在风力、飞沙和干旱等方面更加恶劣,必须采用培育优质大苗、适时深栽、集约管护和建立有效的风障与沙障等关键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在沙荒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的较好... 通过调查观测与试验研究表明: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的生境比一般海岸带在风力、飞沙和干旱等方面更加恶劣,必须采用培育优质大苗、适时深栽、集约管护和建立有效的风障与沙障等关键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在沙荒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的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海岸 造林特困区 防护林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海岸风口地造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俊森 黄金水 +3 位作者 柯玉铸 李宝福 林传凤 薛万华 《防护林科技》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对砂质海岸风口地现状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沿海风口地段营造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危害因子与发生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风口地造林成功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台风与大风频繁、降水量不均、干旱无雨或少雨时间长以及流砂量太大,其中... 通过对砂质海岸风口地现状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沿海风口地段营造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危害因子与发生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风口地造林成功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台风与大风频繁、降水量不均、干旱无雨或少雨时间长以及流砂量太大,其中危害最突出的是秋冬季风,它不仅造成幼树大量蒸腾和机械损伤,还卷起砂粒埋没幼树。分析认为,取得风口地造林成功的关键是把好苗木质量和造林季节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 风口地 危害因子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木麻黄无性系更新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武星 林传凤 +5 位作者 施纯淦 徐俊森 谭芳林 叶功富 陈胜 李永林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72-75,共4页
对沿海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平_(10)、木麻黄平_(20)、木麻黄粤_(501)、木麻黄粤_(601)、木麻黄粤_(701)、木麻黄东_1、木麻黄东_2 等无性系作为基干林带更新改造材料其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抗风力强、干形通直... 对沿海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平_(10)、木麻黄平_(20)、木麻黄粤_(501)、木麻黄粤_(601)、木麻黄粤_(701)、木麻黄东_1、木麻黄东_2 等无性系作为基干林带更新改造材料其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抗风力强、干形通直。木麻黄无性系混系造林生长效果优于本地实生苗造林,其生长量随与海岸距离增大而增大;后沿沙地选用闽_7、闽_(10)、闽_5、闽_2、闽_3 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大大超过本地实生苗造林,抗逆性强、主干通直圆满是林带后沿迹地更新优良种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无性系 实生苗造林 生长量 抗性 干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方式及其效应的研究
9
作者 徐俊森 曾国强 +5 位作者 杨淑贞 林传凤 高美玲 叶功富 陈胜 黄荣钦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选择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在东山、惠安两个试验点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的12.3%和28.2%;行间与星状混交方式对湿地松生长极为不利,易被木麻黄挤压、光照严重... 选择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在东山、惠安两个试验点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的12.3%和28.2%;行间与星状混交方式对湿地松生长极为不利,易被木麻黄挤压、光照严重不足、侧枝机械打击,甚至死亡。混交比例视培育目标而定,但湿地松连续种植行数至少要达3行以上;造林时带状排列以东西走向为好;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形成一道道以木护松,木松竞长的防风固沙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麻黄 混交林 防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