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园园 房怀英 +3 位作者 余文 黄文景 林伟端 杨建红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73,共7页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颗粒原有尺寸损坏的不足,开发一套机制砂检测系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系统提取颗粒的轮廓特征.研究不同的等效粒径表征算法,并采用等效椭圆Feret短径作为等效粒径.对花岗岩和石灰石两种材质的机制砂...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颗粒原有尺寸损坏的不足,开发一套机制砂检测系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系统提取颗粒的轮廓特征.研究不同的等效粒径表征算法,并采用等效椭圆Feret短径作为等效粒径.对花岗岩和石灰石两种材质的机制砂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粉尘对降低测量误差有重要作用;系统测量的各粒度区间体积比与筛分法最大误差为3.26%,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80%;细度模数与筛分法最大误差为0.08,最大重复性误差为0.04;花岗岩粒测量结果比石灰石更接近筛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数字图像处理 等效粒径 粒度级配 筛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粒形补偿粒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伟端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6期101-105,111,共6页
机制砂粒度分布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传统标准筛分法和新型图像法的测量原理上存在差异,为减小基于图像法的测量方法与标准的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通过粒形参数对机制砂粒度测量进行补偿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机制砂粒度分布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传统标准筛分法和新型图像法的测量原理上存在差异,为减小基于图像法的测量方法与标准的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通过粒形参数对机制砂粒度测量进行补偿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级配料的机制砂,由图像法检测得到的级配测量误差最大达8.7%,经BP神经网络学习后,级配测量误差最大仅为1.95%。补偿后粒度检测精度能满足工程实际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机制砂 粒形 粒度分布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皮带秤测量方法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睿 杨建红 +3 位作者 房怀英 黄文景 林伟端 王惠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皮带输送物料的体积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拟合得到物料横截面,并结合皮带速度计算得到物料瞬时流量.通过皮带上物料的运动特征分析主要误差源,并优化轮廓提取算法;通过搭建实验台(带宽为200m...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皮带输送物料的体积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拟合得到物料横截面,并结合皮带速度计算得到物料瞬时流量.通过皮带上物料的运动特征分析主要误差源,并优化轮廓提取算法;通过搭建实验台(带宽为200mm的皮带机),测量在带速为0~0.8m·s-1时的物料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误差补偿之后,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的误差均在±1%以内,该方法具有非接触、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满足工业带式输送机的实时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皮带秤 非接触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及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皎 黄文景 林伟端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7年第10期81-85,共5页
机制砂石粉含量、级配、超粒径颗粒占比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影响着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和施工质量。因此将其作为机制砂质量管理的要素。机制砂质量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掌握机制砂级配、石粉含量、超标颗粒、细度模... 机制砂石粉含量、级配、超粒径颗粒占比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影响着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和施工质量。因此将其作为机制砂质量管理的要素。机制砂质量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掌握机制砂级配、石粉含量、超标颗粒、细度模数等重点数据,运用数据采集传感技术、嵌入式算法软件开发技术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实时统计分析的问题。运用GPRS无线分组服务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用户可登录网页实时查询。该系统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的先进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混凝土性能 质量管理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