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强华 朱苹 +2 位作者 刘光英 吴海珍 林任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将efaA+、efaA-粪肠球菌S14、S14-pAT28、S14-pAT28-efaA分别接种到96孔板,37℃培养24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测定孔板底部生物膜的OD570...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将efaA+、efaA-粪肠球菌S14、S14-pAT28、S14-pAT28-efaA分别接种到96孔板,37℃培养24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测定孔板底部生物膜的OD570值;MTT法比较S14、S14-pAT28、S14-pAT28-efaA所形成的生物膜的活菌含量OD492;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efaA+、efaA-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结果 efaA+转化株在各培养时间点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OD570值、MTT法测定的OD492活菌含量、CLSM观察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均大于野生株及空质粒转化株,P<0.05;空质粒转化株与野生株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ace阳性和阴性菌株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强华 刘光英 林任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将粪肠球菌ATCC29212(ace^+)、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转化株ZU8-ace^+接种到96孔板,培养3h、6h、12h、24h、36h、48h,结晶紫染色,测定OD570,微量滴定板法比较ATCC29212(ace^+)、U8-ace^-、EU8-ace^-以及ZU8-ace^+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ATCC29212(ace^+)、U8-ace^-、EU8-ace^-、ZU8-ace^+在含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内培养6h^72h,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ace^+、ace^-粪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平均厚度和密度。结果生物膜阳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为76.67%,高于生物膜阴性组31.25%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5);微量滴定板法显示不同时间点ATCC29212(ace^+)以及转化株ZU8-ace^+的OD570值都大于U8-ace^-的OD570值,P<0.01,而EU8-ace^-与U8-ace^-比较,OD570值无统计学差别,P>0.05;CLSM观测的ace^+粪肠球菌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密度均高于ace^-粪肠球菌,P<0.01,空质粒对照株与野生株比较,生物膜的厚度、密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ace基因或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胶原结合蛋白基因ace 生物被膜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